《刻意练习》笔记

1W小时的问题

在提升自己技能、不断精进的道路上,没有人能否认练习的作用。

心理科学史上从来不存在一个所谓的1万小时定律。

成功与练习时间并不完全成正比,天赋虽然在其中不起决定性作用,却是一大影响因子。

不同专业领域的技能习得时间与练习时间并不存在一个1万小时的最低阈值。

史蒂芬·平克说:优秀科学家的平均智商在125以上。1997年一篇研究报告表明,医生、律师、会计的智商多数位于中上水平。一些体育项目更是会对身高和身材有要求,这类身体特点上的差异,更不是时间和简单的练习可以弥补的。

刻意练习的本质(“认知复杂性”较低的活动:如象棋,钢琴,篮球,外语…)

长时记忆正是区分卓越者与一般人的一个重要能力,它才是刻意练习的指向与本质。

赋予意义,精细编码:(准)专家们能非常快地明白自己领域的单词与术语,在存储信息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采取元认知的各项加工策略。

提取结构或模式:往往需要将专业领域的知识、提取结构或者模式以更好的方式存储。比如,专家级的程序开发者善用设计模式。

加快速度、增加连接:通过大量重复的刻意练习,专家在编码与提取过程方面比新手都快很多,增加了长时记忆与工作记忆之间的各种通路。

隐性知识需要在情境中去寻。(“认知复杂性”较高的活动:如销售,管理…)

从哪里练?怎么练?练什么?

情境很重要。成人的最佳学习方式并非独自练习,而是在情境中学习。

有效学习是进入相关情境,找到自己的“学习共同体”,学习者最开始时围绕重要成员转,做一些外围的工作,随着技能增长,进入学习共同体圈子的核心,逐步做更重要的工作,最终成为专家。

从“情境学习”出发,当一名“认知学徒”

找到学习共同体(社区,圈子,氛围)
隐性知识显性化(用隐形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
模仿榜样(线上,线下)
培养多样性(多场景,多维度)

名人言证

查德·哈明(图灵奖得主):在许多领域,通往卓越的道路不是精确计算时间的结果,而是模糊与含糊不清的。没有简单的模型通向伟大。
比尔盖茨:1万小时定律是有帮助的,但真正实现,还需要坚持不懈,并练习上很多个周期。

你可能感兴趣的:(《刻意练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