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让你痛苦的事情,最终也会成全你

有人说,苦难是一笔财富,其实不然,苦难就是苦难,它不会变成财富,只有对苦难的思索,以及由此做出的积极改变才能给人们带来财富。

不然,为何人人都经历苦难,但结果却不是人人都功成名就?


那是因为面对苦难时,每个人对苦难的思考不同、认知不同,所以才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就好比朱元璋,年轻的时候,处境很窘迫,他当过和尚,也讨过饭,和狗抢过饭吃,但当和尚和当乞丐的那么多,为何独有朱元璋成为了皇帝?


因为面对苦难,他做出了超乎常人的思考,也正是这样的思考,才使得他成为了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乞丐皇帝。


说起朱元璋的早年经历,堪比历史上最悲催的日记之一。


朱元璋十七岁的时候,经历了两件大事,给他的人生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第一件,家人相继去世。


黄河泛滥,紧接着淮河沿岸遭遇严重瘟疫和旱灾,很多人沦为难民。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灾难到来后,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朱元璋的父亲、大哥、侄子、母亲先后饿死。眼睁睁地看着亲人一个一个死去,而他却无能为力。


更可悲的是,埋葬父母时,他连一块安葬之地都找不到。他的父母种了一辈子的地,可天下虽大,到处都是土地,却没有一块是属于他们的。


这让人无端想起宋代诗人张的一首诗句:“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第二件,为了活下去,朱元璋去皇觉寺当了和尚。


在寺庙里,他做着一切脏活累活,还要忍受各种呵斥打骂,即便如此,他依然觉得知足,因为在这里,他能吃饱饭。


然而命运似乎跟他过不去,入寺不到两个月,由于饥荒过于严重,所有的和尚都要出去化缘,也就是讨饭。


朱元璋已经没有了父母、没有了家,他所剩下的只有那么一点点可怜的自尊。


然而讨饭的生活使他连这一点点小小的自尊都守不住:要讨饭就不能有尊严。


每敲开一扇门,迎接他的不是白眼,就是冷嘲热讽。对于朱元璋来说,每敲一扇门都是一次考验,敲开那扇门意味着侮辱,但不敲那扇门就会饿死。


生命的尊严和生存的压力,哪个更重要?

刘慈欣在《三体》说:


在生存面前,尊严、道德、法律都将不复存在。


朱元璋已经没了父母、没了家,也没有了尊严,他已经失去了一切。


还有什么比亲眼看着父母死去而无能为力、为了活下去和狗抢饭吃、被人唾骂鄙视更让人痛苦!


也许,当一个人失去一无所有,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再失去的时候,就是逆风翻盘的时候。


而命运之神就从这里开始,向他微笑。


讨饭虽然没有尊严,但是讨饭这段经历,开阔了他的眼界和视野,也丰富了他的见识,增强了他的耐力和忍受力。


在讨饭的过程中,他还顺便了解了淮西的地理、山脉和风土人情,为他以后行军打仗,走向帝王之路打下了基础。


如果说,在出来讨饭前,朱元璋还是一个不知所措的少年,那么三年的讨饭经历,则让他成长为了一个无坚不摧、自信强大的人。


讨饭的生涯让朱元璋丢尽了尊严,但多年以后却加倍地偿还他。


就像《人生海海》里的主人翁,被迫背井离乡,为了生存,他当过流浪汉,捡过垃圾,后来却靠着垃圾发家致富。


原文里说:


人生如戏,每一出戏都明里暗地连好的,如果我没有三年流浪汉的垃圾生活,就不可能有后来的垃圾生意;曾经垃圾让我丢尽脸面,如今垃圾加倍地偿还我尊严。


生活时时刻刻将你置于死地,却又时时刻刻给你留有余地。


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看似面临绝境,却突然间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是这个道理。人在失去的同时,也在不同程度的得到。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面对困境的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调整好心态,默默忍受,咬牙坚持,努力挺过这段难捱的时光,并不动声色地去提升自己。当有机会来临时,我们才能不失时机地抓住它,迎来翻盘的机会。


所谓人到低谷必然会回升,是因为低谷期的困难生活,最能磨炼一个人的意志。


低谷会让人痛苦,也让人警醒,所谓痛则思,思则通,通则变,变则久。


越是让你痛苦的事情,就越让你成长


从痛苦到转变,很多人可能穷其一辈子也无法完成。但正因为如此,对苦难的思索更加显得弥足珍贵。


对痛苦思考地越深刻,我们越能把它转化为自身强大的力量来源。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那些让你痛苦的事情,最终也会成全你。

但是,我们应该注意,苦难本身并没有价值,有价值的是我们对苦难的思索。


余华曾说:


永远不要相信苦难是值得的,苦难就是苦难,苦难不会带来成功,苦难不值得追求,磨练意志是因为苦难无法躲开。


不是痛苦的经历值得感恩,而是那个在痛苦经历中不断思考的自己才值得肯定。


愿我们都能正确对待苦难,迎难而上,让苦难成为我们向上前进的垫脚石。


以上,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些让你痛苦的事情,最终也会成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