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企业级无代码软件平台Smartdata全面升级为smardaten,更新的不只是产品名称和品牌logo,更是无代码开发模式的全新变革。
很多软件公司都反馈在项目复盘中发现需求传递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每次开发出来的版本或者交付的项目总有 30% 以上的改动,导致软件开发效率低、成本高。究其原因,传统的研发流程不管是敏捷开发还是瀑布式,本质上需求都是按照阶梯式的流程线性传递,通过文档传递不可避免地产生信息差。
整个研发流程需要一套有效的机制来保障协作效率,支撑业务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下,smardaten聚焦软件工程全流程开发与管理,产品逻辑分为“设计态+开发态”,用一套工具贯穿需求、设计、实现、运维等全流程,面向多角色实现高效协同。
01
R4C50“设计态”隆重登场
是开发工具,也是协同平台
在无代码软件平台smardaten上,最核心的两类角色是软件设计人员和配置开发人员,R4C50版本将设计与配置开发进行分离,支持无码化应用设计,快速构建原型,需求把握更准确。
之前开通过账号的同学登录之后会发现产品界面变化很大,不论是表单、列表还是详情页,系统都提供“快速设计+高级开发”两个选项,背后体现的是“优先响应业务、数据延迟绑定”的核心理念。通过将资产、表单、视图(列表和详情)进行解耦,让应用设计更加轻量化,大大提升用户体验。
今天的文章着重介绍smardaten引入“设计态”的初衷以及“设计态”的功能亮点,关于“开发态”的使用介绍将在后面的推送中分享。
02
大话软件工程
软件产品的价值是设计出来的
目前很多软件公司的做法是将软件实现过程的重心放在编码上,没有意识到软件产品的价值是设计出来的。从软件开发全流程来看,软件设计是从行业的原始需求到软件开发过程中收敛贡献幅度最大的环节,不但要解决业务优化的问题,同时也是决定功能是否能够复用的重要一环。
用户在收集、分析及确定客户对系统的功能需求之后,需要设计出理想的客户业务形态。“设计态”的出现就是为了更好地匹配客户业务与平台技术能力,用户不需要太多关注底层实现逻辑,更多聚焦于业务的设计、还原客户的业务表达。
业务设计:站在客户视角对业务进行优化和完善,目标是提升客户的业务价值。
应用设计:smardaten“设计态”里的原型设计≠高保真做图,应用设计的原型可以快速转化给开发投入配置,设计的原型就是软件本身,非常适合制作投标demo、需求原型、还原业务场景等应用场景,目标是提升客户的应用价值。
理念铺垫完了,产品具体是如何承载业务设计和应用设计的功能,接下来我们看看新版本有哪些亮点。
03
自顶向下,智能生成原型框架
▲ 将需求以思维导图形式记录,自动生成顶层框架
04
快速搭建页面原型
▲ 提供丰富的功能组件与页面模板,拖拖拽拽配置出真实系统,智能草图识别打开设计新体验
▲ 支持一键导入历史填报表单和模板,自动生成列表页、详情页,提升软件开发的复用率
05
虚拟数据自动填充
即使是原型设计,也需要有一定的数据来充实页面,让原型更加真实。smardaten的“设计态”会自动根据组件类型生成虚拟数据,无需手动录入,省心又省力,预览效果更好。
▲ 支持姓名、职业、日期、时间等常规组件的数据自动填充,平台中类似“智能加持”的能力不止于此处,在后面的系列解析中我们还会详细介绍
06
基于组件粒度的批注能力
▲ 提供基于组件粒度的批注能力,对细节表现或交互形式进行说明,为后续配置开发提供指导,协同更友好
说在最后
回过头来看smardaten做的是在一个开发平台环境内,面向不同的用户角色,呈现不同的开发能力,让开发的每个流程更专注、协同更紧密。当然如果使用者能力足够全面,或者积累了一定项目经验后,一个人用无代码开发工具也能摆脱对前后端的依赖,独挑大梁。
▲ smardaten着陆页的新菜单与传统软件工程的平行世界理论,从中亦可一窥产品发展规划
“软件工程”与“软件开发”,两字之差,“工程”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不去实践一遍是没有感性认知的。如果不了解软件分析与设计的过程,对自己所开发的功能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国内程序员长期都是做“小工”的。smardaten希望能帮助不同角色的用户使用无代码平台的过程中建立软件工程的宏观视角,扩展横向的业务认知,提升个人价值。
总的来说,“先设计、后开发”的理念顺应了自上而下的软件开发模式,与旧版本比更符合大多数人的开发习惯,相信整体使用体验会友好很多,期待大家的使用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