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成为某个领域的高手吗?看古典的《跃迁》:
《跃迁》这本书系统的解构了成为高手的技术:
我们一个一个简要解读。
这章一开始,举了一个绘画的例子:
你要画大油画,别人会要你给他一张照片,用投影仪投射在画布上,勾出素描稿,然后上色,完成。
并且提到《隐秘的知识》一书的研究结果:拉斐尔也在用投影仪!
然后说:没有一个人是仅凭努力、天赋、机遇而获得巨大成功的,跃迁式的成功都是利用了更底层规律,激发了个体的跨越式成长。这就是利用规律,放大努力。
所以呢,我们要按事情内在的规律去行动,才能事半功倍,否则就要走很多弯路,只能望着别人的背影兴叹。
接下来古典对自我跃迁做了一个层级划分:
跃迁的底层逻辑是“范式突破”。(范式的概念来自《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
重要的商业和技术突破,往往不是技术突破,而是对于技术的应用和认知方式带来的范式的突破。比如飞机的发明、优步、Airbnb的出现。
与此类似,自我的跃迁,也是认知和发展“范式”的改变。
高手战略指“在高价值区,做正确的事”。你要找到那些“更少但更好”的事。不要什么都做,你的时间有限。
所以,我们要发现自己的甜蜜区,战略性专注,等待自己的机会。不要跟风跑——某一种风属于那些一直为这种风准备的人,你看见时,人家已经具备了相关能力随风舞蹈了,你再去追,晚了。
如何发现身边的高价值区呢?作者讲了幂率分布现象。
幂率有两个特征:
幂率分布,意味着大部分系统都有重点,做事情抓住重点,持续地抓住重点,就抓住了最高效率的关键。
比如你在软件公司工作,同样是做开发,测试工具、运维工具、产品开发,价值就不同;在产品开发的所有部门中,拳头产品、现金流产品、未来的拳头产品,和老产品的维护性开发,价值又不同……你参与到最有价值的产品的开发中,你的努力就能够被放大。
这就是——站位比努力重要,也就是头部效应。
如果你能为头部,就有巨大的借势优势,可以享受到红利。你可以看看你的身边,那些既受重视收入又高的小伙伴,多数都是在组织的关键部门做关键的事情。
所以,我们要找到自己可以进入的头部区域。
所谓头部,就是你所在赛道里的高价值并且有优势的领域。
很多人看见大数据火热,就赶紧转换到大数据;看见AR/VR兴起,就迅速变更跑到;看见人工智火热,又毫不犹豫地投入机器学习的怀抱……
这些小伙伴认为只有最热的领域才是头部领域,认为自己只有进入这样的领域,才可能实现跃迁。
但实际上,你在这些领域根本没有任何优势,你根本抢不到合适的位置,甚至会跟一阵子就掉队,然后又不得不寻找新的机会,往复循环,永远在跟风,永远也没乘风起舞过。
现实是,大部分人的头部就在你身边,先成为你现有赛道里的头部,然后你就能看到另一个赛道,再努力成为新赛道的头部……不停迭代,从一个头部到另一个头部,从一个成功到另一个成功,最终你会成为不可忽视的大头部。
头部效应的三个原则:
这部分还提到成为头部的两个非常重要的能力:专注和持续迭代。
这部分先介绍了两个学习方法:
接下来是这部分最关键的:联机学习。
现在知识太多,你不大可能学会所有的东西,一定是你懂这块、他懂那块,大家融合在一起,可以解决更大的问题。所以,对于你不熟悉的领域,没必要自己吭哧吭哧去找答案,问别人就好了。
下面是三种学习思路:
来看看自己遇到问题时的第一反应,看看你是哪一种思路:
联机社交学习才是最快的学习方式。
但是,前提是,你自己要有一些知识,能够与人交换,同时,你还要会提问,会整合。
接下来作者提了一个认知转变:问题树比知识树更重要。
你需要的,是用来解决问题的知识。
你要学什么?答案就在你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增强学习动力的最好方法是找到你真正感兴趣的问题。
真正的专业是你“特别擅长解决某类型的问题”。
问题树依托一个真实的、高价值,并有可能被解决的问题。它包括 4 个方面:
从这四个问题出发,可以引出很多关键词,指向各个领域,每个领域又会产生新的关键词,然后生长成一棵关于这个问题的“问题树”。
学习之后,接着就是变现,作者提供了一个有趣的方法——知识IPO:
设计自己的知识 IPO 系统分三步:
当你能够围绕着某个场景问题去学习并解决问题,慢慢就会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当你形成了个人知识体系,你的价值就会跃迁。
为什么很多问题无解?因为答案根本就不在系统内。“单维思考者”永远看不懂整体的“系统思维”,看懂系统,才能破局。升维思考,才能解决复杂问题。
我很感兴趣这章提到的第一序改变和第二序改变(来自《改变》)。
事情有两种改变的形式:一种是不影响原有模式的改变,叫作“第一序改变”,也就是“状态改变”;另一种是模式的改变,叫作“第二序改变”,其实也就是“模式改变”。
第一序改变:系统内改变,改变状态,改变体验。
第二序改变:对于系统的改变,改变模式,改变结果。
所谓的跃迁,就是一次次让自己做第二序改变,一次一次破局。而改变的第一步,就是识别所在的系统。
一个系统至少包含三个因素:元素、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系统的功能。
系统有一个基本特质:系统由元素和元素之间的关系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比元素更重要。
只要不改变系统的内在结构和功能,即使替换所有的元素,系统也会保持不变,或缓慢变化。
话说中国的封建历史几千年……就是这样子的
话说一个官员贪腐了,换掉,新来的又贪腐了,再换……也是这样子的
个人处在很多系统中,要想跃迁,就要学会打破系统。
工业化时代以后,我们习惯用一种“还原论”的思维方式:复杂的事情可以拆分为各部分的组合来分析。
根据这种思维方式,如果一个事情出了问题,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增加或替换一个元素,如果短期有效,那么长期也应该不错。
但,这种思路面对复杂社会问题,往往会顾此失彼。要想搞定,就得要用系统论的思考方式。
还原论和系统论的差异见下表:
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循环。
比如这 4 种增长引擎,会让你会越来越好:
但如果你陷入下面 4 种死亡螺旋:
恐怕就会越来越糟。
要想跳出死亡螺旋,就要识局、破局。
好的破局者往往知道:
当一个体验短期很爽的时候,你往往要警惕:长远的损失是什么?
而当这个体验短期痛苦的时候,你也需要自我激励:长远的收益会是什么?
你可以逆时间思考来打断负循环:
一旦发现这些情况是首尾相连的,尽快打断这种恶性的负面循环。你可以通过直接打断、引入更多资源,或者搭建新的回路来实现。
搭建正循环需要顺着时间思考: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就是第三章提到的知识 IPO ,第二个问题的思考结果是联机学习、“以答案换答案”的方式;第三种情况其实就是投资的本质,用赚来的钱继续投资。
一旦有了这个意识,你就开始成为一名系统思考者,你的人生就开始搭建各种细小的正循环回路,而那些侵蚀你精力的负循环也会慢慢停止。
理解了系统,接下来要理解层级——多层系统。生活是由各种各样的多层系统组成的。
高效能人士的自我管理体系是一个“高效能塔”:
从这个角度看,勤奋就有了三重境界:
从勤奋这件事上,可以看出多层系统都有的两个共同点:
所以,假如你陷入某个系统里,苦苦挣扎却无法脱身,就要往上层系统去寻找答案。
理解了多层系统,接下来就要控制多层系统,实现目标。
把控一个多层系统有三个原则:
具体参考 P240 ~ P248 。
这章介绍了高手的 7 个心智关键词:
面对世界,开放而专注,进入系统。
面对自己,迟钝而有趣,智慧而超然。
面对他人,简单、善良、可激怒。
面对不确定,善良些吧。
不展开啦,具体去看书啦……
看这书时我有一个想法:梳理自己在做的事情,做减法,然后,持续前进,做到头部。然后,再说下一个头部啦。
我已经开始梳理自己了,你呢,要不要实践一下这本书里的方法?
欢迎在文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