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花了两节的内容介绍了组件,从组件的原理讲到组件的应用,包括异步组件和函数式组件的实现和使用场景。众所周知,组件是贯穿整个Vue设计理念的东西,并且也是指导我们开发的核心思想,所以接下来的几篇文章,将重新回到组件的内容去做源码分析,首先会从常用的动态组件开始,包括内联模板的原理,最后会简单的提到内置组件的概念,为之后的文章埋下伏笔。
12.1 动态组件
动态组件我相信大部分在开发的过程中都会用到,当我们需要在不同的组件之间进行状态切换时,动态组件可以很好的满足我们的需求,其中的核心是component
标签和is
属性的使用。
12.1.1 基本用法
例子是一个动态组件的基本使用场景,当点击按钮时,视图根据this.chooseTabs
值在组件child1,child2,child3
间切换。
// vue
// js
var child1 = {
template: 'content1',
}
var child2 = {
template: 'content2'
}
var child3 = {
template: 'content3'
}
var vm = new Vue({
el: '#app',
components: {
child1,
child2,
child3
},
methods: {
changeTabs(tab) {
this.chooseTabs = tab;
}
}
})
12.1.2 AST解析
的解读和前面几篇内容一致,会从AST
解析阶段说起,过程也不会专注每一个细节,而是把和以往处理方式不同的地方特别说明。针对动态组件解析的差异,集中在processComponent
上,由于标签上is
属性的存在,它会在最终的ast
树上打上component
属性的标志。
// 针对动态组件的解析
function processComponent (el) {
var binding;
// 拿到is属性所对应的值
if ((binding = getBindingAttr(el, 'is'))) {
// ast树上多了component的属性
el.component = binding;
}
if (getAndRemoveAttr(el, 'inline-template') != null) {
el.inlineTemplate = true;
}
}
最终的ast
树如下:
12.1.3 render函数
有了ast
树,接下来是根据ast
树生成可执行的render
函数,由于有component
属性,render
函数的产生过程会走genComponent
分支。
// render函数生成函数
var code = generate(ast, options);
// generate函数的实现
function generate (ast,options) {
var state = new CodegenState(options);
var code = ast ? genElement(ast, state) : '_c("div")';
return {
render: ("with(this){return " + code + "}"),
staticRenderFns: state.staticRenderFns
}
}
function genElement(el, state) {
···
var code;
// 动态组件分支
if (el.component) {
code = genComponent(el.component, el, state);
}
}
针对动态组件的处理逻辑其实很简单,当没有内联模板标志时(后面会讲),拿到后续的子节点进行拼接,和普通组件唯一的区别在于,_c
的第一个参数不再是一个指定的字符串,而是一个代表组件的变量。
// 针对动态组件的处理
function genComponent (
componentName, el, state ) {
// 拥有inlineTemplate属性时,children为null
var children = el.inlineTemplate ? null : genChildren(el, state, true);
return ("_c(" + componentName + "," + (genData$2(el, state)) + (children ? ("," + children) : '') + ")")
}
12.1.4 普通组件和动态组件的对比
其实我们可以对比普通组件和动态组件在render
函数上的区别,结果一目了然。
普通组件的render函数
"with(this){return _c('div',{attrs:{"id":"app"}},[_c('child1',[_v(_s(test))])],1)}"
动态组件的render函数
"with(this){return _c('div',{attrs:{"id":"app"}},[_c(chooseTabs,{tag:"component"})],1)}"
简单的总结,动态组件和普通组件的区别在于:
-
ast
阶段新增了component
属性,这是动态组件的标志
-
- 产生
render
函数阶段由于component
属性的存在,会执行genComponent
分支,genComponent
会针对动态组件的执行函数进行特殊的处理,和普通组件不同的是,_c
的第一个参数不再是不变的字符串,而是指定的组件名变量。
- 产生
-
render
到vnode
阶段和普通组件的流程相同,只是字符串换成了变量,并有{ tag: 'component' }
的data
属性。例子中chooseTabs
此时取的是child1
。
有了render函数,接下来从vnode到真实节点的过程和普通组件在流程和思路上基本一致,这一阶段可以回顾之前介绍组件流程的分析
12.1.5 疑惑
由于自己对源码的理解还不够透彻,读了动态组件的创建流程之后,心中产生了一个疑问,从原理的过程分析,动态组件的核心其实是is
这个关键字,它在编译阶段就以component
属性将该组件定义为动态组件,而component
作为标签好像并没有特别大的用途,只要有is
关键字的存在,组件标签名设置为任意自定义标签都可以达到动态组件的效果?(componenta, componentb
)。这个字符串仅以{ tag: 'component' }
的形式存在于vnode
的data
属性存在。那是不是说明,所谓动态组件只是由于is
的单方面限制?那component
标签的意义又在哪里?(求教大佬!!)
12.2 内联模板
由于动态组件除了有is
作为传值外,还可以有inline-template
作为配置,借此前提,刚好可以理清楚Vue
中内联模板的原理和设计思想。Vue
在官网有一句醒目的话,提示我们inline-template
会让模板的作用域变得更加难以理解。因此建议尽量使用template
选项来定义模板,而不是用内联模板的形式。接下来,我们通过源码去定位一下所谓作用域难以理解的原因。
我们先简单调整上面的例子,从使用角度上入手:
// html
{{test}}
// js
var child1 = {
data() {
return {
test: 'content1'
}
}
}
var child2 = {
data() {
return {
test: 'content2'
}
}
}
var child3 = {
data() {
return {
test: 'content3'
}
}
}
var vm = new Vue({
el: '#app',
components: {
child1,
child2,
child3
},
data() {
return {
chooseTabs: 'child1',
}
},
methods: {
changeTabs(tab) {
this.chooseTabs = tab;
}
}
})
例子中达到的效果和文章第一个例子一致,很明显和以往认知最大的差异在于,父组件里的环境可以访问到子组件内部的环境变量。初看觉得挺不可思议的。我们回忆一下之前父组件能访问到子组件的情形,从大的方向上有两个:
- 1. 采用事件机制,子组件通过$emit
事件,将子组件的状态告知父组件,达到父访问子的目的。 - 2. 利用作用域插槽的方式,将子的变量通过props
的形式传递给父,而父通过v-slot
的语法糖去接收,而我们之前分析的结果是,这种方式本质上还是通过事件派发的形式去通知父组件。
之前分析过程也有提过父组件无法访问到子环境的变量,其核心的原因在于: 父级模板里的所有内容都是在父级作用域中编译的;子模板里的所有内容都是在子作用域中编译的。 那么我们有理由猜想,内联模板是不是违背了这一原则,让父的内容放到了子组件创建过程去编译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回到ast
解析阶段,前面分析到,针对动态组件的解析,关键在于processComponent
函数对is
属性的处理,其中还有一个关键是对inline-template
的处理,它会在ast
树上增加inlineTemplate
属性。参考vue源码视频讲解:进入学习
// 针对动态组件的解析
function processComponent (el) {
var binding;
// 拿到is属性所对应的值
if ((binding = getBindingAttr(el, 'is'))) {
// ast树上多了component的属性
el.component = binding;
}
// 添加inlineTemplate属性
if (getAndRemoveAttr(el, 'inline-template') != null) {
el.inlineTemplate = true;
}
}
render
函数生成阶段由于inlineTemplate
的存在,父的render
函数的子节点为null
,这一步也决定了inline-template
下的模板并不是在父组件阶段编译的,那模板是如何传递到子组件的编译过程呢?答案是模板以属性的形式存在,待到子实例时拿到属性值
function genComponent (componentName,el,state) {
// 拥有inlineTemplate属性时,children为null
var children = el.inlineTemplate ? null : genChildren(el, state, true);
return ("_c(" + componentName + "," + (genData$2(el, state)) + (children ? ("," + children) : '') + ")")
}
我们看看最终render
函数的结果,其中模板以{render: function(){···}}
的形式存在于父组件的inlineTemplate
属性中。
"_c('div',{attrs:{"id":"app"}},[_c(chooseTabs,{tag:"component",inlineTemplate:{render:function(){with(this){return _c('span',[_v(_s(test))])}},staticRenderFns:[]}})],1)"
最终vnode
结果也显示,inlineTemplate
对象会保留在父组件的data
属性中。
// vnode结果
{
data: {
inlineTemplate: {
render: function() {}
},
tag: 'component'
},
tag: "vue-component-1-child1"
}
有了vnode
后,来到了关键的最后一步,根据vnode
生成真实节点的过程。从根节点开始,遇到vue-component-1-child1
,会经历实例化创建子组件的过程,实例化子组件前会先对inlineTemplate
属性进行处理。
function createComponentInstanceForVnode (vnode,parent) {
// 子组件的默认选项
var options = {
_isComponent: true,
_parentVnode: vnode,
parent: parent
};
var inlineTemplate = vnode.data.inlineTemplate;
// 内联模板的处理,分别拿到render函数和staticRenderFns
if (isDef(inlineTemplate)) {
options.render = inlineTemplate.render;
options.staticRenderFns = inlineTemplate.staticRenderFns;
}
// 执行vue子组件实例化
return new vnode.componentOptions.Ctor(options)
}
子组件的默认选项配置会根据vnode
上的inlineTemplate
属性拿到模板的render
函数。分析到这一步结论已经很清楚了。内联模板的内容最终会在子组件中解析,所以模板中可以拿到子组件的作用域这个现象也不足为奇了。
12.3 内置组件
最后说说Vue
思想中的另一个概念,内置组件,其实vue
的官方文档有对内置组件进行了列举,分别是component, transition, transition-group, keep-alive, slot
,其中
我们在插槽这一节已经详细介绍过,而component
的使用这一节也花了大量的篇幅从使用到原理进行了分析。然而学习了slot,component
之后,我开始意识到slot
和component
并不是真正的内置组件。内置组件是已经在源码初始化阶段就全局注册好的组件。而
和
并没有被当成一个组件去处理,因此也没有组件的生命周期。slot
只会在render
函数阶段转换成renderSlot
函数进行处理,而component
也只是借助is
属性将createElement
的第一个参数从字符串转换为变量,仅此而已。因此重新回到概念的理解,内置组件是源码自身提供的组件,所以这一部分内容的重点,会放在内置组件是什么时候注册的,编译时有哪些不同这两个问题上来。这一部分只是一个抛砖引玉,接下来会有两篇文章专门详细介绍keep-alive,transition, transition-group
的实现原理。
12.3.1 构造器定义组件
Vue
初始化阶段会在构造器的components
属性添加三个组件对象,每个组件对象的写法和我们在自定义组件过程的写法一致,有render
函数,有生命周期,也会定义各种数据。
// keep-alive组件选项
var KeepAlive = {
render: function() {}
}
// transition 组件选项
var Transition = {
render: function() {}
}
// transition-group 组件选项
var TransitionGroup = {
render: function() {},
methods: {},
···
}
var builtInComponents = {
KeepAlive: KeepAlive
};
var platformComponents = {
Transition: Transition,
TransitionGroup: TransitionGroup
};
// Vue构造器的选项配置,compoents选项合并
extend(Vue.options.components, builtInComponents);
extend(Vue.options.components, platformComponents);
extend
方法我们在系列的开头,分析选项合并的时候有说过,将对象上的属性合并到源对象中,属性相同则覆盖。
// 将_from对象合并到to对象,属性相同时,则覆盖to对象的属性
function extend (to, _from) {
for (var key in _from) {
to[key] = _from[key];
}
return to
}
最终Vue
构造器拥有了三个组件的配置选项。
Vue.components = {
keepAlive: {},
transition: {},
transition-group: {},
}
12.3.2 注册内置组件
仅仅有定义是不够的。组件需要被全局使用还得进行全局的注册。Vue实例在初始化过程中,最重要的第一步是进行选项的合并,而像内置组件这些资源类选项会有专门的选项合并策略,最终构造器上的组件选项会以原型链的形式注册到实例的compoonents
选项中(指令和过滤器同理)。
// 资源选项
var ASSET_TYPES = [
'component',
'directive',
'filter'
];
// 定义资源合并的策略
ASSET_TYPES.forEach(function (type) {
strats[type + 's'] = mergeAssets; // 定义默认策略
});
function mergeAssets (parentVal,childVal,vm,key) {
var res = Object.create(parentVal || null); // 以parentVal为原型创建一个空对象
if (childVal) {
assertObjectType(key, childVal, vm); // components,filters,directives选项必须为对象
return extend(res, childVal) // 子类选项赋值给空对象
} else {
return res
}
}
关键的两步一个是var res = Object.create(parentVal || null);
,它会以parentVal
为原型创建一个空对象,最后是通过extend
将用户自定义的component
选项复制到空对象中。选项合并之后,内置组件也因此在全局完成了注册。
{
components: {
child1,
__proto__: {
keepAlive: {},
transition: {},
transitionGroup: {}
}
}
}
最后我们看看内置组件对象中并没有template
模板,而是render
函数,除了减少了耗性能的模板解析过程,我认为重要的原因是内置组件并没有渲染的实体。最后的最后,让我们一起期待后续对keep-alive
和transition
的原理分析,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