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八旬教授站3个小时上最后一课:害怕人走了,经验没留下来

前段时间,有一个老师和我说,她经常把我的文章给她的学生看,她说我的文章三观很正。听她这么说,我觉得备受鼓舞,但是同时觉得压力山大。

今天在今日头条上面回答问题的时候,看到一个非常棒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如何看待84岁教授站3小时上完最后一课:害怕人走了,经验没留下?我一下就被触动了。

这个教授叫:蒋克铸,今年84岁,原本是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资深教授。24年前退休之后,返聘到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任教,一直任教到2008年,才离职退休(竺可桢学院,是以浙大前校长竺可桢的名字命运的学院,成立于2000年,是非常非常牛的学院)。

2008年,蒋老74岁,因为老伴的离世让他承受了巨大的打击,于是他决定离开讲台。届时他在老伴的墓边为自己留了一块空碑,现在已经篆刻好了墓志铭。“我造物,故我在;我育人,故我在;我创思,故我在。这是他给自己写的墓志铭,这是每一个从事教育的人都应有的价值观。

今年10月份,蒋老向学校里面提出,希望可以再次上到讲台,上最后一课。他说:“希望可以把自己的经验传下去,因为如果某一天走了,经验没有传下去,是我最遗憾的事情”。

为了准备这一节课,蒋老特意准备了两周的时间,搜集了大量的资料,且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和实践的经验。

11月10日下午,蒋老骑着自己八十年代买的自行车,从家到浙大机械学院。

“看他推着一辆自行车出现在第一教学楼门口,喘着气,微笑着向同学们打招呼,那一幕真美好。”浙大机械工程学院学生党总支书记项淑芳说。

浙大在前几天就公布的信息,于是吸引了浙大各个年级,各个班级的同学150多人前来聆听蒋老的课。

当蒋老缓缓的走上讲台的那一刻,想起了热烈的掌声。每个人都向这个恪守师道尊严,敬业的教授致敬,他值得每一个人的致敬。

蒋老准备了四部分的内容,原计划讲两个小时的,由于蒋老在讲授的过程中非常细致,整整延迟了一个小时课才讲完第一部人。蒋克铸为此挺不好意思的,临下课,向同学们保证会将余下的内容整理成文档发给大家。蒋老是恨不得把毕生绝学倾囊相授,这是一个坚韧的教育者的执念。

蒋老年轻时曾经受过伤,导致膝盖活动非常不方便。

但是在整个授课的三个小时中,他一直坚持站着授课,进行非常认真的板书。上课期间同学们多次请求他坐下来讲课,但是蒋老婉言谢绝。他觉得:只有站着上课才能示范和演练。老师在写题和板书的时候,学生同时在动脑。所谓‘教授’,‘教’时要‘授’,示范是最关键的“。

在板书的过程中,他的手的伸展非常不方便。老人都有这个特点,要把手伸到脖子处都非常难。但是蒋老无论是板书,还是画图都一丝不苟,不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讲到工程实例时,蒋克铸鼓励同学们深入实践才能有真正的体会。他小心翼翼地翻开一张1米多宽已经泛黄的图纸,这是他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建设富春江水工机械厂绘制的图纸。

浙江大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研一的学生陈斌也在现场听课,“那张工程图纸页泛黄,折痕处有些撕裂,当蒋教授打开这张图的时候,我忽然明白了什么是设计精神。那是对设计的尊重,对技术的精益求精,并满怀情怀与热忱。”

真为在场听蒋老的课程的同学感到开心,或许听了蒋老的三个小时的课,什么没记住,也没有对他们的学业和以后的事业起到任何帮助,但是如果只要学到”敬业“二字,就是对人生最大的帮助了。

到了84岁这个年龄,或许到公园和老头们一起杀把象棋,或者去西湖边溜溜弯,看看漂亮老太太更实惠。但是蒋老爷子觉得比这些更重要的是:把自己几十年的经验传下去。他认为现代教育有个遗憾:一代人离开后,实实在在的经验留不下来,现在的年轻人要重复我们以前走过的弯路。所以他他做这件事情。

希望蒋老幸福安康,希望某一天,他又骑着他的82年的自行车遛弯式去到浙大,站在讲台上,做自己热爱的事情。

”敬业“这两个字说起来简单,但是靠说是没什么用的。只有一丝不苟的冲上去战斗,才可以叫战士

你可能感兴趣的:(浙大八旬教授站3个小时上最后一课:害怕人走了,经验没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