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为什么发人深省,甚至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

《天道》让你看到了另一个世界,原来,人还可以这么活。一个人对于世界、对于人的认识可以做到这样高度,然后又融汇贯通到日常琐事中。

1.神即道

什么是神?

神话、神迹。

用丁元英的话说,叫「不过是常人的思维所不易理解的平常事 」。

这个其实在宗教中运用的比较多,通常叫做「神迹」。对于普通人来说,宗教本身并不是用来增加智慧的,只是由于当时人类对于自然的认识非常粗浅,但是又必须要找到一些答案,所以,能提供这种答案的人,叫做「巫」。后来信奉的人多了就成了教。但是不管你提供的是什么答案,怎么才能让别人信仰你呢?

主要手段就是「神迹」,无法用理性解释、不可思议的事情,然后证明有神的存在。让信徒无脑信仰。

举个例子:

日本臭名昭著的奥姆真理教教主麻原彰晃,当年是如何来扩大自己知名度的,就是伪造自己的「神迹」。

麻原彰晃

在他摄影师朋友歧部哲也的帮助下,通过快门连拍的方式,获得了一张「浮空」照片, 然后被报纸曝光以后引发轩然大波。对于民众来说,就是发了「神迹」。吸引了更多的信徒。所以,后来麻原彰晃制造毒气杀人事件的时候,这些信徒完全是无脑执行。

这其实也是最尴尬的事情。

有些确实对世界认识比较深刻的大师,想传播「佛法」,结果最后变形成了「佛教」,在不同的人手里,为了自己的利益,各种变形。而且越有「神迹」,信奉的人越多。就连大师王林也有一招变蛇的手法不是,看看围绕在王林身边的政要明星就知道这招多么管用。

其实按照这种逻辑,应该有更多的人信仰刘谦才对,毕竟他每次都说「见证奇迹的时刻」。

当然,丁元英没有去发什么神功,玩什么变蛇,变活人,挖出白石之类的神迹。

而是在王庙村谱写了一个现代市场经济的神话,每一步都看似平平常常,但是连起来就成了一出扶贫神话,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轨迹。

2.因缘聚合

书里更多的是从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入手,去分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但是文化这种属性,改变起来还是非常困难的。

其实自己读完以后,最大的困惑也在于此。

是不是作家豆豆也相当于是写了一个故事,让你扒着井沿看一眼,然后合上书,又跌落回去了。

后来,自己基本上每年都要拿出来看一遍这个故事,就是为了让自己再扒着井沿看一眼,有个念想,而不是趴在井底自我安慰。

其实把整个故事往回收敛到方法的层面,对于自我的认识其实会有更大的借鉴意义。借用佛法里的一个词就叫做「因缘聚合」。

所有的事情不过是一些因缘(条件)的组合。而这些因缘条件又因时因地而变,从而带来不同的结果。

而丁元英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对于这些条件在什么样的时空背景下,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有着非常清晰的认识。以至于像书中写的一样,他不是人,只能用「极品混混」来形容。尤其是其对于不同阶层人性的深刻洞察。

3.这些因素都是怎么聚合的?

①有什么?

几个音响发烧友。开过店的,虽然倒闭了。想干点事的,觉得村里人太苦。还有凑热闹的。

王庙村。廉价劳动力。懂技术的大爷,其他没啥技术含量。主要是肯吃苦。

资金。王庙村没有,发烧友也没有。所以,需要引入大户,但是又需要能被掌控,拿到话语权。

其实从股权的设计上,就能发现丁的厉害之处。这件事到底是因何而起,因冯世杰想让自己村子里人过上好日子而起,动了请高人的心。

但是如果是丁元英出面,这就变成了因丁而起。大家都指望着大户发神功。从心态上,这件事就成不了。

利用发烧友对于利的看重,出钱,但是不能控股,形成利益协同。当然在公司不同的阶段,又会对于股权的设计有另外的要求。

有机会

这个才是市场化经济的核心。到底有什么样的机会,能让这种草台班子,把事情办成了。

核心是丁元英的技术(音响改造),直接奠定了格律诗的格局高度。要不是有丁元英这种大玩家的思路,只是让王庙村手工打磨个漂亮音响,根本无法介入到音响的行业格局中。这种变量对于音响行业来说,太微弱,一点涟漪都起不了。但是有了丁元英的理念设计,相当于是行业的重大创新,直接跻身行业的一线水平。比如,当年手机被诺基亚统治的时代,出了苹果手机一样,对整个行业理念出现了巨大颠覆。

人脉

有了技术(配合生产组装能力),再就是比拼营销能力。

而丁元英利用了自己的海外人脉关系。配合中国崇洋媚外的文化(其实到今天都没怎么变过),这样让格律诗一出场就是第一线品牌。这个其实特别像小米手机的出场,不说手机怎么样,而是雷军。作为互联网领域的骨灰级玩家,一出场就是众人捧月,圈内好友、媒体朋友纷纷捧场。

②能什么?

流量怎么来?

对于一家草台班子,并没有多少资金量的企业来说。做广告或者其他高支出的方法并不合适。

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做网红。一炮而红。媒体自己就会拼命的宣传你,帮你扩大曝光。

那么你怎么才会被媒体曝光呢?作为媒体人的天条就是,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当然现在又改成了,狗咬人不是新闻,人被咬以后打了疫苗还咬人才是新闻。更简单的两个字「争议」。有足够大的争议。

而这个时刻被丁元英选在了行业一年一度的展会上。

信用怎么背书?

企业自己再怎么自夸都很难打动你的用户。所以,必须要有权威第三方的背书。

而这里就是动用丁元英的人脉关系,找到最好的第三方评测机构,以及在海外媒体上进行了评测。这种打法,也是早年很多企业营销的标准打法,就是在海外投广告,说多么多么热销,实际主战场还是国内。所以,在书里,也借着一些角色的口吻调侃了,说丁元英怎么也做这种事。但实际上,这些人就是着相了。做营销需要的是有效,跟老土、酷不酷之类的关系不大。

为什么能赢?--性价比

看着小米的发展轨迹,我甚至觉得雷军一定看过这本书。突破0-1的核心人群,都是选择的是「发烧友」。

只有发烧友,才懂得性价比的实质。因为它会把你的产品,仔仔细细的全部拆解出来,看用的什么材料,好不好,值多少钱,他们才会尖叫。而不是,市面上可口可乐卖3元,你出一个可笑可乐卖0.5元就是性价比了。谁敢相信你里面装的是啥。所以,拼多多主打的是廉价,而不是性价比。

③可能性是什么?

原本这件事的结局,就像丁元英说的,其实就是带着几个音响的发烧友和王庙村的农民,到乐圣碗里讨口饭吃而已。以这帮发烧友的资质,想做大做强估计可能性并不大,而且丁元英的志向也不在于此。

小米做大了,雷军也受到很大的争议,但实际上死的是山寨手机。而其他品牌由于切的用户群体不同,同样日子过得也很好。

格律诗说白了,就跟小米一样,切得还是那些刚入音响行,资金实力没那么强的人的市场。比如,像丁元英这种顶级发烧友会买这样的音响吗?不会。对他们来说,追求的是极致。那些顶级发烧友玩家,不要说音响,那都是要改造房子的。

但是乐圣的林雨峰为什么要死?因为面子放不下。因为性格容易走极端。

对于精英来说,高大上久了以后,面子就成了天大的事情。只有矛没有盾,一直赢没输过。小败的挫折,就特别容易把一个人打垮。

当时丁元英去庙里拜高僧求个心安,也源于此。因为他知道,他把因缘条件聚合了,林雨峰就大概率得死。但是否是必须得死呢?并不是。说白了,一个将自己的生死,放在他人手中的人,死也是大概率事件。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还是有其道理的。所以,既然林雨峰要折在这件事里,那也只能顺其自然。

包括后来林雨峰带枪去找丁元英,丁元英也知道他开不了枪。一个爱面子到如此程度,甚至都要拿枪去威胁对手的人。怎么会让自己变成杀人犯,一辈子的名声都毁了。

对于刘冰的处理,更显丁元英的智慧。刘冰对于公司来说确实是个定时炸弹。欧阳雪没处理好,当时就不应该让刘冰留在公司了,明明动机已经不对了,这时候对公司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了。

丁元英对刘冰话讲清楚,说明白,给机会,甚至把他犯错以后的后路都帮刘冰想好了。「只要你行,你就有机会。如果你自己不行,你走到哪儿都一样。 」就看刘冰自己的选择了,结果刘冰自己铤而走险,但是又无法接受这个结局。慧根不到,陷入「我执」,也走上了不归路。死时还要说一句,「大哥骗了我」。

在实际做事的时候,如何能清楚的认识到这些条件,以及在什么样的时空背景下去处理这些条件,客观事物还简单一点,尤其是对于人的认识和理解,一个人会在什么样的时空背景和事物发生时,大概率做出什么样的决策,都要有一些清晰的认识。而这些是可以积累的,而不是简单的说一句,不可说,一说就错,这种无法指导实践的话。

比如,丁元英真的能预测到叶晓明、冯世杰、刘冰会在接到法院的诉讼时,会退股吗?我觉得他预测不到,他只能判断这件事,从法理上格律诗绝对不会输。他们三个搞不清楚,为什么自己急吼吼的退了股,转眼之间肖亚文就变成了大股东。简单来说,就是他们三个是法盲。是知识有缺陷,也不懂得求助法律专业人士。对于什么是风险,什么是机会一无所知。其实恰恰由于这场官司,才把格律诗一夜之间拉到跟乐圣齐名。

你可能感兴趣的:(《天道》为什么发人深省,甚至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