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的符号意义

近来,阿里巴巴和马云的名字,变得异常响亮,以至不止一个省市提出了“本地为什么没出马云”的问题。记者外出采访时与同行议论起此事,同行们的反应不约而同:上海不是有盛大,有九城,有张江吗?

  确实,在很多方面,上海信息服务业似乎并不输于人。在这个时间点,“马云”这个词所指向的,绝不仅仅是信息产业本身……

  红“云”满天的背后

  一个故事流传甚广。9年前,马云耗时6分钟讲述了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和远大梦想,还没展开细说,著名风险投资家、软银集团创始人孙正义就作出决策,向阿里巴巴投资2000万美元。这笔风投,解了阿里巴巴的资金困局。

  初时,阿里巴巴为小型制造商提供了一个销售产品的贸易平台。其后,阿里巴巴茁壮成长,成为规模巨大的网上交易市场,让全球的中小企业通过互联网寻求潜在贸易伙伴。孙正义评价:“如果说哪家非美国公司能向全球市场推广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那就是阿里巴巴了。”

  这是全新的商业模式,即采用信息技术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提携小船航大洋,提高单体抗风险能力,提升产业能级。

  改革开放30载,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力量,中国经济能不能持续发展、如何持续发展,世界注目。然而,摆在面前的形势却是险滩愈险、急流更急: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投资与消费明显失衡,通胀压力越来越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

  正是中国经济转型的深刻背景,使得信息服务业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马云与他所代表的阿里巴巴,在此时“红”到互联网行业之外,有些突然,细思量却顺理成章。

  电子商务,一个业外之人看不太懂的词,有的还带着“美国硅谷产”标记。阿里巴巴模式则再好理解不过,门槛很低,效果立等可见。给你一片天空,只需准备一台电脑,一点粗浅的电脑操作知识,多勤奋振翅就能飞起多高。而中国现有4200万中小企业,贡献了60%的GDP,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强大的动力。

  同样简单的还有百度的竞价排名。作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每天有数亿人次在百度查找信息,中小企业用少量的投入就可以给企业带来大量潜在客户。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说:“有效用好互联网和信息技术,这是中国企业抵御席卷全球高通胀的一条可行之路,企业甚至可以借此实现更快的发展。”

  信息为“芝麻”开门

  在杭州西区一栋大楼的9楼,是阿里巴巴的“续签部”。何谓续签?陪同人员告诉我们,就是贸易工具“诚信通”的会员,续签下一期的合同。工作时间,续签部每十来名工作人员组成一个团队,每当一人为所服务的会员续签成功,就大声报喜,团队成员都摇响手里的“加油拍拍”为伙伴庆祝。我们数了数,平均半分钟就会响起一次拍拍声。

  一名会员续签,意味着阿里巴巴进账数万元,也意味着一家中小企业已经感受到了网上贸易的好处。

  做服装贸易的董先生在博客中写道,加入了“神奇”的阿里巴巴后,一条条供求信息就像一条条通向成功的高速公路,价值20多万元的库存短短几天就售罄了。由于摆脱了中间环节,工厂能够完全按照客户的要求做出他们需要的服装,客户也能拿到更低的价格去角力激烈的市场。

  6楼监控室两排大屏幕显示器,显示着阿里巴巴集团各项业务的实时数据动态,最有趣的是监控个人交易网站淘宝网交易的显示屏。一张电子中国地图上用圆点标明了各大城市,一道道带箭头的弧线不停地刷刷划过。据介绍,每一道弧线代表有一笔交易在两座城市间发生了,同城交易则以圆点内的涟漪表示。

  如果说大企业是“西瓜”,捡一个“西瓜”———拿到一份大企业客户的订单,足够几载吃饱不愁,那么中小企业就只是“芝麻”,一把才能磨出个汤圆馅。阿里巴巴B2B目前拥有超过2700万会员,其中年收入100万元以下的占多数,很多是家庭作坊。但聚沙成塔。2008年一季度淘宝网上“塔”的销售总额是188亿元,接近2007年全年沃尔玛在中国市场的成交额213亿元;“沙”即用户的数量是6200万。成千上万的“芝麻”,期盼着外力的帮助来打开财富之门。

  什么样的信息服务业能够念响“芝麻开门”密码?我们把它解读为一个偏正结构的词组,“信息”是工具、是手段、是平台,“服务”才是核心、是目的、是愿景。用十分老套的话来说,即“鼠标加水泥”。

  互联网从来不缺少新奇创新的商业模式,我们期盼能够大力带动传统产业创新的互联网商业模式,把通向世界的道路填“平”。

  兵法有云: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所谓“正”,即以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能级。“奇”则在于信息服务于传统产业的方式,有效的就是好的,创新的就是领先的。马云毫不讳言:“阿里巴巴的定位不是互联网企业,互联网是用来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工具,目前是最好的工具,以后一旦有了更好的工具,阿里巴巴一定会采用更好的工具。”

  “马云”的符号意义

  “马云”非马亦非云,当上海发出“上海为什么没有马云”的慨叹时,命题早已超越了马云这一个人的范畴,“马云”已经上升为一个符号,代表了一个信息服务业群体。

  培养和吸引一群“马云”,打造一个重量级的信息服务业,正是上海加快建设“四个中心”的一串开门密码。

  不必遗憾当年没能留住马云,不必追问阿里巴巴的总部能不能搬来上海,因为网络是一个没有边界的平台。上海以海纳百川的胸襟,较为完备的商业环境,高质量的人才产出,滋养了中国的信息服务业。

  百度在上海的业务一直是全国最好的,公司董事长兼CEO李彦宏透露了一个秘密:百度目前的高管成员中,有4位跟上海有着非常深厚的渊源———运营副总裁、销售副总裁和产品副总裁都是上海人,市场与商务拓展副总裁曾担任过百度上海分公司总经理。产品副总裁名叫俞军,1997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李彦宏的电脑里至今保存着当年俞军在网上发的求职信,我们看后感觉此人真不像“上海人”。他热爱搜索引擎技术,铁了心要做这一行,不计报酬、不论地域、不计较工作强度。年复一年地执着钻研,终于有一天发现,美国的搜索引擎技术已经不在话下。

  哪里都有各类人才,阿里巴巴出现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其实,在阿里巴巴公司内听不到杭州话,平均年龄27岁的员工来自五湖四海。以马云为首的创业十八人都抱有“兼济天下”的梦想,企业成长过程中又不断吸引着那些怀有同样使命感的人才,这才始终坚守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目标,并做好做强。

  上海对马云还有没有吸引力?就在不久前,马云透露,阿里巴巴的资金流中心将放在上海。腾讯已经在上海设立了研发中心,百度也在积极筹备上海研发中心。

  采访中听说一件事。去年6月,4家小企业依靠在阿里巴巴交易积累的网络诚信度,获得了中国建设银行共计120万元的无抵押贷款,这是中国的小企业首次依靠网络信用获得的银行贷款。其背后或许折射出困惑,但更令人思索。上海正在着力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上海的信息服务业能否首先具备创新模式,为中小企业解决贷款难,是一篇值得好好书写的文章。



lxw 2008-04-28 14:42 发表评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马云”的符号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