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安装redis6.2.7

安装redis

1.下载redis6.2.7安装包(常用稳定版):redis官网
2.使用xftp将下载的安装包上传至/usr/local目录下
3.解压安装包:

tar -xzvf redis-6.2.7.tar.gz

4.重命名解压后的文件,将redis-6.2.7改为redis:

mv redis-6.2.7 redis

5.redis是基于C语言编写的,所有还需要安装 redis 所需要的 gcc 依赖:

yum install -y gcc tcl

6.进入redis的解压目录:

cd /usr/local/redis

7.运行编译命令,没有出错表明安装成功了,默认安装路径是在 /usr/local/bin 目录下:

make && make install

8.该目录以及默认配置到环境变量,因此可以在任意目录下运行这些命令,其中:

redis-cli:是 redis 提供的命令行客户端
redis-server:是 redis 的服务端启动脚本
redis-sentinel:是 redis 的哨兵启动脚本

9.redis 默认启动的命令是 redis-server ,但是该命令只是前台启动,关闭调当前的窗口,redis 也会随之关闭,如果想要 redis 后台启动,就必须去修改 redis 的配置文件,指定配置文件启动。
redis的配置文件就在redis的解压目录下redis.conf:
Linux安装redis6.2.7_第1张图片
10.修改配置文件之前先备份一份:

cp redis.conf redis.conf.bck

11.修改redis.conf中的配置:

vi redis.conf

12.找到配置文件中相应配置的地方,修改如下配置:

# 监听地址,默认是 127.0.0.1,会导致只能在本地访问。修改成 0.0.0.0 则可以在任意 IP 访问,生产环境不要设置 0.0.0.0
bind 0.0.0.0
# 守护进程,修改为 yes 后即可后台运行
daemonize yes
# 密码,设置后访问 redis 必须输入密码
requirepass 123456

13.其他常见的配置:

# 监听端口
port 6379
# 工作目录,默认是当前目录,也就是运行 redis-server 时的命令,日志、持久化等文件会保存在这个目录
dir .
# 数据库数量,设置为1,代表只使用1个库,默认有16个库,编号0~15
databases 1
# 设置 redis 能够使用的最大内存
maxmemory 256mb
# 日志文件,默认为空,不记录日志,可以指定日志文件名
logfile "redis.log"

14.启动redis:

# 进入 redis 安装目录
cd /soft/redis/redis-7.0.2/
# 指定配置文件启动 redis
redis-server redis.conf

15.查看redis是否后台启动成功:

# 查看 redis 进程
ps -ef | grep redi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表明后台启动成功!

16.设置redis开机自启,新建一个系统服务文件::

vi /etc/systemd/system/redis.service

内容如下:

[Unit]
Description=redis-server
After=network.target

[Service]
Type=forking
ExecStart=/usr/local/bin/redis-server /soft/redis/redis-7.0.2/redis.conf
PrivateTmp=true

[Install]
WantedBy=multi-user.target

注意:这里 ExecStart 后面配置文件的路径不要写错

然后重载系统服务:

systemctl daemon-reload

现在 redis 还没有实现开机自启,它只是被系统管理了,可以通过下面的命令启动 redis:

systemctl start redis

查看redis的状态:

systemctl status redis

设置redis开机自启:

systemctl enable redis

17.停止redis服务,先查看redis的进程信息:

# 查看 redis 进程
ps -ef | grep redi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杀死该进程:

kill -9 2917

如果有配置redis的系统文件,通过一下命令停止:

systemctl stop redis

18.最后:若是在云服务器,别忘了配置安全组和防火墙。

你可能感兴趣的:(Linux,linux,redis,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