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些常用的软件提前编译好, 做成软件包(可以理解成windows上的安装程序)放在一个服务器上, 通过包管理器可以很方便的获取到这个编译好的软件包, 直接进行安装.软件包和软件包管理器, 就好比 “App” 和 “应用商店” 这样的关系。
这个工具用于 windows 机器和远端的 Linux 机器通过 XShell 传输文件,
安装完毕之后可以通过拖拽的方式将文件上传过去。
rz
可以拖拽也可以rz,将windows -> linux
sz xxx
linux->windows
yum list | grep lrzsz
通过 yum list 命令可以罗列出当前一共有哪些软件包. 由于包的数目可能非常之多, 这里我们需要使用 grep 命令只筛选出我们关注的包:
注意:yum要工作必须联网,centos中只能有一个yum在运行。
sudo yum install lrzsz
安装软件时由于需要向系统目录中写入内容, 一般需要 sudo 或者切到 root 账户下才能完成。
yum install
是安装软件包
yum uninstall
是卸载
yum list/show
是查看安装软件包
top
查看cpu资源使用状态
netstat
查看网络链接状态
free
查看内存资源状态
df
查看磁盘分区资源状态
yum makecache
将服务器软件包信息缓存到本地。
yum search
在所有软件包中搜索指定名称的软件包。
yum clean all
清楚缓存中老旧的头文件和软件包。
yum upgrade
只升级所有包,不升级软件和系统内核。
yum update
升级所有包同时也升级软件包和系统内核。
像VS2019 这种是集成开发环境
包括了:编写代码、编译代码、调试代码、发布代码运行、代码关系的维护
vim是什么?
:vim是文本编辑器
从定位上,vim和记事本没区别;是多模式的编辑器
vim常用的三种模式:命令模式(command mode)、插入模式(Insert mode)和底行模式(last line mode)
1、正常/普通/命令模式(Normal mode)
控制屏幕光标的移动,字符、字或行的删除,移动复制某区段及进入Insert mode下,或者到 last line mode。
2、插入模式(Insert mode)
只有在Insert mode下,才可以做文字输入,按「ESC」键可回到命令行模式。该模式是用的最频繁的编辑模式。
3、末行模式(last line mode)
文件保存或退出,也可以进行文件替换,找字符串,列出行号等操作。 在命令模式下,shift+:
即可进入该模式。要查看你的所有模式:打开vim,底行模式直接输入:help vim-modes
vim test.c
进入vim
默认进去命令模式
[正常模式]切换至[插入模式]
:输入
a
(光标往后一下)
i
(光标不变)
o
(另起一行)
[插入模式]切换至[正常模式]
ESC
[正常模式]切换至[末行模式]
shift :
退出vim及保存文件
命令模式进入底行模式
:w
(保存当前文件)
:wq
(保存并退出)
:q!
(不保存直接退出)
光标相关:
h
左
j
下
k
上
l
右
^
行首
$
行尾
gg
起始行
shift g
结束行
n shift g
指定行
b/w
按照单词为单位进行前后光标移动
文本操作:
yy
复制当前行
nyy
复制当前行及其之后的n行(包括当前行)
u
撤销误操作
p
粘贴
np
一次粘贴n行
dd
删除当前行
ndd
删除多行
dd->p
剪切
shift ~
大小写切换
x
左向右删除光标之后的一个字符(支持nx)
X
右向左(支持nX)
r
替换一个字符,光标所在的字符(支持nr)
R
替换模式,直接进行多个内容的替换
ctrl r
撤销最近的撤销
set nu
调出行号
set nonu
取消行号
:vs mycode.c
多文件操作
/ ?
后输出字符查找字符
w
保存
q
退出
wq
保存并退出(就算没有修改也会写入,修改文件时间属性)。
x!
保存并退出(仅当有修改时才会保存并求改时间属性)。
q!
强制退出,不保存当前的修改。
三种模式:
1、正常模式
2、插入模式
3、底行模式
vim操作
打开,关闭,查看,查询,插入,删除,替换,撤销,复制等等操作
在目录 /etc/
下面,有个名为vimrc
的文件,这是系统中公共的vim配置文件,对所有用户都有效。
在自己目录下配置vim只影响自己。
打开自己目录下的.vimrc
文件,执行 vim .vimrc
。
配置的东西有很多,比如字体高亮,起始空格,等等
我们可以选择安装插件来完善配置,网上有很多。
vim更深层的学习
我们来复习一下一个程序执行的过程
格式 gcc/g++ 【选项】 要编译的文件 【选项】 【目标文件】
1、预处理
任务:头文件展开、去注释、条件编译、宏替换
命令:gcc -E test.c -o test.i
选项“-E
”,该选项的作用是让 gcc 在预处理结束后停止编译过程。
选项“-o
”是指定目标文件,“.i
”文件为已经过预处理的C原始程序。
2、编译
任务:检查语法(语法分析、语义分析、词法分析、符号汇总),生成汇编代码。
命令:gcc -S test.i -o test.s
3、汇编
任务:将汇编代码转化成二进制指令,形成符号表
命令:gcc -c test.s -o test.o
4、链接
任务:合并段表,符号表的合并和重定位
命令:gcc test.o -o test
代码需要一套头文件+一套库文件。
链接:需要链接来将我们自己写的代码中的函数调用,外部数据,和库关联起来。
函数库一般分为**静态库(lib.a)和动态库(lib.so)**两种。
静态库:是指编译链接时,把库文件的代码全部加入到可执行文件中,因此生成的文件比较大,但在运行时也就不再需要库文件了。其后缀名一般为“.a”。
动态库:与之相反,在编译链接时并没有把库文件的代码加入到可执行文件中,而是在程序执行时由运行时链接文件加载库,这样可以节省系统的开销。动态库一般后缀名为“.so”。
gcc 在编译时默认使用动态库,gcc默认生成的二进制程序,是动态链接的。
ldd mytest
可以看看用的什么库。
gcc test.c -o test -static
静态链接(大小略大于动态链接)。
我们平时用VS经常需要调试,去解决一些麻烦的问题,而VS的调试比较简单,那Linux上的代码可以调试吗?
程序的发布方式有两种,debug模式和release模式。
Linux gcc/g++出来的二进制程序,默认是release模式。
要使用gdb调试,必须在源代码生成二进制程序的时候, 加上 -g 选项。
gcc test.c -o test -g
因为release版本是优化过的,release版本没有debug信息,但是一个程序如果可以被调试就得有debug信息,多以-g就是以debug模式生成,加入调试信息。
readelf -S mytest
看一下文件信息(有没有加上debug信息)。
gdb mytest
调试起来。
run
将程序跑起来。
list(l)
显示代码。
l 1
从头开始显示(可以跟行号,也可以跟函数)。
l
续上。
breakpoint(b)
打断点。
b xx
根据行号打断点(也可以跟函数,默认打到函数名下一行)。
info b
显示所有所打断点。
r
在你打断点处停下。
step(s)
逐语句。
n
逐过程。
display xxx
监视(常显示)。
display &xxx
。
p xxx
把某值显示一次。
undisplay 5
删除某个(后面跟序号)。
finish
将一个函数跑完,结束当前函数。
continue(c)
从一个断点到下一个断点。
until 10
跳到指定行(后面跟行号)。
delete(d)2
删除断点(后面跟序号)。
disable 1
将断点禁用不删除。
enable 1
打开断点。
bt
进入函数堆栈(假如现在只有main)。
s
进入函数(假如进去swap函数)。
bt
(现在是main,swap)。
finish
(出栈,只剩main)。
set var i=67
修改某值。
为什么要有这俩?
一个工程中的源文件不计数,其按类型、功能、模块分别放在若干个目录中,makefile定义了一系列的规则来指定,哪些文件需要先编译,哪些文件需要后编译,哪些文件需要重新编译,甚至于进行更复杂的功能操作。
makefile带来的好处就是——“自动化编译”,一旦写好,只需要一个make命令,整个工程完全自动编译,极大的提高了软件开发的效率。
make是一个命令工具,是一个解释makefile中指令的命令工具。
make是一条命令,makefile是一个文件,两个搭配使用,完成项目自动化构建。
文件与文件之间怎么联系起来?
:依靠文件与文件之间的互相依赖关系
依赖关系和依赖方法在Makefile里实现
我们首先touch 一个 Makefile文件
之后vim Makefile
现在只需要,make就可以生成可执行程序。
make clean 就可以完成清理。
也可以这样:
(反正记住-o后面跟目标文件)
创建好一个放代码的目录
git clone http…将你的gitee仓库地址克隆
cp xx xx/粘贴过来你想上传的东西
git status看一下该干啥了
git add 添加
git commit -m “信息”
git push
⭐感谢阅读,我们下期再见
如有错 欢迎提出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