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并茂的PCA教程(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即主成分分析)

PCA——主成分分析
PCA全称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即主成分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数据降维方法。它可以通过线性变换将原始数据变换为一组各维度线性无关的表示,以此来提取数据的主要线性分量。

  其中,z为低维矩阵,x为高维矩阵,w为两者之间的映射关系。假如我们有二维数据(原始数据有两个特征轴——特征1和特征2)如下图所示,样本点分布为斜45°的蓝色椭圆区域。PCA算法认为斜45°为主要线性分量,与之正交的虚线是次要线性分量(应当舍去以达到降维的目的)。

图文并茂的PCA教程(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即主成分分析)_第1张图片

划重点:

线性变换=>新特征轴可由原始特征轴线性变换表征
线性无关=>构建的特征轴是正交的
主要线性分量(或者说是主成分)=>方差加大的方向
PCA算法的求解就是找到主要线性分量及其表征方式的过程
相应的,PCA解释方差并对离群点很敏感:少量原远离中心的点对方差有很大的影响,从而也对特征向量有很大的影响。

线性变换
一个矩阵与一个列向量A相乘,得到一个新的列向量B,则称该矩阵为列向量A到列向量B的线性变换。

我们希望投影后投影值尽可能分散,而这种分散程度,可以用数学上的方差来表述。
图文并茂的PCA教程(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即主成分分析)_第2张图片
 
即寻找一个一维基,使得所有数据变换为这个基上的坐标表示后,方差值最大。

解释:方差越大,说明数据越分散。通常认为,数据的某个特征维度上数据越分散,该特征越重要。

对于更高维度,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考虑三维降到二维问题。与之前相同,首先我们希望找到一个方向使得投影后方差最大,这样就完成了第一个方向的选择,继而我们选择第二个投影方向。如果我们还是单纯只选择方差最大的方向,很明显,这个方向与第一个方向应该是“几乎重合在一起”,显然这样的维度是没有用的,因此,应该有其他约束条件——就是正交

解释:从直观上说,让两个字段尽可能表示更多的原始信息,我们是不希望它们之间存在(线性)相关性的,因为相关性意味着两个字段不是完全独立,必然存在重复表示的信息。
字段在本文中指,降维后的样本的特征轴

数学上可以用两个字段的协方差表示其相关性:
图文并茂的PCA教程(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即主成分分析)_第3张图片
当协方差为0时,表示两个字段线性不相关。

总结一下,PCA的优化目标是:
将一组N维向量降为K维(K大于0,小于N),其目标是选择K个单位正交基,使得原始数据变换到这组基上后,各字段两两间协方差为0,而字段的方差则尽可能大。

所以现在的重点是方差和协方差

协方差
在统计学上,协方差用来刻画两个随机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反映的是变量之间的二阶统计特性。考虑两个随机变量Xi 和Xj ,它们的协方差定义为
图文并茂的PCA教程(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即主成分分析)_第4张图片
协方差矩阵:

图文并茂的PCA教程(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即主成分分析)_第5张图片
可以发现对角线上的元素是两个字段的方差,其他元素是两个字段的协方差,两者都被统一到了一个矩阵——协方差矩阵中。

回顾一下前面所说的PCA算法的目标:方差max,协方差min!!

要达到PCA降维目的,等价于将协方差矩阵对角化:即除对角线外的其他元素化为0,并且在对角线上将元素按大小从上到下排列,这样我们就达到了优化目的。

设原始数据矩阵X对应的协方差矩阵为C,而P是一组基按行组成的矩阵,设Y=PX,则Y为X对P做基变换后的数据。设Y的协方差矩阵为D,我们推导一下D与C的关系:

解释:想让原始数据集X =>pca成数据集Y,使得Y的协方差矩阵是个对角矩阵。
有上述推导可得,若有矩阵P能使X的协方差矩阵对角化,则P就是我们要找的PCA变换。

优化目标变成了寻找一个矩阵P,满足PCP^{T} 是一个对角矩阵,并且对角元素按从大到小依次排列,那么P的前K行就是要寻找的基,用P的前K行组成的矩阵乘以X就使得X从N维降到了K维并满足上述优化条件。

矩阵对角化
首先,原始数据矩阵X的协方差矩阵C是一个实对称矩阵,它有特殊的数学性质:

  1. 实对称矩阵不同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必然正交。
  2. 设特征值λ重数为r,则必然存在r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对应于λ,因此可以将这r个特征向量单位正交化。

一个n行n列的实对称矩阵一定可以找到n个单位正交特征向量,设这n个特征向量为e1,e2,...,en,我们将其按列组成矩阵:
图文并茂的PCA教程(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即主成分分析)_第6张图片

P是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向量单位化后按行排列出的矩阵,其中每一行都是C的一个特征向量。如果设P按照特征值的从大到小,将特征向量从上到下排列,则用P的前K行组成的矩阵乘以原始数据矩阵X,就得到了我们需要的降维后的数据矩阵Y。

在解释一下,特征值λ为什么要从大到小排列,为什么要选较大的λ???
因为我们协方差矩阵的对角线元素是方差,我们想要找方差交大的特征维度,所以要选择较大的对角线元素。
而对角矩阵Λ虽然是C经过线性变化后的矩阵,但它在对角线上元素的大小关系没变,特征维度i对应的特征值λi越大,该维度上数据的方差越大。

另一种解释思路
该思路基于拉格朗日问题的求解方法。
回到一开始,。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这样的w_{1},样本投影到w_{1}上之后最分散,使得样本点之间的差别变得最明显。为了得到唯一解且是该方向成为最重要的因素,我们要求∣∣w_{1}∣∣=1. 如果

图文并茂的PCA教程(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即主成分分析)_第7张图片

图文并茂的PCA教程(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即主成分分析)_第8张图片

算法及实例
PCA算法
总结一下PCA的算法步骤:
设有n条m维数据。

  1. 将原始数据按列组成m行n列矩阵X
  2. 将X的每一行(代表一个属性字段)进行零均值化
  3. 求出协方差矩阵
  4. 求出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及对应的特征向量
  5. 将特征向量按对应特征值大小从上到下按行排列成矩阵,取前k行组成矩阵P
  6. Y=PX即为降维到k维后的数据

关于PCA的python实现代码可以参考这里,不过ipynb文件可能在github上刷不出来,建议下载下来用jupyter notebook打开。

实例

图文并茂的PCA教程(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即主成分分析)_第9张图片

图文并茂的PCA教程(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即主成分分析)_第10张图片

降维过程的示意图

图文并茂的PCA教程(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即主成分分析)_第11张图片
进一步讨论
根据上面对PCA的数学原理的解释,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PCA的能力和限制。PCA本质上是将方差最大的方向作为主要特征,并且在各个正交方向上将数据“离相关”,也就是让它们在不同正交方向上没有相关性。

因此,PCA也存在一些限制,例如它可以很好的解除线性相关,但是对于高阶相关性就没有办法了,对于存在高阶相关性的数据,可以考虑Kernel PCA,通过Kernel函数将非线性相关转为线性相关。另外,PCA假设数据各主特征是分布在正交方向上,如果在非正交方向上存在几个方差较大的方向,PCA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PCA是一种无参数技术,也就是说面对同样的数据,如果不考虑清洗,谁来做结果都一样,没有主观参数的介入,所以PCA便于通用实现,但是本身无法个性化的优化。

你可能感兴趣的:(python与量化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