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令模式小记【原创】

  接下来讲命令模式,这个模式从名字上看就很简单,命令嘛,老大发命令,小兵执行就是了,确实是这个意思,但是更深化了,用模式来描述真是是世界的命令情况。我们就以项目组为例子来讲述命令模式。

  项目的成员分工也是采用了常规的分工方式,分为需求组(Requirement Group,简称RG)、美工组(Page Group,简称PG)、代码组(我们内部还有一个比较优雅的名字:逻辑实现组,这里使用大家经常称呼的名称吧,英文缩写叫Code Group,简称CG),加上项目经理,刚开始的时候客户(也就是旅行社,甲方)还是很乐意和我们每个组探讨,比如和需求组讨论需求,和美工讨论页面,和代码组讨论实现,告诉他们修改这里,删除这里,增加这些等等,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甲乙方合作模式,甲方深入到乙方的项目开发中。

  用户对界面不满意,就去找美工组谈;界面也谈过了,应该没什么大问题了吧。过了一天后,客户又让代码组过去,说是数据库设计问题,然后又叫美工过去,布置了一堆命令,这个我就不一一写了,大家应该能够体会到,你做过项目的话,这种体会更深,客户让修改你不修改?项目不想做了你!
但是问题来了,我们修改可以,但是每次都是叫一个组去,布置个任务,然后出计划,次次都这样,如果让你当甲方也就是客户,你烦不烦?而且这种方式很容易出错误呀,而且还真发生过,客户把美工叫过去了,要删除,可美工说需求是这么写的,然后客户又命令需求组过去,一次次的折腾,客户也烦躁了,于是直接抓住项目经理说:“我不管你们内部怎么安排,你就给我找个接头人,我告诉他怎么做,删除页面了,增加功能了,你们内部怎么处理,我就告诉他我要干什么就成了…”。于是就用到了命令模式。

  命令模式(Command):将一个请求封装成一个对象,从而使你可用不同的请求对客户进行参数化;对请求排队或记录请求日志,以及支持可撤销的操作。来看下类图:

命令模式小记【原创】_第1张图片

  类图中增加了不少,看着也比较清晰,比较简单的(Command抽象类与Group抽象类是没有关联关系的,与Group的三个实现类是有关联关系,为了线条不交叉就直接画上父类有关系),增加的几个类说明如下:
  Command抽象类:客户发给我们的命令,定义三个工作组的成员变量,供子类使用;定义一个抽象方法execute,由子类来实现;
  Invoker实现类:项目接头人,setComand接受客户发给我们的命令,action方法是执行客户的命令(方法名写成是action是与command的execute区分开,避免混淆)

  Receiver类:即Group

  分析一下原理:以客户需要增加需求命令为例。客户端约见接头人Invoker,发出一个增加需求命令“Command command = new AddRequirementCommand();”,接头人接下命令"invoker.setCommand(AddRequirementCommand)",完了回公司之后接头人就要将客户的要求传达给需求组,于是在invoker就执行他的action方法,其方法内容无非就是客户传入的command.excute(),最后的劳动力还是底层的RequirementGroup(即命令模式里的另一个重要的类Receiver)执行(苦逼的程序员)!

  一句话概括命令模式:适配器和策略的结合,把请求和对象分开!

你可能感兴趣的:(命令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