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的北京与东京》

《18世纪的北京与东京》_第1张图片
这大概算得是我第一次很正式的去看展,后悔没有按照建议带一件外套过去,展厅真的很冷,看展回来以后似乎又有一点感冒了。感觉整个展览是真的比较有趣的,分为城市营造,生活娱乐和文化三大部分。第一次听到“营造”这个词大概是在梁思成夫妇那里,他们是中国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奠基人,于是对中国和日本的城市建筑究竟有怎样的相似与不同也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很开心我在自己安排的日程当天去了展会,人不多,刚好我可以仔细的安静的看展品。一直想把自己的生活过得更有趣,这里是我有趣生活生活践行步伐的其中之一。

关于人,关于理想,关于信念

去的那天有一位志愿者免费讲解,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大概是在某个工作单位退休之后在这里做志愿者。我觉得她此前可能是一位老师,她有那种气质——儒雅。最让我感动的是在她讲解老鼠油灯的那一段,大概古人的智慧还是太伟大了,我们都搞不清老鼠油灯是怎样做到自动上油的,据说是利用了气压的原理,可我们也终究是不懂。奶奶也不懂,可是展品终究是不能拿出来做实验的,奶奶说她还得去一次日本,去找找仿品,亲自试验找出它是什么原理。我很感动奶奶的这种求知精神,想必此前她也因为很多在别人看起来毫不起眼可知可不知的东西而奔波过很多地方,只是为了找出问题的答案。讲到这里突然又想起我们专业泰斗级的大师何克抗先生,如今他已经82岁了,据说每个月他都会自费去一些偏远地区的课堂听课。没有人给他钱,仅仅是因为他觉得做研究的人如果不能亲自到一线去接触最真实的东西,那他的研究一定是没办法走的远的。如今的社会太喧嚣,人心太浮躁,我们缺少这样潜心研究做学术的人,不为别的什么利益,只因为自己喜欢,只因为对这个社会和国家承担有一份责任。

来到北师大之前,我总是觉得我就是我,我只需要考虑我的家人我的朋友以及我自己,我没有很强烈的家国情怀。来到这之后,开学的第一天校长就告诉我们说:清华的校长告诉清华学子,从你们进入清华的这一刻起,你们就要做好成为大师的准备。而我们的校长也告诉我们,从进入北师大这一刻起,我们就要有成为教育大师的准备,我们要时刻心系国家的教育事业,北师大是教育部创新的试验点,是教育部的智囊团。

如今,尽管我依旧不觉得自己能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发展做出怎样的贡献,但是我知道自己还不够优秀,我还得很努力去变得优秀,我得变得不功利,我得有一颗诚挚的心对待教育对待学术研究,这是我以往丝毫不具备的。

关于生活

生活,我真的不了解,因此也不觉得自己能有什么发言权,提到生活也只是一团糟糟的疑问罢了。现在想想看到的展品,有育儿,有商户交易,有熙代胜览和康熙六十大寿的两幅长图,有隅田川周边的风景,有女儿出嫁时所用的餐具,还有我觉得超级好看的中国古代时期的砚台,以及她们的荷包等等。其中印象深刻的是关于营造那一块的知识。听奶奶的讲解,我知道了北京的地势是西高东低,所以四合院的门应该在哪里,厕所应该在哪里,哪里住长辈,哪里住儿女和宾客。

《18世纪的北京与东京》_第2张图片
精致的口水帘(家乡话叫口水帘,不知道用普通话怎么讲)
《18世纪的北京与东京》_第3张图片
虎头帽
《18世纪的北京与东京》_第4张图片
看着古人的过年热热闹闹,再想如今的春节已渐渐失去了年味
《18世纪的北京与东京》_第5张图片
讲解员问这是什么?大家答曰:“兔子。”“有没有北京人?用北京话告诉我这叫什么?”众人摇摇头。“兔儿爷,可不是兔爷儿”奶奶自豪的说。为什么把捣药玉兔尊为爷呢?这样的爷真是很可爱了

当初选择来北京是想看看北京的四合院,想骑车多出去走走北京的胡同。可是如今的北京早就不再是当年的北京了,据说现在四合院已经很少见了,那么大概胡同也早就被高楼大厦所取代了吧。据说江户时期日本的房子之间是没有明显的界限的,两家共用一堵墙,假如遇到一个不好的邻居,那大概是真的很奔溃了。看着两幅长图的时候仿佛自己变成了上帝,你可以看到人们的喜,人们的悲,你看到有旧的灵魂离开,有新的生命降临,有人在等待,有人在前行,但是你不能左右他们,只能看着。你好像一个上帝,可你不是。看着别人的生活,仿佛别人生命里的酸甜苦辣到了你这里,都变成了嘴角上扬15度的微笑,你觉得,生活本该这样才能有趣,但这也只是你觉得,因为那些生活无关于你。


关于文化

文化这个词有些过于宽泛了,于我而言,文化是文化,生活亦是文化,美景是文化,身边一切皆文化。先谈谈教育吧,千百年来我们称受过教育的人为文化人,大致众人眼里文化多指课本上的知识,还有课堂上教师传授的知识等。展品中有儿童试卷参考答案,有殿试答卷,日本的教育我倒也没怎么留意。真是讽刺,作为一名教育领域挣扎的稻草,去看展的时候竟然忘记留意与教育相关的重要信息,果真是在挣扎了。

《18世纪的北京与东京》_第6张图片
康乾盛世时期的砚台,是真真好看极了的

古时中国人读书是为了做官,学而优则仕,如今中国人读书是为了工作,似乎与先人也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可是不知道是我们今人太崇尚古代文学呢,还是事实本是如此。古人在很多领域铸就的高峰我们今人却是怎样也越不过了,古人被制度所束缚,我们今人被什么所束缚了呢?好像如今我们教育出来的人才都像是一个个从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标准化产品,大家都一个样。整容盛行的今天,满大街都是美女帅哥哥,一眼望过去似乎都是兄弟姐妹呢,社会妈妈哺育了优秀且面容姣好的儿女们。我自己也逃不掉这样的这样的束缚,因此如果我站在一群人当中,你也许会认不出我,因为我和大家一个样。不过也有可能你认得出我,在一群优质品中找寻一个残次品总是相对容易些的。

为什么想说这些呢?昨晚和支哥聊起我小时候喜欢种花种菜画画唱歌,在一起这么多年他也许还不知道我小时候喜欢也的确做过这么多事情。可是后来我就不喜欢了,因为学习才最重要,考个好成绩才最重要,当然它也的确很重要,不然我今天没有机会坐在北师大图书馆里写这篇文章。可是我似乎觉得我再也没有机会去做那些事了,而小时候做那些事的我才是真正的我。现在我符合了社会对我的期待,可是我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因为目前我所拥有的一切都是我以为我想要的,符合社会期望的,符合父母心意的东西。一个人读到研究生还不知道自己真的想要什么很可悲对吗?可是真的就有很多人知道吗?所以我们的教育要怎样去改变才能让千千万万的孩子不变成这个样子呢?这大概是我终其一生都要去探索的问题吧。

教育我不懂,文化的其他方面我就更不懂了。只是我觉得,能让你快乐健康的东西,它一定是一种好的文化。

结语

看展只是看看而已,有什么想法也只是看的同时在头脑中一闪而过而已,如果不是今天决定写一篇观后感,我真的不知道自己还会想这么多。也许这样的活动要常常进行才好,再过不久会有人陪我一起去。生活真的是一场奇妙的旅行,当你觉得身边很小的事物都很珍贵很有趣的时候,生活的每一天也会让你觉得惬意和满足。

'

你可能感兴趣的:(《18世纪的北京与东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