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PU中,获取指令并进行分析是控制单元的任务。单核支持多任务操作系统,缺点是速度慢。CPU中的运算单元、控制单元和寄存器组通过内部总线连接起来。控制器由程序计数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时序产生器和操作寄存器组成,它是发布命令的“决策机构”。
范围--阶码位数
精度--尾数位数
进阶篇:
设16位浮点数,阶码为7位(首位为阶符,6位为阶码值),数符为1位,尾数为8位。若阶码用移码表示,尾数用补码表示,则该浮点数所能表示的数值范围是()。
浮点格式表示一个R进制数N:N=(R^E)*F。E为阶码数,F为尾数。阶码为7位在补码的表示方式下,范围为(-64,-2^6~63,2^6-1)。
尾数用补码的表示方式下,范围为(-1,1-2^(-8))。
90H=1001 0000,原码为1111 0000=-112,X=-56。
正数的原码、反码和补码都不变,负数的反码是原码除符号位外所有位数取反。负数的补码是原码除符号位外所有位数取反+1。移码是将补码的符号位取反。
-0的原码是1000 0000。反码是1111 1111。补码是0000 0000。移码是1000 0000。
C7FFFH+1-AC000H=1C000H,H代表16进制,换算为十进制,1*16^4+12*16^3=114688B。换算为K,114688/2^10=112KB。
112*16=28*16*x,解得x=4。
根据64k*32位的存储器,可得存储器字长=32位。每个字对应一个地址,存储器64K=64*1024个字=64*1024个地址。
每个存储单元为32位代表存储单元的长度为1,所以存储单元的地址宽度为64*1024=2^16,16位。
函数main()执行后输出的值为(29)。x=19,a=29。引用调用相当于存储单元的地址引用。
引用调用是将实参的地址传递给形参,传值调用是将实参的值传递给形参。
假设当前目录在A,目标访问为c1.c。
全文件名:\A\C\c1.c
相对路径:C\
绝对路径:\A\C\
吞吐率=指令条数/流水线时间。
流水线的吞吐率是指单位时间流水线处理的任务数,如果各段流水的操作时间不同,则流水线的吞吐率是最长流水线操作时间的倒数。
流水线时间=一条指令所需时间+(指令条数-1)*指令段最长时间。
流水线周期=指令段最长时间。
流水线加速比=非流水线时间/流水线时间=(一条指令的执行时间*指令条数)/一条指令所需时间+(指令条数-1)*指令段最长时间。
注意:流水线方式提高了系统的吞吐率、各部件的利用率,但不提高单条指令的执行速度。
某指令流水线由4段组成,连续输入8条指令时的吞吐率为(8/28)△t。
n度=一次进行n条指令。
1)程序控制方式分为无条件查询和程序查询方式。
①无条件传送方式,I/O端口总是准备好接受主机的输出数据,或是总是准备好向主机输入数据,而CPU在需要时,随时直接利用I/O指令访问相应的I/O端口,实现与外设的数据交换。优点是软、硬件结构简单,缺点是对时序要求高,只适用于简单的I/O控制。
②程序查询方式,该方式采用用户程序直接控制主机与外部设备之间输入/输出操作。CPU必须不停地循环测试I/O设备的状态端口,当发现设备处于准备好(Ready)状态时,CPU就可以与I/O设备进行数据存取操作。这种方式下的CPU与I/O设备是串行工作的。占用CPU的时间最多。
2)中断方式,当I/O设备结束(完成特殊或异常)时,就会向CPU发出中断请求信号,CPU收到信号就可以采取相应措施。当某个进程要启动某个设备时,CPU就向相应的设备控制器发出一条设备I/O启动指令,然后CPU又返回做原来的工作。CPU与I/O设备可以并行工作,与程序查询方式相比,大大提高了CPU的利用率。
3)DMA方式,也称为直接主存存取方式,其思想是:允许主存和外设之间通过"DMA控制器(DMAC)”直接进行批量数据交换,除了在数据传输开始和结束时,整个过程无须 CPU的干预。CPU与外设并行工作。
4)通道控制方式在一定的硬件基础上利用软件手段实现对I/O的控制和传送,更多地免去了 cpu的接入,使主机和外设并行工作程度更高。
5)I/O处理机指专门负责输入/输出的处理机。可以有独立的存储器、运算部件和指令控制部件。
注意的是,Cache的设置并没有扩大主存的容量。Cache的命中率必须很高,一般要达到90%以上。
除了Cache容量和块的大小,地址相联方式和替换策略也会影响Cache的命中率。
#define LED_G_GPIO_PIN GPIO_Pin_0 //变量
#define LED_G_GPIO_CLK RCC_APB2Periph_GPIOB //函数
typedef unsigned short int uint16_t; //数据类型
感觉媒体:指人们接触信息的感觉形式。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
表示媒体:指信息的表示形式。如:文字、图形、图像编码、动画、音频和视频等。
表现媒体:表现和获取信息的物理设备。如:输入显示媒体键盘、鼠标和麦克风等;输出显示媒体显示器、打印机和音箱等存储媒体;存储数据的物理设备,如磁盘、光盘和内存等。
传输媒体:传输数据的物理载体,如电缆、光缆和交换设备等。
码距:两个码组对应位上数字不同的个数。例如00110和00100码距为1,12345和13344码距为2,Caus和Daun码距为2。
上图有误,检验位不是6位,而是4位。
词法分析能够过滤注释、扫描源程序并识别记号和指出出错行号,但不能查出猜错的关键字。词法分析的任务是对源程序中的记号从前到后(从左到右)逐个字符地扫描,从而识别出一个个“单词”符号。
语法分析的任务是判断语法是否出错,如表达式、循环语句、程序等。
语义分析的任务是分析语法结构的含义,检查如赋值语句左右是否匹配,是否有零除数等。
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
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复杂指令系统计算机。
RISC编译器的子程序库通常要比CISC的子程序库大得多。
RISC比CISC更加适合VLSI工艺的规整性要求。
CISC系统中的指令可以对主存单元中的数据直接进行处理,其执行速度较慢。
Fortran语言(第一个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科学计算,执行效率高)。
Pascal语言(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表达能力强,Delphi)。
Delphi(快速应用程序开发工具,可视化编程环境)。
Lisp语言(函数式程序语言,符号处理,人工智能)。
JavaScript语言(脚本语言)
Python(面向对象,解释型程序设计语言,通用的脚本语言)。
PHP(服务器端脚本语言,制作动态网页)。
Ruby(简单快捷、面向对象、脚本语言)。
COBOL(数据外理领域最为广泛的程序设计语言,高级编程语言)
PROLOG(逻辑式语言,建造专家系统、自然语言理解、智能知识库等)
单指令流单数据流机器(SISD)。所有的指令都是串行执行,并且在某个时钟周期内,CPU只能处理一个数据流。早期的计算机都是 SISD 机器。
单指令流多数据流机器(SIMD)。SIMD采用了资源重复的措施开发并行性。现在用的单核计算机基本上都属于SIMD机器。
多指令流单数据流机器(MISD)。在实际情况中,MISD 只是作为理论模型出现,没有实际应用。
多指令流多数据流机器(MIMD)。最新的多核计算平台就属于MIMD的范畴,例如Intel 和 AMD 的双核处理器。
DPI:像素/英寸。数据量=水平分辨率*垂直分辨率*颜色深度/8。3*150*4*150*24/8=810000。颜色深度为n为,可表达2^n种颜色。
按照Cahce地址映像的块冲突概率,从高到低排列的是:直接映像-组相联映像-全相联映像。
一个方面是它的可靠性或可用性, 也就是计算机系统能正常工作的时间,其指标可以是能够持续工作的时间长度(例如,平均无故障时间),也可以是在一段时间内,能正常工作的时间所占的百分比;
另一个方面是它的处理能力或效率。
1)吞吐率(例如,系统在单位时间内能处理正常作业的个数)
2)响应时间(从系统得到输入到给出输出之间的时间)
3)资源利用率,即在给定的时间区间中,各种部件(包括硬设备和软件系统)被使用的时间与整个时间之比。
原始报文为“11001010101”,其生成多项式为“x4+x3+x+1”。对其进行CRC编码后的结果为110010101010011。 //补的是多项式中最高次方的零个数。
某文件系统采用多级索引结构,若磁盘块的大小为512字节,每个块号需占3字节,那么根索引采用一级索引时的文件最大长度为(85)k字节,采用二级索引时的文件最大长度为(14450)k字节。
总块长=512B,单块长=3B,所以可以分为512/3=170块。一级索引170*512/1024=85kb,二级索引170*170*512/1024=14450kb。
在磁盘调度管理中,应先进行移臂调度,再进行旋转调度。若磁盘移动臂位于22号柱面上,进程的请求序列如下表所示。若采用最短移臂调度算法,则系统的响应序列应为(2-8-3-5-7-1-4-6-9),其平均移臂距离为(4.11)。
当进程请求读磁盘时,操作系统先进行移臂调度,再进行旋转调度。即先看柱面的最短,再看扇区的最优。为什么看扇面呢?因为进程访问的是不同磁道上不同编号的扇区,旋转调度总是让首先到达读写磁头位置下的扇区先进行传送操作。
按照最短寻道时间优先的响应柱面序列为25-18-40-45。
按照旋转调度的原则分析。
25号柱面的响应序列应为2-8-3。
18号柱面的响应序列应为5-7-1或5-1-7。
40号柱面的响应序列应为4-6。
45号柱面的响应序列应为9。
平均移臂距离=((25-22)+(25-18)+(40-18)+(45-40))/ 9 约等于4.11。
R为可靠率,λ为失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