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域控占比接近9成,座舱智能化进入新一轮升级周期

座舱智能化(数字+人机交互+联网+OTA)已经成为市场主流。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1-10月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搭载智能座舱交付上险达到712.39万辆,搭载率上升至44.85%;其中,22款新车前装搭载率甚至已经高达72.43%。

接下来,HUD、DMS、OMS、后座娱乐等多元化的功能将成为座舱智能化的新战场,这也意味着底层算力平台的争夺战更加激烈,到目前为止,高通平台几乎成为各家车企的首选。

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搭载高通平台智能座舱交付量达到192.67万辆,份额占比达到27.05%;其中,在座舱域控制器市场(121.09万辆),高通平台占比已经突破30%,达到30.42%。

而在22款新车交付量方面,高通平台在域控市场的占比则更是高达86.45%;相对应的,早期基于NXP、英特尔、英伟达以及瑞萨的座舱域控平台已经进入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

规模化量产交付8155平台,同时争夺8295(高通第四代座舱平台)订单已经成为全球及中国座舱Tier1的常态。这背后,是新车座舱体验升级的刚需。

按照博世的说法,该公司的第一代和第二代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分别基于高通SA8155和高通SA8295芯片,在NPU从3.4TOPS提升到20~30TOPS后,智能座舱被赋予了更优的人机交互体验。

而作为8295平台在中国市场的首发,集度ROBO-01探月限定版搭载35.6英寸6K超清一体屏、后排配备7英寸交互显示屏,全场景、全融合3D智能驾驶地图,并且率先在业内实现语音AI算法全量本地化,全端侧语音识别速度快至500ms,端到端语音响应速度在700ms内。

从目前行业进度来看,2023年也将成为高通8295平台上车的中国年。

今年初,德赛西威与高通技术公司宣布,双方将基于第4代骁龙®座舱平台,共同打造德赛西威第四代智能座舱系统,该系统具备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引擎、多传感器处理和丰富网络连接能力,支持多屏联动、音效处理和AR等技术。

目前,德赛西威的第二代座舱域控制器已规模化量产,第三代产品获长城、广汽、奇瑞等多家车企定点。此外,高通8155系列平台,已经先后在理想、哪咤等品牌车型实现规模化搭载;8295平台也已经拿到客户订单。

4月,零束科技与高通正式签署第4代骁龙®座舱平台开发合同,共同打造全新一代零束银河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其中,搭载高通SA8295计算平台将以2023年年底实现量产为目标。

7月,博世发布消息称,其第二代高通SA8295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平台已成功获取首个中国本土客户项目定点。在此之前,8155平台座舱域控已经在多个品牌车型实现量产交付。

此外,东软的高通第三代平台8155率先实现产品平台化,2022年量产并陆续装载于长城、恒驰、奇瑞、红旗等多款车型。目前,东软正在研发基于高通第四代平台8295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预计2023年量产。

博泰“擎感”智能座舱平台搭载高通8155芯片,在升级后的岚图FREE和岚图梦想家上完成量产落地,并且已获得五家汽车制造商十余款车型的量产项目定点。

同时,博泰与高通也已经展开深度合作,打造全新一代擎感智能座舱平台解决方案,基于8295骁龙座舱平台,围绕整车智能化、智能汽车连接功能、SOA架构、驾舱一体以及基于中央控制器的多域融合等领域扩展合作并开发解决方案。

截止今年9月底,已经有超过25家供应商实现座舱域控制器的前装上车,德赛西威、东软、伟世通、安波福、诺博、博泰、博世等供应商排名靠前。

而在中国市场,芯驰科技的X9系列智能座舱芯片也是代表平台之一。作为针对智能座舱研发的高性能、高可靠车规级芯片,X9系列既支持硬件虚拟化,也支持真正的硬隔离,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差异化需求。

此外,X9系列芯片配备独立多种智能引擎,可实现感知、语音识别和深度学习等功能,能够高效提升智能座舱的感知和交互能力。这些能力,也是第三代座舱域控制器的准入门槛。

目前,整个座舱域控制器赛道仍处于硬件换代升级、软件融合集成阶段。比如,软件部分,随着座舱的更多人机交互、体验智能化等功能上车,包括DMS、OMS、HUD、手势交互以及泊车(舱泊一体概念)等软件模块都将被集成于更高性能的座舱域控制器。

如果考虑到座舱是目前整车软件升级迭代以及生态服务入口的「排头兵」,对算力性能的冗余要求,实际上在短期内要远高于智能驾驶。

按照高通的说法,从芯片层面开始的变革,意味着新平台在所有应用开发层面都可以使用相同的软件架构和框架,降低了开发复杂性和新车量产上市时间,同时最小化汽车制造商的维护成本,以实现独立于硬件的统一用户体验。

在这个背景下,Tier1也在加紧资源整合。

比如,今年哈曼收购了以色列初创公司CAARESYS,后者主要开发基于非接触式雷达方案的车辆乘客监控系统,提供包括生命体征感知、乘客定位和儿童存在检测(CPD)等功能。

在哈曼汽车事业部总裁Christian Sobottka看来,收购整合的目的非常明确:基于不同传感器和算法解决方案的舱内产品来加强和完善公司的产品线,而对于下游OEM来说,可以快速获取以用户为中心的数字座舱和安全整体解决方案。

这意味着,对于OEM来说,与具备完整能力的第三方座舱软硬件整体方案供应商的合作,规避了过去需要不断增加功能体验而导致的零散供应链体系。“Tier1能力的强化,某种意义上是为车企带来开发成本的降低,而不需要找更多的单一功能方案供应商。”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工智能,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