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博智慧救助 | 常州市智慧大救助管理服务平台解决方案案例

近年来,常州全市社会救助工作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决策部署,统筹推进兜底有力、衔接有序、政社互补的社会大救助体系建设,有力兜牢了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常州市民政局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两办”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方案,从困难群众实际需求出发,细化具体工作举措,建立健全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社会救助工作的精准度。以全国“党建+社会救助”改革创新试点为契机,统筹推进一体化集成、智能化研判、网格化联动、社会化动员、制度化运行的“五化”智慧救助体系建设,加快、加强信息化和大数据在社会救助领域的运用,织密扎牢民生兜底保障网。

01

一体化集成

常州市民政局以社会救助联席会议为统筹,牵头全市社会救助职能部门共同打造“一门受理+一网通办”的智慧大救助管理服务平台,将救助服务向移动端延伸,实现救助事项“就近办、网上办、掌上办”。整合救助业务,建立涵盖14个救助部门的32项业务都可在线申请办理。
通过业务集成实现资源集聚,常州市智慧大救助管理服务平台汇集各方资源,建立政府救助资源库、救助对象和资金数据库、社会力量救助资源库,为社会力量参与救助搭建了供需对接平台。与此同时,市民政局推动将救助项目服务和管理标准进一步规范和固化,使救助流程有规可依、救助项目有章可循、救助标准有据可查,实现科学规范救助。

02

智能化研判

平台对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历史救助资源数据库,打通数据链条,实现救助方式的智能筛选研判。
一键联办。群众登录“江苏政务服务”、“我的常州”APP或者扫描“常州市智慧大救助管理服务平台”二维码进入救助平台后,只需输入姓名、身份证号等基础信息,反映诉求即可一键申请救助。系统智能研判、自动精准匹配救助政策,并实时对接推送相关救助部门办理。
政策找人。平台与医保系统对接,通过对当年大额医疗费用支出对象的自动预警,构建返贫监测预警体系,主动发现因病致贫对象。 
智能研判。平台依据各部门救助政策申请条件、历史救助信息、核对系统、入户调查信息为支撑,建立社会救助智能研判分析模型。同时汇聚分析全市救助项目、救助对象、救助资金、居民反馈、研判分析、业务推送、部门办理、警示预警、绩效考核等指标进行实时监控。

03

网格化联动

联合市政法委打造“网格+社会救助”体系,将社会救助相关工作列入网格化管理入格事项,形成“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的工作模式。
建立联动工作细则,成立工作专班开展业务培训,全市13000多名网格员以社会救助辅导员的身份融入社会救助服务体系,拓展了社会救助主动发现的主体和渠道。
实时联通智慧大救助管理服务平台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联动指挥平台,对易返贫户、易致贫户、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潜在救助对象户等4类救助对象建立动态监测和预警。平台互联以来,累计向网格员推送困难群众走访信息25000多条,推送大额支出预警信息2000多条,接收网格员走访反馈信息近8000条。

04

社会化动员

搭建社会力量参与救助的信息化服务平台,促进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深度参与社会救助,实现政府兜底救助保基本和社会力量参与救助促提升的良好互动。
搭建公益对接平台。建立困难家庭“微心愿”发布制度,通过动态监测和上门走访摸清困难群众实际需求。建立社会力量“救助服务联盟”,统筹多方力量,打包发布物质帮扶、心理咨询、技能培训等多项资源。
建立基层社会救助服务站点、网格员条线、社会力量三方参与的信息共享机制,将困难群众的动态监测、定期走访、上门摸排等数据信息及时反馈给参与帮扶助困的社会力量,为社会救助的多元参与提供精准的信息指引。

05

制度化运行

完善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制度,推动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救助协作机制创新,为智慧救助体系的运作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打造四级服务阵地。市级层面依托市社会救助服务中心保障平台运行并协调督导各项救助工作的开展;辖市(区)级层面依托经济状况核对中心成立社会救助服务分中心;镇(街道)设立一站式社会救助服务窗口;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成立社会救助服务点。
完善制度支撑保障。深化临时救助改革,完善低保操作规程和特困对象、低收入家庭认定办法,加强社会救助政策与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公益慈善及商业保险的统筹规划、有效衔接,更大力度织密民生兜底保障网。

你可能感兴趣的:(数据库,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