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rning psychology

7±2法则

定义:给出一随机数字或字母,读一遍,然后合上书,按照原来的顺序,尽可能多地默写出来。假如你的短时记忆像一般人那样,你可能回忆出7个数字或字母,至少能回忆出5个,最多回忆出9个,即7±2个组块。这就是神奇的7±2效应。

启发:给新学习任务不超过7个,学生会学得容易、有兴趣。

如果找到办法将大量可用信息组成少量的组块,记忆的广度将大大增加。

短背比长背好,把长的内容切成合适的短时记忆的分量来背诵,然后再通过组合的技巧将各个段落接在一起,就可以记下一段长篇的完整内容了。

 

系列位置效应

 

定义:系列位置效应是指记忆材料在系列位置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包括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系列位置效应就是这种接近开头和末尾的记忆材料的记忆效果好于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的趋势。其开头和结尾记忆效果较好,分别叫首位效应(primacy effect)和近因效应(recency effect),而其效果较差的中间部分称为渐近部分。系列位置效应的结果,以系列位置为 x轴,回忆的百分率或绝对数量为y轴,则可形成一个U形的曲线,叫系列位置曲线(serial position curve)(该曲线呈现“两头强,中间弱”的记忆特征)。

例证:小学背诵课文,很多时候都会发生这样的现象:文章的开头一段和末尾一段都记忆尤新,但中间的一大段却往往背诵不出来。

启发:(1)背诵材料要不停变换开始背诵的位置,例如第一次背诵文章,可以从开头记忆,而第二次再次背诵时,可以从文章的中间甚至结尾部分开始记忆。

 (2)每学完一部分知识后要抽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及时回顾。

(3)早晨起来和晚上睡觉之前记忆效果最好,尤其是晚上。

 

专家记忆优势效应

 

实验中研究者要求象棋大师和新手都看棋局5秒,然后将棋子移开,并要求他们复盘。你可能会认为新手怎么都不会是大师的对手,可是结果却不全是这样。当象棋大师和新手都看一个真实的棋局时,象棋大师意料之中地在第一次复盘时,就可以达到90%的正确率,新手仅能达到40%。可如果是任意放置的棋子时,他们的复盘的正确率就没有什么差异了。这就是专家记忆优势效应。

专家记忆优势效应本质:象棋专家的记忆优势在于他们的头脑中关于布局的知识多,但他们面对随机放置的棋局或是别的领域,他们的优势就不复存在了,让这样的人记古文或数学公式,显然不及擅长古或数学的人。这就意味着,工作记忆中的组块与人的知识经验相关。数字知识越多的人,记数字越容易;数理化公式记得越多的人,记数理化公式越容易;古文记得越多的人,记忆古文的能力越强;英语单词记得越多的人,记忆单词的能力就越强.物理专家有更多灵活的物理知识,化学专家对化学知识耳熟能详。

一个人是否是"专家",不是看他(她)的基本能力或素质如何,而是根据他(她)是否具备该行业或领域所需的专业知识或特殊能力;至于自己领域外的活动,专家与常人的表现从本质上说无异.总之,只有获得了该领域大量的专业知识,并能在处理问题时随时调用,才能过目不忘。

启发:(1)即使是最有才能的人也需要约十年时间方能达到第一流的专业水平,因此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或研究什么领域都需要时间积累。

(2)组块记忆:在记忆时将零碎的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从而使其成为一个大的信息组块,只要记住了这个大的信息组块就相当于记住了很多零碎的知识。记住12个无意义音节,平均需要重复16.5次;为了记住36个无意义章节,需重复54次;而记忆六首诗中的480个音节,平均只需要重复8次!这就是组块记忆的神奇效应。

(3)反复应用:把乘法口诀背得滚瓜烂熟的学生如果不经常去运算那么其运算能力不会很强,同样如果仅仅将棋谱背的滚瓜烂熟而不进行实战同样也成不了象棋大师。要想成为某个领域的佼佼者光记忆很多东西是没有用的,还必须去大量实践。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定义: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并据其描绘出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该曲线反映出遗忘规律的总体特征是先快后慢。

 该曲线特征规律如下表所示:

 

时间间隔 记忆量
刚刚记忆完毕 100%
20分钟后 58.2%
1小时后 44.2%
8-9小时后 35.8%
1天后 33.7%
2天后 27.8%
6天后 21.1%

 

启发:(1)一般记住后,在5分钟后重复一遍,20分钟后再重复一遍,1小时后,12小时后,1天后,2天后,5天后,8天后,14天后就会记得很牢。而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不可能有这么的时间节点去回忆,因此一般只要坚持每天晚上回忆一次、每一个周末再回忆一遍 、每个月底再回忆一遍即可。

(2)若要有所建树,当时刻苦地学习是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后期的保持和再认却更加重要,否则前面学的或经历过的都忘光了就如同白学。

补充: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学习过后还要不断地复习。那 么复习到什么程度才不会忘记呢?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记住以后不会再遗忘?心理学家发现如果你学习材料时,记住以后再继续学习几遍就不大会遗忘了。艾宾豪斯当时做实验是学习到刚刚能记住为止,所以他不知道这个道理。那么,到底要多学习几遍呢?一般来讲,如果你在学习了10遍才记住材料的话,再学习5遍 就可以了。也就是说,学习的程度达到150%时效果最佳。

 

 学习的高原现象

 定义:技能学习的练习曲线显示:练习者开始进步快,曲线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或长或短的进步停顿期,后期进步慢。中间的停顿期叫高原期或高原现象。

 本质: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在学习各种新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其能力和水平的发展并不是直线上升的,一般要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1、开始学习阶段:学习者要了解新事物、熟悉新规律,学习比较费劲,提高较慢。   2、迅速提高阶段:学习者初步掌握了该知识、技能的重要规律或找到了“窍门”后,成绩明显提高。学习者因此得到鼓舞,提高了兴趣,树立了信心,取得更大的进步。   3、学习高原期:学习者这时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也具备了一定能力、水平,剩下的多是疑点、难点,加之精神、心理等诸种因素的影响,进步速度比较缓慢,尽管学习者很用心学习,但成绩提高不大,有时甚至会下降,水平总体上处于一种停滞状态之中。   4、克服高原阶段:学习者坚持学习,不断探索、改进学习方法,克服了学习上的困难,掌握了新的规律或技巧后,学习成绩又开始逐步上升,能力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一般来说,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提高要经历以上四个阶段,“高原现象”是学习过程中迟早都要面临的,当进入高原阶段,如能认真诊断,找出症结所在,对症下药,就能跃上另一个台阶,取得新的成绩,反之则徘徊不进,难以突破旧有局限。

 

 启发:(1)任何技能的学习过程中总是会出现高原现象的,当出现该现象时并不意味着学习到了极限、成绩到了极限,不必紧张更不必自卑,而是应该心平气和地对待,重新调整状态,或者干脆放弃不学,等过个一两个月之后再去学,到时候很多东西会在一瞬间恍悟。

(2)平时工作再忙,也要留出时间用来休息、锻炼和娱乐。

 

 詹森效应

 定义:平时表现良好,但由于缺乏应有的心理素质而导致正式比赛失败的现象。

 本质原因:得失心过重和自信心不足而造成。有些人平时“战绩累累”,卓然出众,众星捧月,造成一种心理定势: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再加之周围亲朋好友的厚望,使得其患得患失,心理包袱过重而无法自然发挥。另一方面是缺乏自信心,产生怯场心理,束缚了自己潜能的发挥。

 启发:(1)要明白一个道理:努力不一定就有回报。别人也许比你下的功夫更多。

(2)注重过程而不要过分关注结果,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而不是结果,因为所有生命的结果都是死亡。

詹森其人:丹·詹森 (Dan Jansen),速滑运动员,八次努力后打破魔咒 。到1994年挪威利勒哈默尔冬季奥运会时,丹·詹森已经赢得了七枚世界杯的奖牌,并且打破过七项世界纪录, 但是之前的三届奥运会留给他的只有无尽的遗憾:1984年南斯拉夫萨拉热窝奥运会上,丹·詹森名列500米速滑第四,1988年加拿大卡尔加里冬季奥运会时,丹·詹森是夺金的热门,但是在500米比赛的当天早晨,他的姐姐因为肺炎去 世,虽然丹·詹森在比赛中尽了全力,情绪的波动还是无法让他发挥出最佳水平,随后的1000米速滑比赛中,他再次失利。1992年法国阿尔贝维尔冬季奥运 会上,丹·詹森仍然是金牌的有力争夺者,但是仍然与奖牌无缘,在500米速滑中,名列第四,1000米项目上列第26。在利勒哈默尔,丹·詹森已经是 500米速滑的最被看好的运动员,但是在比赛中,他滑倒,最终只能遗憾的名列第八。尽管在冬季奥运会上的努力一次次的化为泡影,但丹·詹森并没有在七次失 利面前放弃,他最后的机会是1000米速滑,对手中,有六名的成绩比他的好,但这一次,他将稳定的发挥延续到终点,以1分12秒43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 并夺取金牌,詹森终于以一枚奥运金牌为自己的奥运生涯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记忆的场合依存性

 定义:很多情况下,你回忆不起的事情,你只要回到事件发生的情景(例如地点、环境或人物),你又会想起来

启发:(1)生活中,如果你的朋友不开心了,有烦扰了,你可能会跟他(她)说,“出去走走吧,心情会好起来的”。换个环境,人的心境也会相应改变。

(2)比赛或考试中,如果事先知道会在什么地方考试或比赛,不妨就到这个地方去学习或练习。

(3)记忆或表演时,如果以自我为参照(即学习、记忆或表演时,想象自己就在那种情景中) ,那么往往会印象深刻并且会在表演时超常发挥。例如张国荣每次唱歌时都会先编一个故事并想象自己就在那个故事中,所以张国荣的歌总是充满着深刻和真挚的感情。

 

前瞻性记忆与回顾性记忆

 定义: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要记的是将来的事情,比如什么时候要给某人打个电话、几点必须吃药、几点开会、哪一天要考试等,我们把这种在某个特定时间要做某事的记忆称作前瞻性记忆,而

对已经过去的事情的记忆,称为回顾性记忆。这两种记忆有很大的不同,回顾性记忆好的人,前瞻性记忆不一定好,反过来也是一样。我们前面已经讲过,过去发生过的事情会随着 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消退。对前瞻性记忆来说,并不是离现在越远的事情越容易忘记。心理学家发现,让一个人记住一个月后要寄一封信与让他两天后去寄一封信的记 忆效果是差不多的。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在看书或规划时,最好使用笔在本子上不停地记录或将相关关键信息写下来,这样取得的效果会非常好。例如你在做某篇PPT规划,你在设计大纲,这时不妨拿出一张白纸,直接用笔在上海将你想演讲的主要内容概要在纸上一项项写下来,这样比直接用脑袋去想取得的效果要好很多。看书的时候,如果看了超过2页以上,就要拿笔将主要内容以及内容的主要意思在纸上记录下来,这样会取得良好的记忆和理解效果。

 

你可能感兴趣的:(learning psych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