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什么?》第三章 如何落实课程目标与课程设计?

《改什么?》第三章 如何落实课程目标与课程设计?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2020年2月11日 正月十八 晴

今天正式进入加长版假期。开启读书生活。

第一节 怎样认识课程的性质与基本理念

1、语言观与语言教学观

语言的流派: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不同的流派,对语言的认识角度不一样。

普通语言学:语言是一套符号系统。学语言就是掌握如何编码和解码,教学中会关注语音、词汇、语法和语义。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记忆,记背单词、句型、语法等。关注语言规律,不是学习规律。(似曾相识)

心理语言学:语言是一种心理过程。大量刺激反应的过程。机械的、自动化的。大量重复的练习,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语言规律。(似曾相识)

社会语言学:语言是社会现象,一种社会规约。学习语言就是掌握并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际活动。关注功能不是句型、规则和结构。功能、意念的概念。学得,习得。(也是似曾相识)

总结:语言是一套符号系统,语言是一个心理过程,语言也是一种社会现象。教学中,要注意语言符号系统,遵循语言学习的心理过程,重视语言的社会功能;既考虑语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也要遵循语言学习的心理过程,更要明确英语学习应与社会生活相结合。

信息差是社会交际的一个重要特征,体现了真实的生活场景。

既要解决语言的规则问题,又要解决语言是如何掌握的问题,还要解决语言使用的问题。

2、英语学科的课程性质

时代性、基础性、工具性、人文性等课程性质。

工具性只要是在学习、思维、文化等方面体现。

3、基本理念

1)发展英语学科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是课程修订的最大变化或主要亮点之一。

用英语正确做事的能力,从重知识到重能力,到重视价值取向和思维品质。一个以语言为核心的学科教学向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学科德育的转变。

2)将英语学科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既要考虑共性,又要考虑个性。

3)学生群体是由各个个体组成的,而个体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课程结构需要多样性,既要有共同的必修课程,也要有个体差异的选修课程;课程内容有丰富性,要满足毕业要求的学科内容,也要满足升学需要的课程设计,还要有满足专业发展需要的提高类型内容。要有时代性,满足与现实生活有关。

4)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与方式。自主是核心。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是学生需要深度学习和终身学习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现实是应试未摆脱,保姆式十分突出。因此我们强调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探索有效的学习方式与方法。(这一点,分析的很对,但操作性不强,自主,如何是自主,自主时老师的作用是什么?学生自主需要什么样的辅助?这都是问题)

合作学习也很重要。项目式学习,任务型学习都是合作学习的一部分。探究式学习是一个人对一件事情进行深度学习的重要部分,英语学习可以探究语言结构特点、行文结构与思维特点,也可以进行文本意识与本质探究以及主题文化对比研究等。

5)要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听、说、读、写、看等在整个课堂上是综合使用的,不是割裂的。听读是获取信息,说写是输出信息。语言、图片、表哥、视频、音频等要借助看。表情、眼神、肢体等也要借助看,理解对方的信息。

掌握英语就是掌握一种工具。做中学,学以致用”有积极意义。英语不是上课听会的,不是课后背会的,也不是练习做会的,更不是考试考会的,英语是在实际运用中不断假设、不断体验、不断反思、不断修正,逐渐掌握的。

6)从评价角度讲,考试是评价的一种工具,应该用多种方式、多种工具去评价。种类多了就成了评价体系。

在整个体系中,评价的主体是学生,而不应该是教师。怎样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

首先,评价应该是学生自主发展的工具,不是被分类的杀手锏。形成性评价应该成为英语学习活动的主要评价工具。基于学生原有的能力水平,依据最近发展区域的理论,共同设定适当的学习活动,并创造情景,引导学生发展自我反思、自我修正,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而有个性的发展。

评价聚焦什么?

应试教育下的考试就是语言本身。阅读理解、语法填空、这些评价工具本身不存在不当之处,但考查的只是语言知识和简单的语言技能,阅读考查的大多是语篇的表层意思,语法填空的语篇是情景虚假,脱离真实情景。英语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是评价的聚焦内容。除此以外,英语学习内容标准,学科质量水平标准,核心素养的水平等级都是学习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总结:通过对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的学习,从源头上理解了各种语言学的特点,找到了语言和语言教学观的特点,确立了以后教学中一些基本的立足点和备课的原则;对于核心理念问题,结合朱永新教授的德育与智育的学习,能够理解为什么现在的各等级的优质课不叫优质课,而叫某某学科德育结合展示等,一开始接触,我们大多数人不明就里。学科教学与德育发展有扯啥关系,但通过本书,杜威的民主之一与教育,我的教育理想等的书籍,纠正了自己的错误认识:德育为先,德育教学要在学科实践落实;关于个性与共性的问题,我想到了“因材施教”四个字。在完成大纲目标,完成毕业目标,完成人的基本工具目标的基础上,教师的教学还有课程的安排都要根据学生的个体需要来,当然因为大班额,有相当的难度。但是,在能力范围基础上,在自己老师的课堂上,还是有所为的;对于自主学习,合适学习,探究性学习,我们实践中应用较多的是自主学习,给予了学生一定的指导,但也发现了自主学习就是比照教辅书抄答案的现象,书虫系列阅读浮于表面化的问题,合作就是讨论答案,探究就是凑在一起说话等非真实合作与研究的现象。究其原因,问题设置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为合作环节而合作,为探究环节而探究的目的是有的,再一个原因还是应试的大环境,拧不过。再一个就是评价问题,单一化,分数化,终结性评价比较多。说到底还是教师的理论素养与现实的结合,存在两张皮现象。未来已来,时不我待。再读,在研究,力争在自己的小环境中设置一方小天地,实现教育的理想。

    第二节 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如何划分

一、语言能力

1、语言意识三级划分

意识到—认识到—深刻认识

语言与世界、语言与文化和思维之间的联系。

2、语感

初步——具有——较强

在英语和理解表达之间发挥英语语感的作用。

3、语言理解

理解—理解并推断、提炼——准确理解,推断、提炼并拓展。

准确理解多模态语篇传递的意义和具体信息,推断语篇的意图、情感态度和其价值取向,提炼并拓展主题意义。

理解就是听、读、看。

4、语篇

属于语篇理解方面的内容。

辨识、推断——分析、厘清、初步了解语篇的手段——解析、审视、赏析

5、语言表达

也就是说和写

陈述、传递、表达——有效地陈述、传递、表达、体现意图和价值取向——准确、熟练、得体、表达、体现。

6、交际能力

听说读写能力综合

尝试构建——在常见的人际交往中,建构恰当—较为广泛的人际交往中,建构。

二、文化意识

1、文化获取

直接找到——选择合适的方式——运用多种方式与方法

2、文化比较

有兴趣了解和比较——足够的知识提供解释,并比较——基于对中外文化差异和融通的理解与思考,探究产生异同的历史文化原因。

3、文化交流

注意彼此文化差异—具有跨文化的敏感性,以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方式找出并解决问题,调适交际策略

4、文化理解与自信

感知——尊重——领悟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具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分析、鉴别文化现象所反应的价值取向,坚定文化自信。

5、文化价值观

了解、形成、感知——感悟、树立、理解和欣赏——汲取,具有

6、文化传播

运用国际社会能够理解的语言来传播中国的文化或者说讲好中国故事。

三、思维品质

1、观察与比较

观察、比较、识别——主动观察、比较、识别主次关系——正确观察语言和文化的各种现象,通过比较,从错综复杂的信息中,识别关键问题,把卧全局。

2、分析与推断

分析与推断逻辑关系—分析、发现差异的原因,推断逻辑关系——分析内在关联和存在的各种矛盾,并梳理原因,从中推断各种逻辑关系。

3、归纳与建构

提取共同特征,形成新的简单概念,试用新概念解释新问题,从另一个角度认识世界——归纳共同要素,建构新概念,通过演绎,解释、处理新问题,另一个视角认识世界——归纳、概括内在形成的规律,建构新的概念,并在实践中,用于处理、解决新的问题,从多视角认识世界。

语言知识的学习规程其实就是建构新概念的过程。

4、批判与创新

提出自己的看法,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形成自己的看法——提出批判性的问题,辨析、判断观点和思想的价值,形成自己的观点——提出质疑,通过判断、辨析它们的价值,作出正确的评价,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

四、学习能力

1、学习兴趣与动机

有兴趣有动力——有浓厚的兴趣和愿望稳定的动机——有广泛和持久的兴趣和愿望,强烈的动机

2、学习目标与计划

有学习计划—有明确学习目标,能制定并按需调整学习计划——有长远规划和明确的学习目标,按需制定、调整并优化学习计划。

3、学习意志与自信

有学好的决心和意志——分析解决困难,调节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勇于面对困难并解决,调节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对英语学习有较强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4、学习自主与合作

有较强的合作精神——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反思并优化学习策略和方法——善于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举一反三,积极学习和把握各种学习和表现机会

5、学习资源与渠道

了解各种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扩充学习内容和信息渠道——通过网络获取最新知识,并会根据学习需要加以取舍。

6、学习活动与交流

积极参与——运用英语——运用英语有效沟通和交流。

    第三节 课程设计的依据及课程结构

一、课程设计的依据

1、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为依据

基础教育、国民教育

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

2、以英语学科课程发展的现状为依据

降低难度、减少课程内容、完善课程结构、提供更多选择

3、以新的英语课程目标为依据

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感悟:今天学习了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学科素养的划分。

1、辉霞老师说,打卡不仅仅是原文的照搬。我以为是,但是感悟也是在至少梳理两变之后才可以写的出来。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还未读几遍的感悟只能说是肤浅的。所以,我坚持读写结合,先读后写,以读为主的策略。对于课程目标及大纲类的材料,啃读还是比较适合的。

2、今天的学科素养的划分,是自己很想知道的。现实的实践中,“素养”太高大尚了。具体是什么?我想这也应该是抄写来,贴到备课本上的东西。各级水平,我用几个关键词划分,可以看出编者对目标,对年级的水平的不同要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英语课堂上是先因目标不同,才有不同的教学策略。语言意识、语感、语言理解、语篇能力等都是很熟悉的话题,但是,往往随口到来的东西,到底在什么年级该用什么水平,还是模糊的;

3、我对思维品质部分做了认真的梳理,感觉平时也很注意学生思维的培养,但对照大纲与目标,还是看出自己的差异:思维指什么?观察与比较、分析与推断、归纳与建构、批判与创新,这是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都必须具体贯彻的方面。

你可能感兴趣的:(《改什么?》第三章 如何落实课程目标与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