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开发者如何摆脱只有“人工”没有“智能?

640?wx_fmt=gif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CSDN(ID:CSDNnews)


随着各大企业相继试水“全面 AI”,人工智能在技术落地层面也开始持续深入,泛人工智能时代正在逼近。越来越多的发展趋势表明,未来的人工智能将逐步迈入广泛普及阶段,继而深入影响人类日常的生产生活方式,重塑传统生产结构。

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智慧化转型已然成为各类型企业求生的必由之路。那么站在时代前沿的科技巨头们都在其 AI 领域做了哪些布局?


Google:从 Mobile First 到 AI First 再到 AI Only


AI 开发者如何摆脱只有“人工”没有“智能?_第1张图片

2016 年,Google CEO Sundar Pichai 宣布 Google 战略从 Mobile First 转向 AI First,曾经凭借“移动先行”超神的企业再度改变发展路线,引发了业内的广泛讨论。

凭借其领先的洞见力,Google 再度领潮流之先,业界开始关注各大巨头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视程度,AI 全球化走向渐露锋芒。

时隔两年,在2018 Google I/O 大会上,Sundar Pichai 再爆 Google 重大战略转变——从 AI First 到 AI Only,AI 贯穿全系列产品之余,更多从人类与人性的角度探索人工智能的实际意义,行业落地及商业化日趋广泛。


Microsoft:AI 落后状态下的漫漫重构路


AI 开发者如何摆脱只有“人工”没有“智能?_第2张图片

作为 Windows 帝国的缔造者,长期站在 IT 食物链顶端的微软这一次却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失了先机。明显的技术停滞乃至延迟令其只能眼睁睁看着一众竞争对手拔地而起,闭关式发展一度导致产品难于推陈出新,大量人才及用户由此流失。

因此,在接连错过移动与云计算两大浪潮的情况下,如何通过人工智能技术重回巅峰便成了微软所面临的关键问题。

2014年,微软推出全球首款跨平台智能个人助理 Cortana,但由于初期仅用于 Windows PC 和 Windows Phone,导致其在业内反响平平,未能充分发挥其先发优势。

2015年,Cortana 开始登陆 Windows 生态系统。2016 年,微软开启 Cortana Everywhere 计划,将其嵌入诸多传统产品之中,并慢慢尝试向其他领域扩展。

2017 年 1 月,微软宣布收购人工智能初创公司 Maluuba。与此同时,被称为“深度学习三大开山鼻祖之一”的 Maluuba 顾问,Yoshua Bengio 也选择签约成为微软顾问。

一贯“保持中立”的 Yoshua Bengio 的这一决定也被广泛视作微软人工智能推进的一大转机。与 Google 类似的是,2018 年微软 Build 开发者大会以人工智能为主题,发布了 Azure AI、Microsoft 365、Brainwave 等一系列产品,重点强调了 AI 的人性化体验。

此外,微软 CEO Satya Nadella 在巴黎 VivaTech 峰会上表示“AI 是定义新时代的技术”。微软正在逐渐凭借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重归包含 Google 与 Facebook 在内的三大巨头之列。


Amazon:从智能音箱开始的人工智能产品化之路


AI 开发者如何摆脱只有“人工”没有“智能?_第3张图片

从最初经营网络书籍销售业务的公司,到如今市值突破 1 万亿美元的电商巨头,亚马逊的进阶之路上同样充斥着人工智能的身影。当各大科技巨头纷纷下场部署人工智能技术时,亚马逊未能顺时调整战略。

然而时代的进程无一不在向其证明 AI 将成为行业竞争的重点领域,已然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意识到这一点的亚马逊开始寻求将人工智能技术与自身业务相结合的突破关窍。

2014 年初,计算机科学家 SrikanthThirumalai 带着一份“六页文档”敲响了亚马逊 CEO Jeff Bezos 办公室的房门,提出将最新的 AI 技术融入到自己的部门中。

而其他各部门主管也曾提出类似的诉求,要求用机器学习技术对亚马逊业务进行重塑,自此,亚马逊已一脚踏入人工智能战场。 

随着 AI 的引入,亚马逊的企业文化逐渐分裂走向联合,被称作“广阔工程师海洋上的 AI 孤岛” 的人工智能人才开始彼此连接。

亚马逊进军 AI 领域的主打产品独立智能音箱 Echo 及其驱动语音平台 Alexa 就是这段艰难变革时期的产物。


百度:掉队 BAT 困局下的反超赌注


AI 开发者如何摆脱只有“人工”没有“智能?_第4张图片

长期与阿里及腾讯成三足鼎立之势的百度,近年来却颇受“掉队”论的困扰,抛却社会舆论层面的质疑不谈,仅看市值的大幅缩水已令公众对其能否继续在未来与另外两大巨头分庭抗礼存疑。

事实上,百度无疑是率先试水人工智能领域的先行者,较之 BAT 其他两者,在智能驾驶、语音识别、智能音箱等领域有着更为深厚的技术经验累积。

然而随着吴恩达、陆奇等重金招揽的人才相继“弃船”出走,百度的人工智能进展也屡遭波及,但这艘大船的航线仍未改变。

论及百度转型 AI 反而掉队的原因,业务面太广导致的资源分散可谓不容忽视的一点。陆奇在百度内部进行的《全面诊断百度护城河》讲话中就曾分析表示,“百度以前太散碎了,有很多小型业务,占用了很多资源、人力,还不是市场领导者,还要比领导者付出更高的代价,这样的业务如果能舍的话,还是要舍掉的”。

因此,百度相继砍去百度外卖、百度游戏等,在业务层面不断做减法。2018 年 5 月,百度宣布旗下国际业务中的移动应用业务从百度拆分,保留 AI 等相关产品组成新的百度国际事业部,以推动其人工智能产品向发达市场出口。

虽然 CEO 李彦宏从未公开承认百度的 All in AI 战略,但其发展路线仍在不断向全面人工智能的方向靠拢。鉴于人工智能领域的诸多机遇,颇多评论仍相信百度有机会借 AI 之力再度回春,重归三角稳定局面。


阿里:人工智能驱动行业变化


AI 开发者如何摆脱只有“人工”没有“智能?_第5张图片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曾不止一次强调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意义,他表示,“未来成功的制造业一定是用好智能技术的企业,因为不会用智能技术的企业都会进入失败领域”。

因此,在 AI 赋能电商平台之余,阿里巴巴在人工智能领域做了更深层面的尝试。

2017 年 10 月,阿里巴巴正式宣布成立承载“NASA计划”的实体组织——达摩院。该院由全球实验室、高校联合研究所、全球前沿创新研究计划三大部分组成,研究方向便包括机器学习、视觉计算、自然语言处理、下一代人机交互等。

自成立期起三年内,阿里巴巴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将超过 1000 亿人民币。同年 12 月,阿里云总裁提出了 “AI for Industries”(产业 AI)的理念,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要去泡沫化,下一站将是产业AI”。

在人工智能理念的引导下,为了开拓自身的 AI 版图,阿里巴巴不断扩展对中国 AI 企业的投资布局。面对中国的“缺芯之痛”,达摩院亦着手研发用于 AI 推理计算的神经网络芯片 Ali-NPU。

与此同时,随着 ET 工业大脑、ET 医疗大脑、ET 城市大脑和 ET 农业大脑的相继发布, “ET 大脑”逐步落地,阿里也日益形成了金融、工业、城市、零售、汽车、家居、医疗、农业等领域的立体布局。


腾讯:迎风而上的第三次组织架构大调整


AI 开发者如何摆脱只有“人工”没有“智能?_第6张图片

2018 年 9 月末,腾讯公司在时隔 6 年之后,迎来了新一轮大规模内部架构调整,将重心投放至 AI 和 云产业。

对此,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表示:“作为一家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科技和文化公司,技术是腾讯公司最坚实的底层基础设施,面向 AI 以及即将到来的 5G 时代,腾讯将以技术为驱动引擎,探索社交和内容融合的下一代形态。”

事实上,早在 2017 年 11 月,腾讯就提出了不同于“All in AI”的“AI in All”战略,侧重强敌了人工智能的无处不在。而腾讯近年来的一系列部署及举措,足以见其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视。

前沿企业间的 AI 战略之争还在继续,追赶者的步伐也从未停歇。作为潮流风向标式的存在,科技巨头的技术布局及方向选择往往先于时代发展的现状或显性特征。

换言之,他们总是善于把握乃至操控时代风向,与其说他们是浪潮的发现者,不如称之为趋势的引导者。正因如此,他们的每一次决策选择与战略调整都在向外界输出不容忽视的信息,再加之背靠资源的先天优势,就决定了其对技术的未来发展有一个更为全面的定位。

本文转自公众号“CSDN”,ID:CEDNnews

640?wx_fmt=gif


640?wx_fmt=jpeg

你可能感兴趣的:(AI 开发者如何摆脱只有“人工”没有“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