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lov3关键代码解读

在看此篇前,先理清楚VOC2007数据是怎么转换成yolo所需要的数据

参考:

从已有VOC2007数据集生成yolov3所需要的数据集,以及正式开始调试程序需要修改的地方_AutoGalaxy的博客-CSDN博客


一. 从loss出发,tragets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推演:涉及到执行到这一部分时,可迭代对象在内部做了啥事

pbar = tqdm(enumerate(dataloader), total=nb)
for i, (imgs, targets, paths, _) in pbar:

进入到dataset 对象实现的 __getitem__()方法(基础的python语法)

在读代码的时候,发现yolov3,采取的resize图片策略是,先以长的一边进行resize,再把短的边进行补齐,避免了图像变形。

这为啥还有马赛克啊,这就涉及到mosaic数据增强

1.1 mosaic 数据增强 

关于这一部分请看博客:大白话图解YOLOV3中的mosaic算法_AutoGalaxy的博客-CSDN博客

上面的最后输出 的labels 是 xyxy,即框在图像里面的像素坐标,长下面这个样子

Yolov3关键代码解读_第1张图片

1.2. 色域增强

代码如下:

 augment_hsv(img, hgain=hyp['hsv_h'], sgain=hyp['hsv_s'], vgain=hyp['hsv_v'])

Yolov3关键代码解读_第2张图片

 1.3. 把xyxy label 变成 xywh label

labels[:, 1:5] = xyxy2xywh(labels[:, 1:5])
 
  

1.4. 再把label 归一化,除以 图像 的 w 和 h

            labels[:, [2, 4]] /= img.shape[0]  # height
            labels[:, [1, 3]] /= img.shape[1]  # width

 Yolov3关键代码解读_第3张图片

1.5.  以0.5的概率镜像图片

就是把下面的fig2 变成 fig1

实现代码是

 img = np.fliplr(img)

fliplr的具体用法看官方代码注释即可知道,如下是官方给的例子

Yolov3关键代码解读_第4张图片

Yolov3关键代码解读_第5张图片

同时镜像之后,记得label 也要镜像哦:

labels[:, 1] = 1 - labels[:, 1]

这里是左右镜像,同时还有上下镜像,也是以0.5的概率选择的。

1.6. 创建3行6列的tensor变量

把labels放到  索引是第1~5列里面

labels_out = torch.zeros((nL, 6))
labels_out[:, 1:] = torch.from_numpy(labels)

注意,上面没有直接给 第1列赋值,目前第1列还是0

1.7. 把BGR转为RGB图,再变成 3 x 416 x 416的形式

代码解读:

img = img[:, :, ::-1].transpose(2, 0, 1)

其中的::-1参考博客:numpy总结_AutoGalaxy的博客-CSDN博客

我们可以查看一下img的取值样子

3通道,就意味着最里面的元素是一个有3个元素的array

 转换成RGB,就逆一下就可以了。


img = img[:, :, ::-1].transpose(2, 0, 1)

上面的代码把 416 x 416 x 3 的array 转化成了 3 x 416 x 416

参考博客:numpy总结_AutoGalaxy的博客-CSDN博客

最后做了一步内存连续的操作:

img = np.ascontiguousarray(img)

 1.8. 最后便得到了我们的输出

        经过以上步骤的详细分析,你也清楚了为什么输出的label框跟原始txt文件里面的label不一样,是因为这里的框经过了图像裁剪拼接,还有可能镜像等等操作,导致最后的结果不一样。

return torch.from_numpy(img), labels_out, img_path, shapes

因此,targets虽然值不同于原始labels,但是物理意义是相同的。

x_center/图像宽,y_center/图像高,框宽/图像宽,框高/图像高

tragets的输出长下面这个样子:这里的batch_size = 2

第一个label表示,这一行属于哪batch_size的第几张图片,具体这里是怎么操作的有待商榷

Yolov3关键代码解读_第6张图片

二. 从epoch循环开始,到进入batch计算,做了哪些事

2.1. 训练模式下运行model.train()

参考博客:nn.Moudle模块-创建神经网络结构需要注意的细节_AutoGalaxy的博客-CSDN博客

2.2. prebias条件下做的事(第0轮训练才进入到这里,为什么其他轮不用进行做这里的事呢?)

以下代码做的事:

optimizer.param_groups[2]['lr'] = ps[0]

优化bias参数的优化器使用的学习率是ps[0]

由下面句代码引起的疑问,SGD为什么还会有momentum参数呢?

            optimizer.param_groups[2]['lr'] = ps[0]
            if optimizer.param_groups[2].get('momentum') is not None:  # for SGD but not Adam
                optimizer.param_groups[2]['momentum'] = ps[1]

第3轮训练会做以下的事:(也暂时不知道原因)

            if epoch == ne:
                ps = hyp['lr0'], hyp['momentum']  # normal training settings
                model.gr = 1.0  # giou loss ratio (obj_loss = giou)
                print_model_biases(model)
                prebias = False

2.3. 为什么要有dataset.image_weights呢?

实在没想明白这里更新图像权重是什么意思?以及为什么要有这一步,为什么可选

        if dataset.image_weights:
            w = model.class_weights.cpu().numpy() * (1 - maps) ** 2  # class weights
            image_weights = labels_to_image_weights(dataset.labels, nc=nc, class_weights=w)
            dataset.indices = random.choices(range(dataset.n), weights=image_weights, k=dataset.n)

至此,这一部分就完结了,之所以很懵的原因,其实也显示出来了,以上大部分代码你都不清楚来由,不能直观理解。

三. targets计算之后,做了哪些事

一行一行解析,第一行里面参数意义:

nb:训练集的图片数量

epoch:当前训练的幕数

i:把原训练集划分为n个batch,然后i取值范围是 0,1,2,.......,n-1

右边参数意义都知道,合起来之后ni你就不知道了。。。。

ni = i + nb * epoch

再把图像的像素值归一化:以及把图像传给GPU

imgs = imgs.to(device).float()
targets = targets.to(device)

3.1. 超参数老化部分做的事

            n_burn = 200  # number of burn-in batches
            if ni <= n_burn:
                # g = (ni / n_burn) ** 2  # gain
                for x in model.named_modules():  # initial stats may be poor, wait to track
                    if x[0].endswith('BatchNorm2d'):
                        x[1].track_running_stats = ni == n_burn

3.2. 用边界框画图像

            if ni < 1:
                f = 'train_batch%g.png' % i  # filename
                plot_images(imgs=imgs, targets=targets, paths=paths, fname=f)
                if tb_writer:
                    tb_writer.add_image(f, cv2.imread(f)[:, :, ::-1], dataformats='HWC')

3.3. 多尺度训练

            if opt.multi_scale:
                if ni / accumulate % 1 == 0:  #  adjust img_size (67% - 150%) every 1 batch
                    img_size = random.randrange(img_sz_min, img_sz_max + 1) * 32
                sf = img_size / max(imgs.shape[2:])  # scale factor
                if sf != 1:
                    ns = [math.ceil(x * sf / 32.) * 32 for x in imgs.shape[2:]]  # new shape (stretched to 32-multiple)
                    imgs = F.interpolate(imgs, size=ns, mode='bilinear', align_corners=False)

3.4. 模型预测并且计算loss

 pred = model(imgs)

但是pred长下面这个样子:

Yolov3关键代码解读_第7张图片

pred的输出正好是yolov3网络结构中的3个特征图层

13x13,26x26,52x52

然后开始分析输出数据的含义

Yolov3关键代码解读_第8张图片

如上所示,论文里面说的比较清楚了,3代表3个anchor框,每个anchor框都有 4个边界框偏置参数,一个是否有物体的参数,以及80个类别预测的参数

        咦,但是你的VOC2007只有20个类别,这里的80个类别是怎么回事?最多预测80类,那么80以下的都能预测 。更改cfg文件里面的classes即可。

         4个边界框偏置分别是t_{x},t_{y},t_{w},t_{h},分别其到的作用如下所示

Yolov3关键代码解读_第9张图片

         那么这里的b_{x},b_{y},b_{w},b_{h}又有什么意义呢?其中的c_{x},c_{y}是anchor框的大小,例如对于13x13的特征图层,anchor框有如下三个取值:这里更加实际意义的取值,看下文,下文有更加具体的解释

 116,90,  156,198,  373,326

注意:对于划分13x13的图像,c_{x},c_{y}是以32个像素为一个单位长度,取值范围在[0,13]

t_{x},t_{y}是神经网络输出4中的2(是这里面的(4+1+20)的4)

b_{x},b_{y}是框的中心坐标,以32个像素为一个单位长度,换算到实际,记得乘以32哦!

t_{w},t_{h}是神经网络输出4中的2(是这里面的(4+1+20)的4)

 而targets长这个样子

Yolov3关键代码解读_第10张图片

 维度都完全不一样,二者怎么做loss呢?

 得进一步分析函数compute_loss

def compute_loss(p, targets, model)

开头两行代码其实都没怎么看懂

ft = torch.cuda.FloatTensor if p[0].is_cuda else torch.Tensor
lcls, lbox, lobj = ft([0]), ft([0]), ft([0])

这里又要进入支线函数build_tragets:

tcls, tbox, indices, anchor_vec = build_targets(model, targets)

里面有一句涉及多GPU的代码 

multi_gpu = type(model) in (nn.parallel.DataParallel, nn.parallel.DistributedDataParallel)
for i in model.yolo_layers: 

关于上面的代码,model.yolo_layers,来源:

Yolov3关键代码解读_第11张图片 Yolov3关键代码解读_第12张图片

 上图两个yolo层之间隔了8个卷积层,正好跟.cfg文件里面相同。

 接下来对每一个特征图层分别进行下述代码运算

ng, anchor_vec = model.module_list[i].ng, model.module_list[i].anchor_vec

ng的结果是13x13

anchor_vec长下面这样

anchor_vec对应值是anchor框值,

Yolov3关键代码解读_第13张图片

看出来了吗?

下面详细解析

一张416x416图片划分成13x13个宽高为32个像素的网格

Yolov3关键代码解读_第14张图片

 要把像素单位转换成0~12之间的单位表示

\frac{416 pixel}{32 pixel}=13,,因此边框,\frac{116 pixel}{32 piexl}=3.625,依次类推

 进入到这一行代码,这里蕴含着这一关系:ng=[13,13]

gwh = t[:, 4:6] * ng

\frac{\frac{t_{w}}{W}*W}{\frac{W}{13}}=\frac{t_w}{W}*13

        其中\frac{t_{w}}{W}*W代表label框中宽的实际像素长度,除以\frac{W}{13}代表把像素长度单位换算成  以32像素长度为单位。

        同时观察一下这里的维度,说明这里仅仅是点乘

Yolov3关键代码解读_第15张图片Yolov3关键代码解读_第16张图片

 这里的计算iou的代码有一点复杂啊!

def wh_iou(wh1, wh2):
    # Returns the nxm IoU matrix. wh1 is nx2, wh2 is mx2
    wh1 = wh1[:, None]  # [N,1,2]
    wh2 = wh2[None]  # [1,M,2]
    inter = torch.min(wh1, wh2).prod(2)  # [N,M]
    return inter / (wh1.prod(2) + wh2.prod(2) - inter)

这里就是计算交并比而已,但是这里假设了真实框与锚框起点是相同的,

如下图所示,各个黄框(anchor)分别与蓝框(真实框)计算交并比

Yolov3关键代码解读_第17张图片

inter = torch.min(wh1, wh2).prod(2)

 上面这行代码实现的就是计算下面橙色面积,总共有9个橙色面积,我这里只画了3个

 Yolov3关键代码解读_第18张图片

return inter / (wh1.prod(2) + wh2.prod(2) - inter)

最后一行代码里面的,

wh1.prod(2) + wh2.prod(2)

代表计算参与交并比的一个黄色框和一个蓝色框面积和,再减去一份公共的,就得到想并的面积

        注意,这里的wh1.prod(2)是3x1维,wh2.prod(2)是1x3维,inter是3x3维,这里内部自动进行了维度扩展。


最终上面得到的iou结果如下

Yolov3关键代码解读_第19张图片

         一个红色框的三个值,分别代表一个target框与3个anchor框的交并比,注意这一切的交并比计算都不是最终的交并比,仅仅只是为了选取最合适的一个锚框而已,近似看作真实框起点与锚框起点重合,实际上并非一定重合,但是由于网格划分小,因此误差很小,而且这一大部分的目标仅仅只是为了选择一个合适的锚框来套这个target框。


若使用所有的锚框

            if use_all_anchors:
                na = len(anchor_vec)  # number of anchors
                a = torch.arange(na).view((-1, 1)).repeat([1, nt]).view(-1)  #nt=39 a中有39个0 39个1 39个2
                t = targets.repeat([na, 1])
                gwh = gwh.repeat([na, 1])
            else:  # use best anchor only
                iou, a = iou.max(0)  # best iou and anchor

            # reject anchors below iou_thres (OPTIONAL, increases P, lowers R)  去除一些iou小的 该种方式准确率提升,召回率下降
            if reject:
                j = iou.view(-1) > model.hyp['iou_t']  # iou threshold hyperparameter
                #   a代表第几个锚框
                t, a, gwh = t[j], a[j], gwh[j]
                #   这里得出来的结果,表示,第1个target框,可以由第0个锚框和第1个锚框来框
                #                         第2个target框,可以由第0个锚框和第1个锚框来框
                #                         第3个target框,可以由第0个锚框来框

 上面这部分代码的意义表示如上以及如下

        b, c = t[:, :2].long().t()  # target image, class
        gxy = t[:, 2:4] * ng  # grid x, y
        gi, gj = gxy.long().t()  # grid x, y indices   实际物体的中心坐标落在13*13哪个框里  long是在进行向下取整
        indices.append((b, a, gj, gi))  #b是这个框在batch_size中的第几张图   a代表该目标与哪个锚框对应    gj, gi是grid x, y indices

 之后上面这部分代码,又把上面的出来的target待选框,如下所示

 Yolov3关键代码解读_第20张图片

 把上面得出来的target待选框,先取出中心坐标,以32像素网格为单位长度,然后向下取整,具体就是如下所示,原来中心坐标是(4.4,2.5),现在取(4,2)

Yolov3关键代码解读_第21张图片

最后得出一个list   indices,这个list存储(traget框在batch_size的第几张图,该目标与哪个锚框对应,以及该目标框的坐标所属于的网格)


        gxy -= gxy.floor()  # xy  floor是取整3.14-->3 所以这个时候的gxy对应的是0.14
        tbox.append(torch.cat((gxy, gwh), 1))  # xywh (grids)  tbox内部存储的是gxy去除整数部分 以及wh
        av.append(anchor_vec[a])  # anchor vec

 gxy代表下图中,黑色括号的长度

Yolov3关键代码解读_第22张图片

 然后把这个黑色括号的长度,与,target框的宽高(以32像素或者其他像素为单位长度)组合起来

最后av这个list存储的label框对应的锚宽

tcls.append(c)
tcls存储对应label框的类别

这里特意采用list来存储,目的就是为了区分这是第几个图层

第一个图层13x13,list的索引是0

第二个图层26x26,list的索引是1

第三个图层52x52,list的索引是2

Yolov3关键代码解读_第23张图片 上图3list,各个list分别对应不同图层检测出来的target框以及对应的锚框

至此,build_targets分支函数已经完结。

其目的就是找出target框对应的锚框,

其中的tbox是关键数据

Yolov3关键代码解读_第24张图片

红色框存储的是上面第3张图片里面黑色括号的长度,橙色框存储的是traget框用  13x13或者26x26或者52x52  网格单位表示的 label宽高 


 接下来继续进入到剖析 compute_loss函数的部分

            pxy = torch.sigmoid(ps[:, 0:2])  # pxy = pxy * s - (s - 1) / 2,  s = 1.5  (scale_xy)  预测xy值通过sigmoid进行归一化
            pwh = torch.exp(ps[:, 2:4]).clamp(max=1E3) * anchor_vec[i]  # 预测wh值通过exp进行非负处理
            pbox = torch.cat((pxy, pwh), 1)  # predicted box
            giou = bbox_iou(pbox.t(), tbox[i], x1y1x2y2=False, GIoU=True)  # giou computation

        上面这一部分,第一行代码在做下面这个公式里面的红框运算

         注意是sigmod函数,长这个样子\frac{1}{1+e^{-x}}。实际上,这里红框计算出来的预测结果,是下面黑色线的部分:绿色点是(cx,cy),也就是label里面给定的。深度学细的本质就是学习数据。

Yolov3关键代码解读_第25张图片

        第二行代码,中的anchor_vec[i],代表在对应图层中,此label框所使用的锚框宽和高。

clamp表示限制元素范围

        这一行代码表示做下面公式的运算:

 也说明了论文里面的pw和ph,是进行了单位转换的,bw和bh的单位和pw和ph的单位一致

         第三行代码,很自然的组合成了预测的输出值

        第四行代码中,tbox存放的是真实label框的xywh,tbox是一个list,含有3个元素,分别对应3个特征图层,第一个特征图层是对应13x13,里面的xywh自然也是换算到了13x13的单位。

        进入到bbox_iou函数,box1和box2的量纲是一致的了,一个是预测值,另一个是目标值

        b1_x1, b1_x2 = box1[0] - box1[2] / 2, box1[0] + box1[2] / 2
        b1_y1, b1_y2 = box1[1] - box1[3] / 2, box1[1] + box1[3] / 2
        
        b2_x1, b2_x2 = box2[0] - box2[2] / 2, box2[0] + box2[2] / 2
        b2_y1, b2_y2 = box2[1] - box2[3] / 2, box2[1] + box2[3] / 2

以上前两行代码,是预测框左上角坐标,和右下角坐标

下面两行代码,是目标框左上角坐标,和右下角坐标

    inter = (torch.min(b1_x2, b2_x2) - torch.max(b1_x1, b2_x1)).clamp(0) * \
            (torch.min(b1_y2, b2_y2) - torch.max(b1_y1, b2_y1)).clamp(0)

上面这行代码实现的功能是求下面两个框的交集面积,把坐标对应一下就知道了。 

Yolov3关键代码解读_第26张图片

    w1, h1 = b1_x2 - b1_x1, b1_y2 - b1_y1
    w2, h2 = b2_x2 - b2_x1, b2_y2 - b2_y1
    union = (w1 * h1 + 1e-16) + w2 * h2 - inter

上面这三行代码求并集面积

    iou = inter / union  # iou
    if GIoU or DIoU or CIoU:
        cw = torch.max(b1_x2, b2_x2) - torch.min(b1_x1, b2_x1)  # convex (smallest enclosing box) width
        ch = torch.max(b1_y2, b2_y2) - torch.min(b1_y1, b2_y1)  # convex height
        if GIoU:  # Generalized IoU https://arxiv.org/pdf/1902.09630.pdf
            c_area = cw * ch + 1e-16  # convex area
            return iou - (c_area - union) / c_area  # GIoU

这里计算的是GIoU,关于IOU的解析,又是一门学问哩!待了解


又回到compute_loss函数,看如下这一行的代码

lbox += (1.0 - giou).sum() if red == 'sum' else (1.0 - giou).mean()

注意lbox构成一个loss的一部分,这跟你之前看网上的用t值来减不一样,这里用的是giou来当作损失,正常情况,iou越接近1越好,但loss一般求最小,因此用1减去

tobj[b, a, gj, gi] = (1.0 - model.gr) + model.gr * giou.detach().clamp(0).type(tobj.dtype) 

再进入到下面的代码

            if model.nc > 1:  # cls loss (only if multiple classes)
                t = torch.full_like(ps[:, 5:], cn)  # targets
                t[range(nb), tcls[i]] = cp
                lcls += BCEcls(ps[:, 5:], t)  # BCE

其中tcls[i]代表第i个图层里面label对应的类别

t[range(nb), tcls[i]] = cp

上面这一行代码在创建类别目标值,如下图所示,就是一个vector,是就是1,不是就是0

Yolov3关键代码解读_第27张图片

 再到这一行代码

lcls += BCEcls(ps[:, 5:], t) 

我们查看一下,类别预测值
Yolov3关键代码解读_第28张图片

 现在的关键在于上面的loss,是如何计算的呢?

现在我单独取出一个label框出来:

目标向量值:[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

实际输出向量值:[ [-3.57031, -6.14844, -4.58594, -6.32422, -6.58203, -5.46875, -6.03125, -5.57031, -5.18359, -6.05859, -6.52734, -6.59375, -6.28906, -3.80664, -4.39062, -6.24609, -5.04688, -5.81250, -6.31250, -5.58594] ] 

目标向量的第一个0代表不是第0类,第二个0代表不是第1类,依次类推

向量第一个位置的交叉熵:需要把输出换算成概率,因此使用sigmod函数;

第一个位置信息熵:-(0*\log _{2}(\frac{1}{1+e^{3.5703}})+(1-0)*\log _{2}(1-\frac{1}{1+e^{3.5703}}))

依次类推可以算出其他位置的信息熵。

然后所有交叉熵之和再求平均。

再到这一行代码:表示是否这个位置存在物体,同样使用逻辑交叉熵损失函数,对应位置使用像上面计算类别一样的公式。

lobj += BCEobj(pi[..., 4], tobj)

    lbox *= h['giou'] #3.54
    lobj *= h['obj'] #64.3
    lcls *= h['cls'] #37.4

上面这一行损失乘的权重是如何确定的呢?

四. 计算完损失之后,做了哪些事儿

4.1. 计算梯度

            if mixed_precision:
                with amp.scale_loss(loss, optimizer) as scaled_loss:
                    scaled_loss.backward()
            else:
                loss.backward()

听说是混合精度加速训练

4.2. 每次batch训练,假设batch是16张图片,那么每隔 16 * accumulate张图片才更新一次参数

            if ni % accumulate == 0:
                optimizer.step()
                optimizer.zero_grad()


看到这里之后,便可以正式开始训练了。但是似乎总觉得有问题,说不清楚

五. 这份程序主体之外的事的一些疑问:

5.1. 为什么我修改了epochs = 1仍然还要这么久才能完成一幕训练呢? 

因为:训练模式如下

假设数据集有1024张图片,batch_size=16,那么首先把1024分成64份,每份16张图片,当作一个batch,然后把这64份数据集依次训练完才算全部训练完。

 5.2. 一般情况,随着epoch的增大,学习率逐渐减小

    lf = lambda x: (1 + math.cos(x * math.pi / epochs)) / 2  # cosine https://arxiv.org/pdf/1812.01187.pdf
    # 注意这里的epochs为之前的设置的总的epoch数,x代表epoch
    scheduler = lr_scheduler.LambdaLR(optimizer, lr_lambda=lf, last_epoch=start_epoch - 1)

可以参考这篇博客:[pytorch] torch.optimizer.lr_scheduler调整学习率_一点也不可爱的王同学的博客-CSDN博客_optimizer.lr

5.3. tqdm

参见:python进度条库tqdm详解 - 知乎 (zhihu.com)

5.4. 运行到这一行代码,为什么突然生成了两张图片

        final_epoch = epoch + 1 == epochs
        if not opt.notest or final_epoch:  # Calculate mAP
            is_coco = any([x in data for x in ['coco.data', 'coco2014.data', 'coco2017.data']]) and model.nc == 80
            results, maps = test.test(cfg,
                                      data,
                                      batch_size=batch_size * 2,
                                      img_size=img_size_test,
                                      model=model,
                                      conf_thres=0.001 if final_epoch else 0.01,  # 0.001 for best mAP, 0.01 for speed
                                      iou_thres=0.6,
                                      save_json=final_epoch and is_coco,
                                      single_cls=opt.single_cls,
                                      dataloader=testloader)

很懵,我的数据集图片不是这个样子的啊,而且我只训练了一幕,真心有蛮奇怪的

5.5. 训练一幕完成做的事以及全部训练结束后做的事也是蛮复杂的,很多博客都不愿细细分析。

5.6. 运行时,还出现下面这个错误

Yolov3关键代码解读_第29张图片

找到出错的地方了,三个warning,刚好对应三个yolo层

Yolov3关键代码解读_第30张图片

 Yolov3关键代码解读_第31张图片

感觉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了,以及yolov3的网络结构,反正我的代码不能传给tensorboard 

不能传入不是由于你的问题,而是代码的问题。找一份官方纯净代码。

你可能感兴趣的:(yolov3,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