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per总结1——文献阅读积累

0 写在前面

从2022年1月初改进点初步成功,到放假摆烂,再到3月重新提笔整理,至2022.05.14投稿结束,算是历时半年,终于在老师不懈的努力、帮助下完成我的第一篇“学术rubbish”。在为走了大量弯路而焦虑到起了满嘴口腔溃疡的时候,记下这个系列,希望自己第一篇不要寄,第二篇能顺顺利利。

1 日常文献积累

1.1 文献查找

推荐软件/网页:

  1. Web of science:主要查找一区高引子文章,找到的文章去谷歌学术镜像——谷粉学术下载(随手将文献加载到Endnote或者zotero中)
  2. IEEE Xplore:包括下载,检索最新的文献。重点关注IEEE trans,Letter的形式是短文(5-7页)
  3. 谷歌学术:比百度学术更准确一些,最好挂VPN,或者可以用谷粉学术

1.2 文献阅读

错误示范:

  1. 为了读文章而读文章:即阅读的目的。是为了学会写作手法,还是为了学习大佬们的方法,还是为了交周报(Ahhh)
  2. 整篇使用知云翻译阅读:即阅读的手段。不建议使用这种懒人神器,久而久之导致阅读品味下降,英语学习能力指数退降(如果你想发中文的当我没说)。
  3. 全篇翻译后做阅读笔记:即阅读的目的和手段结合。首先需要明白读什么,然后再进行反思后的记录。

正确方法(个人薄见):

  1. 判断文章类型:主要看研究对象,相关实验(Data,Experiment)。如果和自己理想的研究环境、对象、方法相似(水下小鱼,小虾),说明该篇文章可以用来作为模板论文(指实验仿照类似的去做)。如果和自己研究方向(广义)相同:指方法实验不能完全被参考(陆地目标检测,遥感)。
  2. 针对性阅读:理想论文需要反复阅读,学习实验,数据描述方法,可以自己挖模板。“不理想”的论文主要学习背景、原理、方法中为自己所用的语句描述。
  3. 选择文章:顶会顶刊文章(主要还是学习写作手法)【顶刊选择:一区非开源。顶会:计算机三大顶会及ccf】,除非代码能力比较强+额外因素,否则不建议复现,但是顶会开源的小模块非常推荐。
  4. 阅读手段:abstract和conclusion一起阅读——抽象出方法框架;Methodology——方法论填补框架,其中可以看introduction最后一段的补充;introduction(related work)——背景写法,通过相关工作的的分析;Related work——即literature/review综述,需要从正反两反面总结前人做的工作,需要将相关文献做一下总结,一般分为经典你喜欢的/你用到的,随手总结到文献管理器中。
  5. 阅读笔记:之前阅读笔记有一定的误区,就是拿来就翻,导致很多东西至今仍然不是很理解。现在的想法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用作积累,一部分用来理解。积累相关语句,将文章的解决了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的,现在还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将新的方法记下来遵照相关代码,这样一篇文章读起来就需要一点时间了,也能更好的读懂文章。

2 创新点/改进点的寻找

2.1 试错枚举

就是老瓶装新酒,老酒装新瓶,新机制加老方法,老机制加新方法,老机制加老机制,新机制加新方法。排列组合就有很多种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效果好。这类方法就比较枚举了,耗时长比较随机。

2.2 由果逐因

效果好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指精度比较高(RCNN派),一种指速度快(YOLO派)。
精度高解释原因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针对小目标检测/难检/漏检
还可以由机制联想到解决了一些非常特殊的问题。
速度快解释原因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时性要求高的地方,主要针对工程性比较强的地方。
剪枝,知识蒸馏等

2.3 有因求果

主要就是阅读了很多篇论文后,理论知识比较扎实,这样做出来的实验效果更具有依据性。比如,大气成像模型和水下成像模型比较像,那么基本上在大气中实验的方法在水下肯定会有或多或少的效果。比如我分析了水体环境,他的特殊原因呈蓝绿背景,那么我就可以找到一个解决蓝绿背景的方法。

2.4 方法创新

开天辟地新方法,魔改或者创造。一般是小魔改。

2.5 应用创新

就是比如我原先的方法是针对陆地上的类别/检测裂纹/遥感,我把他拿到水下,效果不错,那么就是小创新。大创新就是像transformer,这种原先使用领域是nlp我把它迁过来到视觉上,这种就是一个很大的创新。

2.6 机制创新

一个大的检测模型中包含着很多可以改进的小点,比如损失函数、比如NMS、比如。。。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论文总结总结,深度学习,pyto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