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身边爱的循环圈---班级学经典《弟子规》1

             

这个学期,我们班打算跟随罗大伦博士学习国学经典,先让我们一起走进《弟子规》。

建立身边爱的循环圈---班级学经典《弟子规》1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弟子规》是清代李毓秀所作,以三字韵语的形式,对儿童语言、行动提出要求,并教以怎样待人处世,字字珠玑,是一本可让人受益终身的好书。

弟子规,圣人训。

李毓秀是研究"四书"的,书中内容采用的多是"四书"的内容,在书中始终都贯穿着孔子的儒家思想,所以说是"圣人训"。

"首孝悌"。

这句中"孝"即是对父母之爱的回馈。

《孝经》中说:"夫孝德之本也。"因此"孝"是一切德行的根基。"孝"理应成为人生的第一课。

为什么"孝"是首要的?

我们不是经常说父母之爱是不求回报的,为什么子女还要以"孝"回馈呢?

我们知道,这个世界是一个整体,是互相联系,相互影响的,我们发出的一切信息,又会回馈到我们身上。如果我们不计回报,不讲功利,发出善的信息,周围世界回馈到我们身上的,也是善,是温暖,是感动,这样生活才会更美好。如果我们发出的是恶的信息,那么回到身上的也是恶。因此,如果别人感受到的是温暖,就会以善回报。这样我们就建立了一个爱的循环,生活在当中的人也才能够感到幸福和温暖。

这个建立爱的循环的能力,应该从小在家中培育。善念应从小植入。在家中,通过观察父母的爱,体悟父母的爱,从而感知父母的艰苦,辛劳,产生回馈父母的意念,那么这个爱的循环也就建立起来。从中可知,先有了"感知能力",而后才有回馈的行为,如果"感知"麻木,认为所有的一切都理所当然,那么回馈父母就无从谈起。

有的孩子看见父母为家操劳,很是心疼,于是默默努力学习,这是一种回馈,这个家就建立起了爱的循环。但有的孩子,看见父母不用上学,不用写作业,心中很是愤愤,于是只要父母一不看住,就玩去了,学习习惯很差,学习一团糟,那么这个家庭的爱的循环系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有问题,面对这样缺乏"感知能力"的孩子,父母之后的教育也异常的艰亲,老师对其的教育也很艰难。

家庭是社会的演练场,如果在家中不孝顺,那么我们能指望他与同学建立爱的循环吗?

在家中学会感知,及时回馈父母温暖的孩子,大脑中善的那部分就被不断激活,强化,启发,会引起大脑结的相应改变,将来在社会上就越容易激发善念,善根就越深厚。

所以家庭教育中,应重在对孩子感知能力的启发,父母不要将孩子溺爱成一个缺乏感受能力的冷冰冰的人,孩子要做一个善于感知,回馈温暖的人。

"悌"是对兄弟姐妹的关爱,一个家庭里,兄弟姊妹间互相的帮助,互相的鼓励,互相的关爱,建立起爱的循环,也非常的关键。

姐妹兄弟之间感情好,相互之间有感知,就像心中有雷达一样,可以接受到对方发出的善意和温暖,并对这份善和这份温暖予以积极的回应。

罗博士讲自己童年时代的生活。那是贫苦的年代,他作为哥哥上幼儿园,看到幼儿园里的许多玩具,他想到了妹妹,一人在家没东西玩,于是在玩橡皮泥时,偷偷的用手指甲掐下来指甲那么一块带回家给妹妹玩,第二天又带回去粘上。而妹妹呢,在家里吃糖,就想着要留给上学的哥哥吃,这样兄妹之间的感情非常的深。这样从小就在心中培养了细腻的感受温暖的能力,长大以后也有生出这样的温暖的能力。

我们班级是个大家庭,大家相聚一块,应该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团结协作,这样的团队才是强大的,相反,如果大家相互之间不尊重,勾心斗角,搞内部的战争,消耗能量,那么这个团队就一盘散沙,做事效率也极低,生活在其中,也没有什么快乐感。

所以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充满爱的团队,大家互相促进,互相推着往前,迎接一个阳光、进取、温暖的集体。

你可能感兴趣的:(建立身边爱的循环圈---班级学经典《弟子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