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传之三 一个非成功人士的职业道路

2003年9月,我进入第一个工作单位,小型IT企业,员工不超过50人。老板亲自面试,聊了几句就开工资:月薪1500元,试用期三个月,试用期间薪水八折。

职位是软件测试员。一个部门经理带我们两个下属,纯黑盒测试。一个月后,领导让我给公司做一个内部公文审批系统。于是我变成在测试部的开发人员。工期一个月,没有人带,完全自己摸索。不同于在学校写的代码片段,这是第一次独立做一个可用的系统。买了一本VB(公司当时使用的语言)应用系统实践的书。模仿案例,从功能模块,流程设计,数据库结构设计,界面设计, 到代码的实现。为了按期完成,买了个U盘,每天下班时把代码拷到里面,回到家继续写。那时年轻有干劲儿,工作到凌晨也不觉得太辛苦,只想着把这个东西做出来,要做好。

程序写好后在公司做了演示和讲解。领导说写的不错,代码交上去,直到离职,也不清楚这个系统是否使用过。公司业务扩张,培训部缺人手,我这个新人就被抽了去河南。

培训部相当于技术支持部门。主要在客户单位工作,安装部署、升级、调试系统,培训最终用户。处理过程中遇到的任何问题,包括硬件,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公司主要业务是客运售票系统。洛阳和辖下各县,逐个安装。因为白天要正常售票,所以系统上线必须从凌晨开始,第二天就是解决各种差错,打印机不出票,票号重复,操作系统崩溃,售票员忘记密码……。“五加二、白加黑”,没有加班费, 一个多月,除了临走前抽空去给爸妈买了一套保暖内衣,哪儿也没去。出差回来就留在培训部,主要做省内的技术支持。

那段日子虽然辛苦,也学到不少东西,主要是数据库管理方面,数据的导入导出、定期备份、查询。有些代码方面的问题,比如票号重复,有张票死活通不过检票口,解决方法是直接从数据库里搜索记录,检查是哪个属性引起的,再解决或者反馈给开发部门。SQL语句渐渐用得熟练。车站之间没有联网,有时一个小小的问题就要乘几个小时汽车到现场去查看。手机必须随时待命,无论节假日。我把手机铃声换回了默认曲子,因为再喜欢的音乐,在不停地催促后,都会条件反射地引起抵触。

从进这家公司起,就不断有人离职,有人入职。不知不觉,同期员工只剩我一个,老员工也只剩下几个中层没动。我的直接上司,培训部经理跳去了同一座写字楼的软件公司。我变成事实上的部门负责人,带着新来的几个男生去上系统,内心也有些小小的成就感。

有天,跟一位新来的大哥一起出差。闲聊之下,发现他是个编程高手,做了多年软件开发,还自己在做外包系统,对上家待遇不满才跳了槽。他很郁闷,明明应聘的是软件工程师,为什么要跟着个小妹去安装程序,机器还得自己扛。共事一段时间后,他说,你是公司里难得的做事认真的人,可惜没人知道。然后他就走了。后来我也走了。看着我的辞呈,老板问:有人来挖你吗?或许,这是对我工作的肯定。只是,我不愿再不停地坐长途车。

这是我的第一份工作,为时九个月。

离开公司前,给一个民办大专学校投了简历,接到试讲通知。教师从来就不是我的预期职业,因为对当众讲话有种强烈的恐惧。讲什么好呢,之前不是一直和数据库打交道么,那就讲数据库吧。准备了50分钟的内容,上台前为了克服心中的紧张,一直在心里回忆好友给我支的招:“你就当他们都是白菜,都是白菜……”。这一讲就是三年。

某天收到学生的一封邮件,那时我已经离开讲台好几年了。她说当年入学后曾给我写过信,倾诉高考失利,来到陌生城市时心中的疑惑和苦恼,收到一份长长的回复,让她感到温暖;说她已在一家知名企业工作,和母亲关系也好多了。我对她的名字还有印象,只是完全记不起曾经的信件往来。

学生们也就比我小几岁,我把他们视为弟弟妹妹,并不以师长自恃。慢慢想,还能忆起教书生涯里许多愉快的片段:参加班级新年晚会,鼓励一个男生向他心仪的女孩告白;叫上留校过年的学生,带他们去海边公园放烟花;在课上分享镌刻在巴尔的摩圣保罗教堂上的诗篇;最后一堂课,播放在贵州时的照片,说起与山区孩子相处的感受以及对他们的期望——有一天,当条件许可时,尽可能帮助和回馈他人。

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也希望自己不仅教给学生知识,还能传达一些我认可的理念。只是,教与学是相互的过程。仅凭任何一方的努力,都无法达到良好效果。也许是我做的不够好,也许是学生并没有足够的内在驱动力,时常感觉有些气馁。如今看来,我对自己和学生都期许过高了。

期间也和院系里的老师一起做了一个新生报到系统。与上一个作品一样,我从不知道它是否被启用过。不久就收到研究生录取通知书,身份再次变化,从老师成为学生。

一别十年,大多数学生已没有联系。有的则成为朋友,婚宴、周岁酒都请了我,小孩也比我家的大。我的那些花儿呀,如今你们散落天涯,在某个角落静静开放,为人父母为人上司,拥有自己的一片小天地。我为你们祝福,愿你们拥有更好的前程,也很高兴在人生的漫长路上,曾经与你相遇,为你浇下一瓢清水。虽然只有短短一期,也是珍贵的回忆。

研究生毕业后,当了一名系统管理员,在这个岗位呆了七年,结婚生子,过着我向往的平静生活。所在单位和部门都属于相对封闭的体系,人际关系简单,劳动强度不算大,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家庭。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没有难度的工作,呆在舒适区的代价就是能力在不断退化和丧失。过去两年,一直利用空闲时间参加线上课程和社群,包括写作、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我对自己还有着期盼和要求,希望在每日穿梭于机房例行检查之外,能够做更多的事。

你看,这里没有草根到精英的逆袭之路,也没有一年之内收入增加数十倍的励志传奇(承认客观现实,并非为此自豪)。只能说大体上,收入和工作环境都在不断改善。

三份工作看似在不同行业,却又环环相扣。第一份工作打下的实践基础,在后面的教学中都派上了用场。决定考研时,离考试只剩三个月,白天上课,晚上复习,有限的备考时间都用在弱项数学和政治上,使劲把它们拉到比分数线高一点。 专业课只把历年考试题做了一遍,却是各科成绩最好的,得益于带过一门针对国家软考程序员证书的课程,不得不把相关的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编程等专业课都捋了一遍。

英语完全没看,也考了70多分,则是受益于多年的兴趣和积累。读研时参加了一个非常“虐”的口语课程,每天准备作业,当堂练习、背诵,不过关就要被留堂,直到老师满意了才能走。后来找工作时,英语能力也帮我拿到不错的offer。

当然这都是从后视镜看到的,那时不懂任何职业规划,也无法预测每一阶段所做的事对未来的影响,只是习惯于把眼前的事做好,同时努力理解、学习工作中涉及的内容。

网上流传的各种面试题,都会有这一问:你认为自己最大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前者,我的答案是好奇心和不愿意放弃。如同孩子发现一个玩具,想把它拆开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这本身就是快乐的事,在过程中并不会想着要向大人说我懂得了,也不会以换取奖励为目标。缺点则是缺少复盘和总结。遇到技术问题,兴致勃勃地查找原因,尝试各种方案,解决之后恍然大悟,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如此一来,积累就非常非常慢。

以上,就是一个普通上班族的职业道路。关于未来,有想法,也有初步计划,但是不希望仅仅停留在纸面,而是要下笨功夫,打持久战。希望若干年后,能在这里写下一段新的路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小传之三 一个非成功人士的职业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