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8|GTD、SMART与火车子弹头

DAY18|GTD、SMART与火车子弹头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SMART原理在现代的管理界基本上是已经是耳熟能详了,它曾被杰克 韦尔奇称为让通用电气8年翻3番的秘诀。

早在1940年通用电气内部管理制度中使用一种**列表打勾法**,即大名鼎鼎的GTD(GET THINGS DONE),APP**奇妙清单**就是基于此法的管理工具,据说高效能人士都使用这个方法以提高效率。清单列表就好像是大脑的外挂,你要需要做的事不管大小、不管重要程度、不管是家庭还是工作统统记在列表里,然后在大脑中清空,然后每做一件事就打勾确认,在这个过程中大脑获得了足够的释放,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存取速度,同时在任务完成打勾的瞬间你会获得强烈的成就感、满足感和轻松愉悦。需要提及的重点是清单里面不是目标,而是动作,一件需要多方协作完成的事情必须拆解为每一步可完成的动作,打勾才是有效的,否则一个大的目标一直悬在清单里会让人产生畏难情绪,不能带来成就感,进而良性循环。

由GTD的目标进行动作拆解要义,进化出了SMART原理:

S(SPECIFIC)具体:

目标要很具体—— 反例:“今年目标是要做好VIP顾客管理”,更具体的应该是“今年的目标是增加VIP顾客销售占比”;

M(MEASUERABLE) 可测量:

复盘时需要对比目标与结果的差异,所以目标的可测量性就非常重要,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定量” ,如果可以尽量用数据表达,比如“17年目标是对比16年VIP顾客销售占比增加10%”或者“17年VIP顾客销售占比达到25%”;

A(ACHIEVABLE)可实现:

不可能实现的的飚数据都是耍流氓,如果折扣销售已经占比总销售的70%以上,再谈VIP顾客销售都占比的增加只能是空谈了;

R(REALISTICE) 有现实意义:

目标要匹配公司的战略方向,要与团队的整体行动保持一致,如果公司的整体方向是抢占市场,而你一直纠结于利润,那么就没有成果可言;

T(TIMELINE) 有明确期限:

这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任何目标都必须有时间期限,在无线拉长的时间完成目标就等同于没有完成目标,在现今变化如此快的移动互联时代更是如此,也许3个月没有完成既定目标,这个目标就已经变得,没有意义了;

以上SMART原则对于不以考核为导向的人来说是非常有效的,但是一旦纳入考核机制,就有可能被可怕的“制度化”拉离原有的设定初衷,杰克 韦尔奇发现在SMART原理运行了一段时间后,有些部门的利润反而下降了,深入调查后才得知:这些部门的员工为了让SMART表格更漂亮一点,专门去选择容易达成的目标!看,制定标准的时间看来完美无缺,可是运行起来得到的效果也可能南辕北辙,所有的制度和政策都要面临这样的挑战,有人的地方就有变数,没有什么完美的政策,预想、试错、修正的循环才是永恒的主题;

后来,杰克 韦尔奇在日本的新干线中找到了制定目标的新灵感,就是他所说的“火车子弹头”理论:

日本在建设新干线时,政府提出新干线的时速要达到120km/h,当时来说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因为当时最快的速度也就是60km/h,专家说尽最大的努力可以做到75km/h,但是政府觉得这对于经济大幅增加的影响不大,就提出如果要达到120km/h最大的难点是什么?专家称那就转弯肯定要翻车啊!政府说那就不要转弯啊,全部建隧道!就这样日本有了新干线。这启发了杰克 韦尔奇,并不是所有当前看来没有实现可能的目标都是无法达成的,要有更大的目标,然后拆分成各个细小的目标,指导当下的行动,最终就有可能实现,这与潇洒姐的目标管理法如出一辙:想象自己最喜欢的自己的样子,然后定下十年、五年的目标,然后分配到每年、每月、每天、每三个小时、日积月累长成自己的样子。

在我看来,GTD能让你的每日行动变得有序高效、SMART理论能让我们的短期目标更清晰可行动,而子弹头理论能拉伸到整个人生的高度,适合SOMETHING  BIGGER THAN OURSELF,无所谓最优策略,只是适用的场景不同而已。

你可能感兴趣的:(DAY18|GTD、SMART与火车子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