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 品牌出海创世纪(中)

目录
1.推荐算法打造王者品牌
2.品牌聚焦海外Z群体
3.持续扩展应用场景 加速品牌全球化

“这个地球上,三分之二的人都在用Facebook“,这是对Facebook曾经统治地位最直观的描述。
但如今,这家全球社交媒体巨头的光环正在黯淡。2022年9月《华尔街日报》以“TikTok已经打败扎克伯格“为标题报告。数据显示,Instagram用户每天累计花费1760万小时观看Reels,不到TikTok用户每天在该平台上花费的 1.978 亿小时的十分之一。
实际上早在2021年第四季度,就被报道遭遇了成长烦恼和“中年危机“的Facebook,日活用户首次出现下降,预计未来两年将进一步下降45%。
过去二十多年里,互联网行业很多新兴模式都起源于美国,类似Facebook这样的社交产品在诞生初期就带有“寡头效应”,因此可以领先一步抢占市场,在全球各个角落收割红利。当人口红利消失,人群代际更迭,仍习惯于“一款产品打全球”的标准化思维模式和傲慢守旧的价值观,面对用户的差异化需求,无视创新而“躺平“,被用户抛弃是迟早的事。
当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开发出一款款以音视频为载体的实时互动社交娱乐产品TikTok、Bigo Live、Yalla、MICO、LivU等,把国内开创的直播打赏、灵魂匹配等玩法,和起码领先3年的个性化运营模式复制到海外后,迅速成为不同国家年轻人的主流社交平台就不足为奇。
当然,早已把TikTok当成最大竞争对手的硅谷科技巨头们,也在积极“求新求变“。Facebook改名Meta,发力元宇宙,推出了面向大学生群体的匿名社交产品Bump、实时互动平台Super、语音社交应用Hotline。Youtube上线了Shorts,Snapchat推出了Spotlight,Instagram推出Reels,都是主打“竖屏上下划”、“搭配流行BGM”等TikTok式的功能。被媒体评价为“克隆”、“死板无趣”、守旧”、“缺乏用户粘性”。从“躺赢”时代一路走来,显然对年轻人并不愿意和上一代人用同一款社交产品,而是希望找到自己可以尽情撒欢,个性化新平台的诉求没有满足。
成功的品牌背后,是对用户需求变化的深刻理解和精准把握,更需要运营团队随机应变,动态调整运营策略来与之匹配,从深层次来讲更是用户至上价值观的体现,否则只能是东施效颦的笑话和闹剧。正如微信之父张小龙所说:“当我们研究一个产品的时候,我们是在研究人性,而不是研究一个产品的逻辑。”
而TikTok已成为海外Z世代群体(1995-2009年出生的用户)的大本营,数据显示,2021年TikTok的Z世代月活用户为3730万人,仅次于Snapchat,领先于Instagram的3330万人和Meta的2870万人。Z世代月活用户在TikTok上花费的时间为52分钟,远超Snapchat、Instagram和Meta。
推荐算法奠定技术底座,因用户需求差异化与时俱进,创新品牌功能,随机调整运营策略,是品牌扩张的必修课。而聚焦服务Z群体,则是TikTok更好的为商业客户提升品牌影响力,完成市场布局,推动与Z群体持续互动创造的庞大用户基础。任何品牌的传播,首要研究的就是用户群体,绘制出用户画像,进而为其创造价值,然后实现品牌价值的闭环过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1024程序员节,推荐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