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规则的分类(顺序覆盖算法)及最近邻分类器(KNN算法)

基于规则的分类(顺序覆盖算法)及最近邻分类器(KNN算法)_第1张图片

顺序覆盖算法的步骤

顺序覆盖算法的目标是提取一个分类规则,该规则覆盖训练集中大量正例,没有或仅覆盖少量反例。
整个过程包含以下四个步骤:

  • 规则增长
  • 规则评估
  • 停止准则
  • 规则剪枝

顺序覆盖算法的第一步——规则增长

一般到特殊(通常采用的策略)

  • 从初始规则r: {}→y开始
  • 反复加入合取项,得到更特殊的规则,直到不能再加入
    特殊到一般(适用于小样本情况)
  • 随机地选择一个正例作为初始规则
  • 反复删除合取项,得到更一般的规则,直到不能再删除

从一般到特殊的规则生成策略中,每次只考虑一个最优的(属性,值)这显得过于贪心,容易陷入局部最优麻烦
为了缓解该问题,可以采用一种“束状搜索“的方式

  • 具体做法为:每次选择添加的(属性,值)时,可以保留前k个最优的(属性,值) ,而不是只选择最优的那个,然后对这k个最优的(属性,值)继续进行下一轮的(属性,值)添加。

顺序覆盖算法的第二步——规则评估

常用的度量

  • 准确率
  • 似然比
  • 准确率的平滑Laplace
  • FOIL信息增益

基于规则的分类(顺序覆盖算法)及最近邻分类器(KNN算法)_第2张图片
然而r2并未覆盖反例,因此r2并不准确,然而r2的准确率高于r1,因此只看准确率去评估规则并不准确.

基于规则的分类(顺序覆盖算法)及最近邻分类器(KNN算法)_第3张图片

基于规则的分类(顺序覆盖算法)及最近邻分类器(KNN算法)_第4张图片

基于规则的分类(顺序覆盖算法)及最近邻分类器(KNN算法)_第5张图片

顺序覆盖算法的第三,四步

停止条件:

  • 计算增益
  • 如果增益不显著, 则丢弃新规则
    规则剪枝:
  • 类似于决策树后剪枝
  • 降低错误剪枝 :
  1. 删除规则中的合取项
  2. 比较剪枝前后的错误率
  3. 如果降低了错误率,则剪掉该合取项

急切学习 vs 惰性学习

急切学习(积极学习):
是指在利用算法进行判断之前,先利用训练集数据通过训练得到一个目标函数,在需要进行判断时利用已经训练好的函数进行决策。
两步过程: (1) 归纳 (2) 演绎
惰性学习(消极学习):
把训练数据建模过程推迟到需要对样本分类时
策略:死记硬背-记住所有的训练数据,仅当待测记录的属性值与一个训练记录完全匹配才对它分类.
最近邻分类算法(KNN):使用“最近”的 k 个点 (最近邻) 进行分类。

最近邻分类器:

基本思想:
存在一个样本数据集,且样本集中每个数据都存在类别标签,即我们知道样本集中每个数据与所属分类的对应关系。
需要对没有标签的待测数据进行分类时,将待测数据的每个特征与样本集中的数据对应的特征进行比较,然后通过算法提取样本集中最相似的数据(最近邻)的分类标签作为待测数据的类别。

基于规则的分类(顺序覆盖算法)及最近邻分类器(KNN算法)_第6张图片
KNN算法中的基本要素:

  • 计算记录间距离的度量
  • k值的确定
    常用的距离度量:
  • 欧几里得距离
  • 曼哈顿距离
  • 余弦距离
    k值的确定:
    如果 k 太小, 则对噪声点敏感;如果 k 太大, 邻域可能包含很多其他类的点;
    可设定不同的k值进行训练,取分类误差率最小的k值。
    KNN算法的步骤:
    计算距离:给定测试对象,计算它与训练集中每个训练样本的距离。
    寻找邻居:圈定距离最近的k个训练样本,作为测试对象的近邻。
    进行分类:根据这k个近邻所属的主要类别,对测试对象进行分类。

KNN算法的具体实现:

  • 先从训练集中随机选取k个样本作为初始的最近邻样本;
  • 分别计算测试数据到这k个训练样本的距离,并按距离大小排成一个队列Q;
  • 依次遍历训练集,计算当前训练样本与测试数据的距离L,如果L大于队列Q中的最大距离,则舍去当前样本;如果L小于队列Q中的最大距离,则删除队列Q中距离最大的训练样本,再将当前训练样本插入队列Q。
  • 直到训练集遍历完毕,最后队列Q中的k个样本即为k个最近邻。
  • 依据最终的k个最近邻样本的类别作为测试数据的类别。

K最近邻(KNN)的特点:

  • 是一种基于实例的惰性学习 ,需要一个大量样本的训练集;
  • 不需要建立模型,但分类一个测试样例开销很大
  • 需要计算待测数据到所有训练实例之间的距离
  • 基于局部信息进行预测,对噪声非常敏感;
  • 简单,易于实现。

你可能感兴趣的:(笔记,算法,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