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芳华(2)

草木芳华(2)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三、草木风雅

因了草木的滋养,中国古代的诗词曲赋才如此摇曳多姿,风流俊赏,彪炳文学史册。

如若没有草木,诗经就少了许多千回百转的意涵。“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我们读见真醇的爱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们读见离别思乡的揪心;“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我们读见悼念双亲的深情凄惶……

如若没有草木,楚辞就少了几分香草气息。“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饮木兰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以香草香木喻君子忠贞正直的品格,如今读来仍觉唇齿生香,心生敬意。

如若没有草木,气势磅礴、境界阔大的汉赋就会失色不少。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极言物产的富饶丰赡,泼墨如云,穷极绮丽。其它诸如张衡的《两京赋》《南都赋》,班固的《两都赋》,杨雄的《蜀都赋》等等,所涉草木不下百种。

   

图片发自App

如若没有草木,唐诗宋词就少了几许风情,不少文化意象亦随之湮灭。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柳丝绊惹春风恰似情思萦绕心间,章台柳最担得起诗中这般缠绵的别情与思念;

“药阑东,药阑西,记得当时素手携,弯弯月似眉”,芍药别名“将离”,常被用以寄托青年男女的思念与约定;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丁香未开时花蕾如绳结,故称“百结花”,愁绪柔肠,撩人心绪;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豆蔻年华便由此而来;

“得水能仙天与奇,含香寂寞动冰肌”,水仙花瓣六出、似雪似玉,中间又生金盏,据说乃洛神赋凌波仙子所化(一说湘妃),因以水仙喻性情高洁;民间又传水仙乃天上女吏星转世,于是又被用来形容才学非凡。

   

草木芳华(2)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如若没有草木,文学史上就少了许多传奇浪漫,少了许多情思缱绻。

     相思谁诉,泪痕斑竹。传说舜帝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听闻舜在南巡苍梧时驾崩,便抱竹痛哭,眼泪落在竹子形成斑点,故斑竹又名“泪竹”或“湘妃竹”。有诗曰:“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万山泣血,杜鹃遗恨。古蜀国望帝屈死,亡灵化作杜鹃鸟,因惦念故国百姓生活困苦,终日悲愤啼血,血染万山而成杜鹃花。后南宋亡国士子亦赋诗感怀:“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仙凡奇恋,桃源遇仙。东汉时,刘晨、阮肇误入天台山桃源洞,并与两位仙子结缘。半年后返乡,惊觉人世已过数百年。后刘阮二人复寻仙妻,终未果。有词曰:“前度刘郎今重到,问玄都、签署花存否。”或有好事者考据称,刘三姐实乃刘晨后人,刘家于唐时举家迁往广西贵县。

春风莫催,花开缓归。“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这短短的家书是吴越王钱镠写给回乡省亲爱妃的,深情内敛,姿致无限。后人有诗曰:“云母鸾笺作信来,佳人陌上看花回。妾行不似东风急,为报花须缓缓开。”

缘来千里,红叶题诗。唐卢渥 应举时,在御沟偶拾红叶,上题绝句。不久,宣宗下诏允许部分宫女回乡,卢渥便娶了一位姓韩的宫女。一天,韩氏见到箱中红叶,吁嗟久之,说道:“当时偶题,不知郎君得之。”红叶诗曰:“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草木芳华(2)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草木对古代文学的影响还体现在审美上。古人形容美人,多以植物象之。如以“朱樱”“樱唇”指女子嘴唇;“柳眉”即纤细的眉毛,“柳眼”即细长眼睛,“杏眼”则形容水汪汪的眼睛;“杏腮”“桃脸”即抹了腮红的粉面;“玉笋”代指纤纤玉手,“春葱”代指纤指;“梅妆”是古时女子的妆式,描梅花状于额上为饰;“海棠春睡”“梨花带雨”用以形容女子酣睡或哭泣时的娇美姿态……

正是草木菁华,构筑了古典诗文的底色,纵然历经千年,诗歌中的景情境依然鲜活如初,神采飞扬。


四、尾声

我向往草木为伴的生活。比如,跟随落花的脚步追溯西溪的尽头,考究一树梨花的数量与大小,观察一朵桃花下落的姿态与速度,欣赏一片红枫迷离扑朔的掌纹;又或是独坐幽篁,白云为笛,流水作琴,高一阕春来遍是桃花水,低一阕暗香浮动月黄昏……

始随芳草去,又逐落花回。

秋露滴芙叶,春风不思归。

住于无所住处、去来任运,在自然无碍的观照里,让人生也变得玲珑剔透,熠熠生辉。

草木芳华(2)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草木芳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