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很多录友都反馈之前看「算法汇总」的目录要一直往下拉,很麻烦,这次Carl将所有历史文章汇总到一篇文章中,有一个整体的目录,方便录友们从前面系列开始打卡了,依然在公众号左下角「算法汇总」,「算法汇总」会持续更新,大家快去瞅瞅!
❞
题目链接:https://leetcode-cn.com/problems/permutations-ii/
给定一个可包含重复数字的序列 nums ,按任意顺序 返回所有不重复的全排列。
示例 1:
输入:nums = [1,1,2]
输出:
[[1,1,2],
[1,2,1],
[2,1,1]]
示例 2:
输入:nums = [1,2,3]
输出:[[1,2,3],[1,3,2],[2,1,3],[2,3,1],[3,1,2],[3,2,1]]
提示:
这道题目和回溯算法:排列问题!的区别在于「给定一个可包含重复数字的序列」,要返回「所有不重复的全排列」。
这里又涉及到去重了。
在回溯算法:求组合总和(三) 、回溯算法:求子集问题(二)我们分别详细讲解了组合问题和子集问题如何去重。
那么排列问题其实也是一样的套路。
「还要强调的是去重一定要对元素进行排序,这样我们才方便通过相邻的节点来判断是否重复使用了」。
我以示例中的 [1,1,2]为例 (为了方便举例,已经排序)抽象为一棵树,去重过程如图:
图中我们对同一树层,前一位(也就是nums[i-1])如果使用过,那么就进行去重。
「一般来说:组合问题和排列问题是在树形结构的叶子节点上收集结果,而子集问题就是取树上所有节点的结果」。
在回溯算法:排列问题!中已经详解讲解了排列问题的写法,在回溯算法:求组合总和(三) 、回溯算法:求子集问题(二)中详细讲解的去重的写法,所以这次我就不用回溯三部曲分析了,直接给出代码,如下:
class Solution {
private:
vector> result;
vector path;
void backtracking (vector& nums, vector& used) {
// 此时说明找到了一组if (path.size() == nums.size()) {
result.push_back(path);return;
}for (int i = 0; i // used[i - 1] == true,说明同一树支nums[i - 1]使用过
// used[i - 1] == false,说明同一树层nums[i - 1]使用过
// 如果同一树层nums[i - 1]使用过则直接跳过if (i > 0 && nums[i] == nums[i - 1] && used[i - 1] == false) {continue;
}if (used[i] == false) {
used[i] = true;
path.push_back(nums[i]);
backtracking(nums, used);
path.pop_back();
used[i] = false;
}
}
}
public:
vector> permuteUnique(vector& nums) {
result.clear();
path.clear();
sort(nums.begin(), nums.end()); // 排序
vector used(nums.size(), false);
backtracking(nums, used);return result;
}
};
大家发现,去重最为关键的代码为:
if (i > 0 && nums[i] == nums[i - 1] && used[i - 1] == false) {
continue;
}
「如果改成 used[i - 1] == true
, 也是正确的!」,去重代码如下:
if (i > 0 && nums[i] == nums[i - 1] && used[i - 1] == true) {
continue;
}
这是为什么呢,就是上面我刚说的,如果要对树层中前一位去重,就用used[i - 1] == false
,如果要对树枝前一位去重用used[i - 1] == true
。
「对于排列问题,树层上去重和树枝上去重,都是可以的,但是树层上去重效率更高!」
这么说是不是有点抽象?
来来来,我就用输入: [1,1,1] 来举一个例子。
树层上去重(used[i - 1] == false),的树形结构如下:
树枝上去重(used[i - 1] == true)的树型结构如下:
大家应该很清晰的看到,树层上对前一位去重非常彻底,效率很高,树枝上对前一位去重虽然最后可以得到答案,但是做了很多无用搜索。
这道题其实还是用了我们之前讲过的去重思路,但有意思的是,去重的代码中,这么写:
if (i > 0 && nums[i] == nums[i - 1] && used[i - 1] == false) {
continue;
}
和这么写:
if (i > 0 && nums[i] == nums[i - 1] && used[i - 1] == true) {
continue;
}
都是可以的,这也是很多同学做这道题目困惑的地方,知道used[i - 1] == false
也行而used[i - 1] == true
也行,但是就想不明白为啥。
所以我通过举[1,1,1]的例子,把这两个去重的逻辑分别抽象成树形结构,大家可以一目了然:为什么两种写法都可以以及哪一种效率更高!
是不是豁然开朗了!!
就酱,很多录友表示和「代码随想录」相见恨晚,那么大家帮忙多多宣传,让更多的同学知道这里,感谢啦!
打算从头开始打卡的录友,可以在「算法汇总」这里找到历史文章,很多录友都在从头打卡,你并不孤单!
往期 精彩回顾回溯算法:排列问题!回溯算法:递增子序列回溯算法:求子集问题(二)本周小结!(回溯算法系列二)回溯算法:求子集问题!回溯算法:复原IP地址回溯算法:分割回文串回溯算法:求组合总和(三)回溯算法:求组合总和(二)本周小结!(回溯算法系列一)回溯算法:电话号码的字母组合回溯算法:求组合总和!回溯算法:组合问题再剪剪枝回溯算法:求组合问题!关于回溯算法,你该了解这些! 「代码随想录」期待你的关注!每天8:35准时推送一道经典算法题目,推送的每道题目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帮你梳理算法知识脉络,轻松学算法!
刷题可以加我微信! 右边为个人微信,添加时备注:「简单自我介绍」+「组队刷题」我就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