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社会创新作为社会问题新的解决之道,在政府、企业与社会组织之间跨界、融合的趋势下迅速发展起来,成为满足被忽略的社会需求以及更多社会新问题的解决方案。
但何为社会创新,却未必人人能够理解并讲明白。今天,善达君就分享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主任,阿里巴巴集团原副总裁梁春晓的观点,他只用三个问题,他就把社会创新讲明白了。
一,什么是社会创新?
当我们谈到社会创新,往往指的是一种范式的创新。我们致力于把事情做好,并会通过以下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在既有的范式和既有的结构之下,做些量上的增加;第二种是对结构本身做改进,也就是创造出新的结构。
举个例子,你原来吃三个包子、两个鸡蛋,后来改成四个包子、一个鸡蛋,这不叫创新,这叫既有结构之下的改善;如果你改成三个油条、一碗豆浆,这就是创新了。再例如,你把房子重新装修,原有的结构都不变,这不叫创新;如果把楼房结构性地改变,这叫创新。所以我们在谈创新的时候,不是说简简单单做好就是创新,而是要有结构性的变化、结构性的突破。
创新,要有质变。这个质变,第一种,有新的主体出现,比如快递行业、新媒体行业(网红直播),还有老年人能力评估师,以及更多新组织、新平台的出现。第二种,有新的连接、新的关系出现,比如以前购物要去商场,而现在在线上就可以购买。第三种,有新的产品、新的内容,需要有新规则、新模式的出现,等等。
总而言之,要从方方面面都有新的突破,才叫创新。而且社会创新具有多层次的内涵:
1、社会创新是整体的、全面的、广义的系统化社会创新,涵盖政府、企业、社会和公民等各个领域、各种主体;
2、社会创新是为社会问题找到创新性的解决方案,用创新的方式解决某个特定的社会问题;
3、社会创新可以是一种产品、一项技术、一个设计、一种行动方法、一个商业模式,甚至一个新的游戏规则;
4、社会创新可视为社会函数的创新,即各种社会要素和资源在一定环境下的创造性生成、配置、分工和共享,并产生新的可持续的社会价值;
5、社会创新不仅是社会组织创新,社会服务创新,社会化创新,或社会治理创新。
二,为什么要进行社会创新?
我们处于大变革时代,这个大变革时代可以用很多词来描绘,比如像工业化、城镇化、数字化、信息化、老龄化、国际化等等,这些各种各样的“化”,每一个“化”都会导致社会结构的变化,这是我们的幸运,也是我们的挑战。因此我们创造社会价值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来源,就是把价值建立在新的结构、新的范式之上。
但在这当中有三点需要我们格外注意。
第一叫失衡,即在技术快速发展之时,经济可能无法紧跟其步伐,社会可能更滞后。失衡之后经济落后于技术,有些技术还落后于经济,这种失衡随处可见。
第二就是割裂,尽管我们看起来好像处于互联网的世界,但其实我们各自处于不同的板块,而板块之间缺乏连接。比如你可能知道远在千里之外的凉山,却不知道几十里外的皮村。
第三就是困在自己的领域。
这三个方面会导致我们面临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就需要我们有一种范式创新。
面向未来,社会创新实际上涵盖了一、二、三部门的创新。很多创新在三个部门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即社会融合创新。在大变革时代,社会创新、制度创新是最大的公益,公益要从直接筹集资源、具体解决问题向推动社会创新、改善公共政策的方向扩展。不是取代,是扩展。要推动以更好的方式、更好的公共政策和制度创新解决诸多大变革时代的社会问题、难题和挑战。
三、社会创新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一是平台共享。以横向分工为核心的经济和社会结构,正在向以纵向共享为核心的经济和社会结构演进。在商业领域,全球市值排名前十的几乎全是平台型企业,银行、学校和政府等也都在不同程度地平台化。这是大势。
二是自组织。平台释放、激活和支撑了数以万计、千万计、亿计的个人或小微组织,随时随地自由连接。近些年每逢大的灾难,就有成千上万的志愿者通过互联网动员、连接和组织起来。
三是普惠。互联网极大地降低了“行善”的成本,无论是施者、受者还是公益慈善的范围都得到极大拓展,都在朝“普惠”的目标大步迈进。
四是精准。基于新基础设施和数据,公益慈善和社会创新正在从粗放向高效转变,在对象、资源、实施等方面都越来越精准化,如精准扶贫。
五是跨界融合。在许多成功的公益创新里,都有社会组织、政府和企业的不同领域、不同角色之间的广泛协作,而不再是政府、社会组织或企业的单打独斗,从一马当先到三马协同。
梁春晓表示,社会创新的意义,不在于社会创新的方案是不是够“新”够“奇”,而是看它与过去的方案相比,是不是可以用更少的资源投入去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当我们谈社会创新时千万不要自负,社会创新,或者本质上所有的创新都是无法设计的,都需要我们所有的人去尝试,在尝试的过程当中涌现。如果我们能做些什么,就是尽量把尝试的环境搞好一点,允许大家都尝试。
来源:止于至善文化院、社会创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