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有些钱还是要烧的。

文旅,一个更大规模的"烧钱"模式吗?

作者:大秦笔记

我在高铁上的思考:文旅,一个更大规模的"烧钱"模式吗?

公益类为主的文化,整体盈利弱的旅游,"+"在一起。从经营的角度看,短期看不可能扭转乾坤;但从长远看,是利国利民之大事儿,意识形态的校正和提升,非一朝一夕,任何时候开始都是对的、也是必须的。

文旅,业务模式上,目前主要是"旅游+文化";文旅,角色分配上,文化是魂,旅游是形式。本就链条长的旅游,将变得更长。

长链条与广消费,必然造就大产业。但同时会要求参与者根据自己的能力做好精准定位,这是大行业里的生存基本法则。

一是从投资层面看,市场会分层。

比如,央企是一类,占有着优质旅游资源及投资着大型综合项目;大型民企是一类,打造目的地为主,体验娱乐为主,地产变现收回投资为主;地方国企与社会中小资本是一类,单个小体量项目为主,刺激嗨项目正红,交通大都不怎么便利,运营也较为艰难。

二是从人才角度看,运营差别大。

用任正非董事长的话讲,人才是用钱"砸"出来的。投资本就捉襟见肘的项目,自然吸引不来高端人才;还有区位劣势,也阻碍着人才流向。所以处于"一"中的第三类情况,似乎陷入了不良循环中,那要突围也只有解决此"痛点"。

三是从竞争状态看,同质化现状逼着走精准化。

行业大,必然同行多,这是常态。旅游的发展,本就是资源型业态,资源呈分散态,故投资分区域化,同质化有些不可避免。有了文化产业的融入,IP会被当成重点运营,景区或项目的个性特征越来越鲜明,讲好故事、做好文创,其生命力会越来越强。精准是基础,内容是产品,服务是保障,持续是机制。

变化的环境,进步的科技,变化的消费行为,进步的运营效率,带来了底层逻辑的改变,也必然引起商业模式与方法论的变化,所以行业综合研究与学习,必不可少,且需强化自己的认知,才可以抓住游客心理和产品内核,才可以在项目投资与运营中有的放矢。

四是从认知的角度看,我们都需要进步!

有些朋友与从业者,总认为谈大的方面,不务实,总飘着,言之也有理,可能是角色不同而已,没有关系的,文旅行业如此大,先要有学习的心态,再来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甄别与使用,最后一定是持续的"学习+实践"总结出自己的方法论。

这就是进步!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无论任何时候,出现在我们生命过程中的时期,都是最好的时期,因为在我们一生中他不会重新来过,所以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那文旅是一个更大规模的烧钱模式吗?不能这样下结论,政策的导向,影响到投资,投资又会对经营提出更高的要求,高要求的运营必然要求更好地服务好顾客和用户,这是一种良性循环,是一种进步!

这就是进步!

          一一"大秦笔记"(秦智勇)2018年12月21日于高铁上。

喝一杯茶,唱一首歌,写几段文字。我就是“大秦笔记”,行走在中国景区。欢迎交流,微信号marketingqzy。

文旅,有些钱还是要烧的。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旅,有些钱还是要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