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段桥生、米瑞玲的《中国传统音乐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这篇论文主要讲传统音乐是最能反映不同民族文化特色的艺术形式,作为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坚定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与民族自豪感的重要作用。然而,中国传统音乐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传统音乐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改进。

19世纪中叶以来,由于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状态,西方文化的入侵以及本民族经济相对落后而产生的对自己整个传统文化的自卑心态,严重影响甚至破坏了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虽然许多致力于民族传统音乐整理、研究与表演的各种机构,几十年来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做了许多工作,也取得了极大的成绩,但传统音乐在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的现状不容乐观,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这篇文章是十几年以前发表的,当时确实存在许多问题)

这篇论文的作者指出的问题有很多:

一、 古谱的识读

我国古代音乐传承的主要方式是口传心授,后来有了工尺谱、古琴减字谱、俗字谱、律吕字谱等一些古谱,20世纪初始,推行新的记谱方式——简谱、五线谱后,具有识读古谱能力的人为数不多。

二、 律制的改变

中国人在拥有乐谱的漫长历史中较少采用定量定级的技术尺度,布艺追求精确记谱为目标,而是推崇创造性地再现音乐作品和二度创作的自由性。由于十二平均律的广泛应用,原本依据其他律制产生出的音乐旋律(尤其是以传统记谱法记录的音乐)被平均律改编记谱、演奏后,使得许多优秀乐曲“音准”不准、音乐失真、音味改变,很难表现出传统音乐应有的“韵味”来。

三、 民歌的异化

时至今日,民歌的原始土壤正在收到破坏,并逐渐被一些外来因素异化,失去了民歌的“原汁原味”,主要表现在语言、演唱方法,还有一些其他因素;民歌的演唱语言非常重要,它是本地区歌曲的特色,用该有的方言去演唱才是“民歌”,不然就会产生音调与声调不相符的“倒字”、断句不清等现象,失去民歌原有的味道。现在的民族声乐领域,也存在对传统民族唱法学习不足、演唱方面缺乏多样性的问题,还有一些编曲者随意改编、改唱一些经典民歌。

四、 媒体的炒作

现在往往是一种(或者一首)好的传统音乐形式(或音乐曲目)被发现后,就会有各种媒体介入进行炒作,带着各种商业目的,随意去删改、肢解,到头来变得面目全非。另外,一些其他的音乐形式的流行也冲击了传统音乐。

五、“传统”的“再现”

许多假古迹、假古物,造古风盛行,传统音乐也难逃此厄运,这些再现的“传统”用来满足国人对自己传统文化的信心和兴趣。

六、 教育的不均

(一) 知识体系构成不均,课程设置不合理。西方的音乐知识占绝对优势。

(二) 地域分布不均。音乐教育方面,城乡不均、东西不均。

七、 理论的不足

西方人善于讲作曲技术时间与理论的归纳总结紧密地结合起来,而我们却一直没有形成占主导地位的系统的作曲技术理论体系。中国传统音乐重实践、轻理论。

这篇论文是十几年前发表的,作者根据当时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而我在十几年之后看这些问题,我想有些问题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作者提出的这些问题,依然催促着我们去重视、保护、弘扬和发展中国传统音乐,努力振兴民族音乐,促进世界音乐文化共同繁荣。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段桥生、米瑞玲的《中国传统音乐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