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块钱抹杀的是什么?

图片发自App




上了公交车,看着一六七十岁的老爷爷上了车,车上人多拥挤,半天没掏出老年卡,售票员不耐烦地催促。他说还没站稳,等站稳了再给她看看。售票员冷冷地回了一句,你早该在上车前把卡准备好。车往前开着,老爷爷一直站在车上,偶尔摇晃着,始终没有一个人给他让座。老爷爷仿佛开启了隐身功能,让他座位旁的所有人忽略了他的存在,自顾自的各自坐着,面无表情。

细想了一番,为什么售票员和乘客会有如此举动呢?

于售票员而言,她的工资奖金和每天售出的票息息相关,少售出两块钱的票,就少了一分收入。日复一日的工作,早已没了热情,支撑她上班的无疑是月末工资单上的数字,越大越好。或许每个乘客在她心中早已不是鲜活的人,而是工资奖金组成的一部分,早已化为一个符号。不然,看着年纪大的老人,纵使心中积压着万千烦恼,不会想到自己家里的老人家嘛?如果是自己的家人站在眼前,是选择如此举动还是关心着他呢?满怀关爱了,说出的每个字会是那么的没有温度吗?再者,公交公司对于服务这一块没有做硬性的要求,没有一套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大多取决于他们的本心。且对于大多数民众而言,制造不触犯道德和法律的底线,只要不是不得不应尽的义乌,面对这种有弹性的选择,他们大概会更倾向于选择能够让自己的到更多的选项,怎会站在自己的利易的相反面去考虑呢?

于乘客而言,他们能够心安理得的坐着,因为他们花了两块钱买了票,不是占别人便宜。而且运气更好,比别人更早上车,抢到了空位。花了钱用了运气买了个坐,在忙碌的早晨,大脑还没清醒的开始工作,又是一个拥挤的空间,怎会轻易舍下自己的宝座去让给一个与自己的生活毫不相关的陌生人呢?虽然从写小学作文就知道给老人让座是美德,可美德此时此刻发挥不出它的作用。此时让座得不到实质性的回报,换来的确是实实在在的需要在拥挤摇晃中求站稳。突然想到课本式的思想品德教育还是有弊端的。能够让孩子在小时候知道做什么是对的,却没有学会该怎样去做这样一件事。我相信此时坐着的这些孩子都知道给老人让座是一件正确而且值得表扬的事情,但是,这样么荣誉感似乎太微弱了,微弱得唤不起他们站起来的勇气。于那些上班的人来说,生活的压力和蹉跎早已褪去了对于美德的追求。每天在为生计奔波,肩上的重担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也已经顾不得没走被让座的老人了。就算老爷爷摔倒了,也会认为不是自己推倒的,跟自己没有关系。

我想,他们的共同点,可能是生活没有让他们感觉到幸福,心中没有满满的爱,同时,缺乏爱。又怎会有多余的爱分给别人呢?给家人的爱或许已经让他们觉得很累和跟难以支撑了,实在挤不出多余的一点点分给陌生人了。

所以,这两块钱抹杀的到底是什么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两块钱抹杀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