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我从德国教授那里学到的

我在德国读的是英文授课的Master,国际贸易专业。除了基础的经济学、财务、统计,还会有物流、国际贸易法律、领导和组织行为学、市场营销等专业课 。

在德国每个教授的授课方式都不同。但有一点相同,就是没有教材。每一门课的第一节课,教授会给大家列一些参考书。在德国买一本薄薄的书都很贵,更别说是厚得像词典一样的参考书了,所以大家基本上都是去图书馆借来看。

有的教授会在一开始上课把所有的课件拷给大家,有的则是每一节课拷一次课件,还有的喜欢到了学期末才把所有课件拷给学生们。考试方式也不尽相同,有的是试卷,有的是做presention,有的是写一篇小论文。

给我印象最深,也是影响我最大,让我迅速审视自身原本观念的问题的,是市场营销课的那场考试。

考试的题目是给了我们一个主题:欧洲杯,让每个人自己想一个产品,做一个跟欧洲杯有关的营销方案,最后以presention作为考试形式。

考试当天,每个人依次演讲,教授坐在第一排做一些笔记和打分。结束后,所有的学生在门口等候,教授一个一个喊进去面谈。轮到我进去时候,他告诉我很遗憾他只能给我一个刚刚及格的分数,然后对我的方案提出了一些在他看来是不可行的质疑。作为一个从小在中国长大,深受中国尊师重道教育的三好学生乖乖女,我自然是没有任何想要反驳的意思。对于教授提出的问题全盘接受,然后就拿到了我的分数——刚刚及格的分数。

出来后我才知道,原来每个人都受到教授的一系列质疑,但大部分外国学生(德国、乌克兰、俄罗斯等国)都会用自己的想法和理由跟教授据理力争,最后教授都会相应的给每个学生在及格的分数基础上加分。最后结局就是,我这样的“老实”中国孩子,就没有拿到高分。而其他外国同学,尽管做的方案不成熟,奇思异想,但因为他们有坚定的想法和理由,也说动了教授给他们加分。

这真的是值得我深思的一个问题,明明我也有逻辑严谨的思路,为什么当时没有自信,不坚持自己的想法。有其中一部分原因是与从小受到母亲的高压式教育有关,妈妈说的就是必须去做的,不允许说不,于是形成了无条件接受别人意见的软弱性格。同时,我想起教授对我说的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永远不要把自己的路搞复杂了。”是啊,我明明可以有其他选择,可以得到高分,可是由于自己对世界的刻板认知,生生的把这个机会放弃了。从那天起,我开始尝试改变自己,鼓励自己尽量的表达自己,不要害怕与别人争论 ,尝试去体会别人的处事风格,去观察别人跟我不同的处事风格会带来什么样的益处。并且一直将教授对我说的那句话作为我的座右铭:“永远不要把自己的路搞复杂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些我从德国教授那里学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