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页10万字智慧城管系统整体建设方案

1 项目概述 10

1.1 项目背景 10

1.1.1 项目建设背景 10

1.2 项目建设意义 10

1.2.1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变粗放低效管理为精准高效管理 10

1.2.2 有效整合资源,带动相关部门信息化水平发展 11

1.2.3 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区域投资软环境建设 11

1.2.4 理顺城市管理职能,形成高效敏捷的城市管理工作机制 11

2 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12

2.1 整体建设思路 12

2.2 项目覆盖范围 13

2.3 项目建设总体目标 13

2.4 系统建设具体内容 14

2.4.1 组织机构与运行机制建设 14

2.4.2 标准规范建设 14

2.4.3 数据普查与建库 14

2.4.4 城市管理数据库建设 15

2.4.5 智慧城管应用软件开发 15

2.4.6 评价和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15

2.4.7 运行环境建设 16

2.4.8 智慧化城市管理资源共享体系建设 16

2.5 系统建设原则 16

2.5.1 规范建设原则 16

2.5.2 整合资源原则 16

2.5.3 先进经济原则 16

2.5.4 全局前瞻原则 17

2.6 系统建设思路 17

2.6.1 长远规划,分阶段实施 17

2.6.2 立足实际,务求实效 17

2.6.3 资源共享,减少信息化整体投资 17

2.6.4 “一张图”的管理模式 18

3 机构设置及运行模式 19

3.1 城管模式设计 19

3.1.1 单元网格管理法 19

3.1.2 城市部件管理法 20

3.1.3 信息采集器——“城管通 20

3.1.4 创建两个轴心的城市管理体制 21

3.1.5 城市管理流程再造 21

3.1.6 全方位的评价体系 22

3.1.7 运用与整合多种数字城市技术 22

3.2 组织机构设置 23

3.2.1 呼叫中心 24

3.2.2 办公室 24

3.2.3 监督考评股 24

3.2.4 指挥协调股 24

3.2.5 监督员管理股 25

3.3 系统运行相关人员设置 25

3.3.1 局领导 25

3.3.2 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 25

3.3.3 专业部门 25

3.4 管理制度建设 26

3.4.1 岗位管理制度 26

3.4.2 问题派遣与联席会议制度 27

3.4.3 技术管理制度 27

3.5 考核评价体系建设 28

3.5.1 岗位考核 28

3.5.2 部门评价 28

3.5.3 区域评价 28

3.6 安全保障制度 29

3.6.1 网络 29

3.6.2 系统 29

3.6.3 数据 30

3.6.4 应用 30

4 标准规范建设 31

4.1 建设思路 32

4.2 建设内容 33

4.2.1 元数据标准 33

4.2.2 地理信息数据标准 33

4.2.3 智慧城管业务流程标准 33

4.2.4 部件、事件编码标准 33

4.2.5 单元网格划分和编码规范 34

4.2.6 地理编码规范 34

4.2.7 数据交换标准 35

4.2.8 运行管理规范 35

5 系统总体设计 36

5.1 系统架构 36

5.1.1 接入层 37

5.1.2 应用层 38

5.1.3 信息资源一体化管理平台 38

5.1.4 数据层 39

5.1.5 基础软件层 39

5.1.6 硬件与网络层 39

5.2 业务流程设计 40

5.2.1 城市管理问题采集 40

5.2.2 登记立案 41

5.2.3 任务派遣 41

5.2.4 协调处理 41

5.2.5 办事反馈 41

5.2.6 核查结案 42

5.2.7 评价分析 42

5.3 系统接口 42

5.3.1 无线数据传输接口 42

5.3.2 采集器、受理子系统与协同工作子系统接口 43

5.3.3 采集器、协同工作子系统与地理编码子系统接口 43

5.3.4 大屏幕监督指挥子系统与其它各子系统的接口 45

5.3.5 其他接口 45

6 智慧城管系统数据库建设 46

6.1 数据库设计 46

6.1.1 城管基础数据库 46

6.1.2 城管业务数据库 48

6.2 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 57

6.2.1 单元网格的定义 57

6.2.2 单元网格划分 57

6.2.3 单元网格编码 59

6.2.4 单元网格图集编辑 59

6.3 数据处理和入库 59

6.3.1 数据移交 59

6.3.2 格式转换 61

6.3.3 地形数据处理 61

6.3.4 网格数据处理 62

6.3.5 部件数据处理 62

7 智慧城管应用系统建设 63

7.1 智慧城管基本子系统 63

7.1.1 监管数据无线采集子系统 63

7.1.2 监督中心受理子系统 70

7.1.3 协同工作子系统 76

7.1.4 地理编码子系统 82

7.1.5 大屏幕监督指挥子系统 84

7.1.6 综合评价子系统 90

7.1.7 应用维护子系统 100

7.1.8 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 109

7.1.9 数据交换子系统 120

7.2 扩展应用子系统 121

7.2.1 视频监控子系统 121

7.2.2 路边喊话子系统 122

7.2.3 移动指挥及数据采集子系统 123

7.2.4 违章建筑管理子系统 123

7.2.5 实景三维影像子系统 124

7.2.6 门前四包管理子系统 125

7.2.7 全民城管子系统 127

7.2.8 广告管理子系统 127

7.2.9 专项普查子系统 128

7.2.10 车辆监控子系统 132

8 数据普查与建库方案 132

8.1 总体技术路线 133

8.1.1 外业普查与数据建库总体工艺流程 133

8.1.2 三级质量保障体系 134

8.1.3 作业安全保障制度建设 134

8.1.4 标准和规范文档的编制 134

8.2 单元网格划分与建库方案 135

8.2.1 明确网格划分区域 135

8.2.2 万米单元网格编码 135

8.2.3 万米单元网格图示表达 136

8.3 部件普查与数据建库方案 136

8.3.1 数据外业普查 136

8.3.2 普查成果流转与外业采集质量控制 137

8.3.3 内业数据处理 139

8.3.4 内业采集质量控制 139

8.3.5 资源数据成果建库 139

8.4 地名地址普查与建库方案 139

8.4.1 地名、地址、门牌/址外业采集 139

8.4.2 地理编码资源整合与数据建库 141

8.5 地理空间框架数据修测与建库方案 142

8.5.1 变化区域地形图外业修测 142

8.5.2 修测成果整合入库 143

9 系统集成方案 145

9.1 系统网络结构设计 145

9.1.1 设计原则 145

9.1.2 技术路线 146

9.1.3 网络拓扑结构图 147

9.2 监督指挥中心建设(指挥大厅) 147

9.2.1 基本布局设计 147

9.2.2 大屏幕显示系统建设要求 148

9.2.3 音响系统建设 148

9.2.4 综合布线系统规划 149

9.3 GIS软件平台配置建议 149

9.4 其他系统软件配置建议 149

9.4.1 数据库软件 149

9.4.2 操作系统 151

9.5 主要硬件设备配置建议 151

9.5.1 服务器 151

9.5.2 网络设备 152

9.5.3 存储设备 152

9.5.4 安全设备 153

10 “数字城管”视频接入系统 153

10.1 系统概述 153

10.1.1 需求分析 153

10.1.2 建设目标 154

10.2 设计依据及原则 155

10.2.1 设计依据 155

10.2.2 设计原则 156

10.3 详细方案设计 1

10.3.1 系统架构示意图 1

10.3.2 系统部署设计 1

10.3.3 各单元详细设计 2

10.3.4 传输网络 14

10.4 系统功能与性能 16

10.4.1 视频业务功能 16

10.4.2 视频管理功能 19

10.5 方案优势 21

10.5.1 模数混合无缝联网 21

10.5.2 完善的干线管理和领先的多级流转发技术 22

10.5.3 分布式架构下的区域自治和数据同步 22

10.5.4 基于POSA的视频中间件的核心设计理念 23

10.5.5 基于POSA视频中间件的兼容性 25

10.5.6 高效的ROFS文件系统 25

10.5.7 标清高清混合接入能力 27

10.5.8 电信级的高可靠稳定性 27

10.5.9 完备且安全的权限、干线及路由管理 27

10.5.10 视频互联网 28

11 指挥中心大屏幕显示系统 29

11.1 概述 29

11.1.1 设计目标 29

11.1.2 设计原则 30

11.1.3 设计遵循标准 31

11.2 需求分析 32

11.3 系统设计 33

11.4 系统规模 36

11.5 系统功能描述 36

11.6 HYTC950 功能特点 38

11.7 显示模式 42

11.7.1 全屏显示,高分辨率应用 42

11.7.2 功能分区显示模式 42

11.7.3 多路视频信号显示 43

11.7.4 各类信号混合显示 43

11.7.5 系统功能特点 44

11.7.6 系统技术优势 44

11.8 LED电子显示屏 48

11.8.1 系统说明 48

11.8.2 系统组成 50

11.8.3 系统清单 51

11.8.4 软件功能 52

11.8.5 系统保护 52

11.9 辅助显示屏 53

12 指挥中心会议中控矩阵扩声系统 53

12.1 概述 53

12.1.1 设计技术标准及规范依据 54

12.1.2 系统设计原则 55

12.2 系统设计 55

12.3 系统实现功能 58

12.4 会议扩声系统 60

12.5 数字会议系统 62

12.6 中控对其他系统控制 65

12.6.1 信号处理系统 65

12.6.2 大屏幕液晶拼接显示系统 65

13 指挥中心装修设计 66

13.1 工程说明 66

1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66

13.3 工程总体方案 67

13.4 防雷系统 68

13.5 UPS供电系统 68

13.6 接地系统 68

13.7 空调系统 69

13.8 综合布线系统 69

13.8.1 设计依据 69

13.8.2 设计目标 70

13.8.3 需求分析 71

13.8.4 系统设计 72

13.9 消防系统 74

智慧城管系统数据库建设

1.1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组成

1.1.1 城管基础数据库

1.1.1.1 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库

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库为数字化城管系统的基础数据库,主要由1:1000地理空间框架数据、1:2000和1:5000遥感影像数据、1:2000和1:5000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地名地址数据以及POI数据五部分组成。

按照关于地理要素的国家标准和数字化城管的建设要求,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必须包括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铁路、城市道路、公路等)、境界与政区等几类要素。

1.1.1.2 机构与人员数据库

机构与人员数据包括部门表、部门关系表、职务表、角色表、员工表、员工与角色关系表、部门员工表、员工职务关系表、角色关系表。用于对部门和人员的组成进行描述,可以描述部门、人员、职务、角色之间关系及其变化,如职务的升迁、人员的调动,通过角色确定员工的权限,为信息授权服务。机构与人员数据可以独立于流程管理,同时又为流程管理提供基础。

1.1.1.3 工作流数据库

工作流数据库主要包含3个表:流程数据表、流程定义数据、流程实例数据

流程数据表主要基于工作流技术实现茂名市政府跨部门的业务流程统一管理,包含了流程定义数据和流程实例数据。

流程定义数据包括流程定义表、子流程定义表、活动定义表、路由定义表、条件表、业务用语表、受理类型表、资料定义表等,用于业务流程的定义。

流程实例数据包括流程实例表、子流程实例表、活动实例表、路由表、项目资料表、资料内容表、异常处理表等,用于按业务流程定义记录实际业务流程的过程数据。

1.1.1.4 元数据库

元数据(MetaData)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即关于数据的内容、质量、状况和其他特性的信息。元数据是使数据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之一,其作用如下:

它帮助数据生产单位有效地管理和维护数据;帮助用户了解数据,以便就数据是否满足其需求作出正确判断。

提供通过网络对数据进行查询检索的方法或途径,以及与数据交换和传输有关的帮助信息;提供有关信息,以便用户处理和转换接受外部数据。

提供数据生产单位数据存贮、数据分类、数据内容、数据质量、数据交换网络及数据销售等方面的信息,便于用户查询检索。

系统元数据包括空间数据的元数据和非空间信息的源数据。在建设系统管理信息数据库时,元数据标准的制定是数据库建设的主要指导方向之一。

空间元数据包括:

q 数据源级元数据

q 数据集级元数据

q 数据字段级元数据

q 常量型元数据

非空间信息的元数据(一般称为数据字典,但是“元数据”包含更加广泛的内容)包括主要描述、映射、枚举三种类型的元数据项,描述和应设在应用中可以归为同一种类型。非空间信息的元数据信息主要实现为关于所有字段描述表

非空间信息元数据包括:

q 映射型元数据

q 枚举型元数据

1.1.2 城管业务数据库

1.1.2.1 地理编码数据库

基本地点名称类型可分为区域地名、地片与小区地名、街巷地名、门(楼)牌地址、标志物地址、兴趣点地址。地名地址数据库中地点描述应优先使用相对固定和定位精确的基本地点名称,优先级如下表所示。可使用一种以上的地点类型描述,级别较低的地点类型宜作为规范地点描述中的补充说明。

地点描述优先规则

按照住建部规范的要求,地理编码普查要求如下:

1) 区域地名

区域地名应包含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居委会、村)信息和单元网格信息。

区域的基本地点名称应与标准地名一致,是描述该区域名称的最小单元。

区域可通过代码信息进行坐标的匹配,其编码规则应符合CJ/T 213的规定。

2) 地片与小区地名

地片与小区地名应包含地片名称、居住小区名称的信息。

地片与小区的基本地点名称应为标准地名,是描述地片、居住小区的最小单元。

3) 街巷地名

街巷地名应包含有地名标牌的街巷等。

街巷地名的基本地点名称应为街牌和巷牌标示的汉字名称,是描述街巷地名信息的最小单元。

4) 门(楼)牌地址

门(楼)牌地址包括门牌地址和楼牌地址。

门牌地址的基本地点名称应为:[标牌上的街区名称|顺序号|号(院)];楼牌地址的基本地点名称应为:[标牌上的街区名称|顺序号|号楼]。

符号[]表示地点描述内容;符号|表示分段;符号/表示或者;()表示可选内容。

5) 标志物地址

标志物地址应包括以下内容:

a) 具有地名意义的纪念地与建筑物,包括建筑物、广场、体育设施、公园绿地、纪念地、名胜古迹等;

b) 具有地名意义的单位与院落,包括医院、学校、单位等;

c) 具有地名意义的交通运输设施,包括桥梁、道路环岛、交通站场等。

标志物地址的基本地点名称应为描述该标志物的标准名称,应能唯一标识特定地点。

6) 兴趣点地址

兴趣点地址应包括沿街巷及小区中具有地理标识作用的店铺、公共设施、单位和建筑等。

基本地点名称应为描述该兴趣点的最小名称单元。兴趣点地址应按以下方式唯一标识特定地点:[街巷名称/小区名称 | 兴趣点]。

文章引用的资料均通过互联网等公开渠道合法获取,仅作为行业交流和学习使用,并无任何商业目的。其版权归原资料作者或出版社所有,本文作者不对所涉及的版权问题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若版权方、出版社认为本文章侵权,请立即通知作者删除。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