盯著需求別只顧成本

從成本角度理解盈利和虧損

盈利和虧損在經濟學中屬於意外發生,理解為「橫財」和「橫禍」。

每當發生意外,就需要重新資源的未來估值,一旦調整資源的未來估值,資源的使用成本就發生改變。

現實生活中所有資源都是組合使用,需要學會找出帶來盈利和虧損的資源。

例:一家咖啡店,當咖啡店盈利了,盈利是意外的,盈利了便重新調整估值,在更高估值下使用。而咖啡店是由各種資源組合,關鍵在於找出真正帶來意外收入的資源,虧損情況也相同(歸功和歸咎)。


「致老婆的愛心咖啡」

「成本決定論」

最終產品的供需決定原材料的成本

問題:政府高價賣地推高房價是否正確?

礦場的例子中,購買附近的土地不被用作住宅及其他用途,購買土地的價格,來源於最終消費在爭奪這個原材料(土地),去看博物館的人出價還有購買住宅的人出價,通過爭奪讓礦場商決定土地的使用權(用於礦場的價值高於開發房地產),用作開發礦場的原材料。

最終消費者存在需求爭奪,促使土地產生價值,價值由最終需求決定。

傳統觀念中是土地客觀存在價值,價值傳遞至最終產品,價值由成本決定。會計學中,最終產品定價等於每層原材料的成本綜合乘以合理的利潤率,成本決定論。如果利用該理論,合理利潤率為定值,企業只有通過提高成本才能提升利潤,不合理。例子:單車加鑽石,馬車、蠟燭不會消失。

最終產品的供求關係決定最終消費品的供求價格,供求價格再決定往上每一層原材料的價格。企業將產品生產出來後,在市場中根據供求關係決定產品售價,再通過盈利或虧損倒推每層生產要素的價值,進行歸功或歸咎,決定提升成本留住生產要素或是降低成本調整計劃。

例子:北京CBD牛肉面價格高。並非店租成本高,而是該區域生產效率高,人們聚集此地賺錢並爭奪,導致該區域所有原材料價值高。人們聚集此處,帶來餐飲的需求,需求決定價格,價格決定成本。

在問題政府賣地中,是需求的爭奪導致價格高。若政府不賣地,土地資源同樣會以或明或暗的形式體現價格。

需求大,導致成本高,類似拍賣競價,在拍賣和競價中體現價值。

成本決定論,成本的價值從何而來?根本在於需求,需求賦予資源價值。在經營當中,通過需求決定價格,再由盈利或虧損層層調整成本。

你可能感兴趣的:(盯著需求別只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