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好像开始对职业规划有一种莫名的焦虑感和紧张感,哦,不,或许不应该这么说,我的职业焦虑和紧张,是从今年年初,公司组织架构调整开始的。
为什么从这个时候开始紧张和焦虑呢?我个人思考之后认为有以下几点:
“
第一,架构调整,原部门人员分散
公司组织架构调整是公司整个架构的配置都在发生变化,但是表现在明面上的,只有我所在的部门被分成两部分,甚至可能三部分,这个决定是高层根据公司未来更好的发展方向做出的决定,但是作为一个底层小职员,这样的明面儿表现,就感觉像是自己之前的工作被全盘否定,因为我们都知道,只有部门人员在一起产出的效能不高,才会被分解,即有点“弃车保帅”的感觉,而我们是被抛弃的那部分。
第二,工作虽有,但无所从属
部门还未被拆解的时候,我是一个人单独负责一个项目的,所以当部门拆解的时候,我的人和我的项目是独立的,这里所谓的独立是我自己可以将这个项目运转起来,所有关于项目的决定几乎不需要通过任何人的同意,也不需要向谁汇报,但是从人员从属上来说,我又是有人管理的,但是这个管理人,因为部门拆解的原因,对我是完全放任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感觉自己像浮萍,随波逐流,这种感觉很不好,在职场,这种感觉四舍五入就是一句话:“你是无价值的,可有可无的存在”,职场谁愿意自己是无价值的存在呢?
“
第三,疫情严重,不敢轻举妄动
都是长时间不工作就喝西北风的人,更何况我这种对金钱储备要求特别高且达到了这个要求才会有安全感的人,真的是不敢停下来,因为一旦停下,那种不安全的感觉就会立即扑面而来,我完全招架不住,因此,我对每天有工作,每月有收入这种状态有种莫名的执着,而一旦断掉,就会感觉无法呼吸。
第四,周围熟悉的人都走了
我是一个慢热的人,跟陌生人熟络起来需要花很长的时间,那种从小心翼翼到“随心所欲”,再到每天期待去上班这个过程是令人非常舒适的,忽然一下因为一些事情,这些好不容易熟络起来的人,都走了,又进来一波新的人需要熟悉磨合,又要再经历一段那样逼迫自己去熟悉周围人的时光,想想就觉得有点难熬,倒不是说无法克服,就觉得不是主动选择变化的,会有一种本能的排斥,这个难熬的感觉会更盛。
“
现在好像是回归平静了,可若有人提起,再去思考这个问题,还是会被那种焦虑感侵袭,继而又被那种无力感压抑得被动回避这个问题,这仿佛陷入了一个死循环。
这个时候我就会想,若是人生能够重来就好了,我肯定能比现在好,无论是生活,还是个人的成长,都会比现在好,可这只是个甜美的梦,不可能实现,而且你还得承认一句话:“重来也不会好过现在”
之前有个热门的讨论话题,叫做:“寒门再难出贵子”,我不知其他人是怎么想的,但是我个人认为,这个趋势是必然的,因为“寒门”说的不只是经济上的问题,还有见识上的问题,思维上的问题,经历上的问题等等。
昨天,我听了《看理想》电台新一期的节目,是他们主打栏目My Way里头的一期电台节目,名字叫做《2003和2020,非典与新冠疫情下的高考记忆》,80后、90后、00后聚集在一起,聊聊各自年代中比较特别的高考记忆。
我个人对高考其实并无太大的兴趣,因为离我真的太过久远了,除开还记得当初的高考总分之外,其他的记忆真的是很模糊,几乎抓取不到什么特别清晰的记忆,所以我就当背景音听听,但其中对00后的一段采访我个人很喜欢,让我很有感触,让我对“寒门再难出贵子”以及“重来也不会好过现在”有更深一层的体会。
“
先说一下这位00后相关情况,北京人士,家里条件还可以,然后我再来说下节目里采访我觉得比较有有意思几个问题,因为采访是以聊天的方式呈现的,这里转为文字,我做了一定的书面化处理,但意思没有变:
主持人问:2003年高考因为泄题,使用难度较高的备用试卷,学生考试的时候焦头烂额,有新闻报道说考生出考场就心态崩了,哭的,要跳楼的有很多,当然2020年的高考没这么难,但是也是比较重要的考试,你对这个有什么感触或者想法吗?
她回答:
我其实还好,
首先,因为从小到大我经历的比赛比较多,阵仗也比较大,经历的多了,心理上的承受力和自控力都要好得多,所以就还好;
其次,我们学校老师教授知识的同时也会关注心理上的建设,会安慰我们,高考一分干掉千人,其实没有那么多,就几百人,放松考就好,但是普通的,其他省份的院校,重点都在知识上,心理建设基本上都不太在意,所以他们的心理承受力可能会稍微差一些,我甚至还听过考上了名牌院校的学生,还会因为一次两次没考好去跳楼的,我个人是无法理解的,都考上了这么好的学校,你还有什么想不开的呢?没考好还能补考呀!
最后,我们学校选择还是挺多的,如果实在是高考没考上,还能用学校的资源送出国,不看高考的成绩,在国外重新开始,只要肯努力,这都不是事儿,而且我父母也认为,考大学没考好,上了个专科,在专科院校的时间里只要你肯重新花时间,花精力,再考个比较好的研究生,也是可以的。
总的来说,就不认为“高考是定终身的考试,其实人生还有其他选择”
“
主持人问:我们现在很多人做的职业其实和自己当初学的专业是完全不相关的,甚至在进入职场之后因为大环境的变化还会出现转行的情况,你对你未来的职业是怎么想的?万一没有做到你想做的或者和你专业相关的,你准备怎么办?
她回答:爱好是一方面,如果我可以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我肯定会更开心,但有很多现实的事情也是要考虑的,因为钱虽然不能解决所有的事情,但是有了钱确实可以解决很多比较麻烦的事情,所以我是不介意为了自己的爱好去做其他类型的职业选择,因为我可以用赚的钱,去支持我的爱好,这样也能开开心心的。
主持人问:在职业选择上,我们经常会拿专业选择和城市选择这种来做对比讨论,你对这个是怎么看的?
她回答:我会优先选择城市,因为现在很少有人会说大学学什么专业就从事什么工作,但是城市不一样,城市的不同会造成机会多少的不同,大一点的城市机会总归会大一些。
主持人问:新兴职业现在比较热门,比如主播,比如UP主等等,你会受这些东西的影响吗,去从事西新兴职业?
她回答:有受影响,因为我不是学霸,从传统的学习、高考来说,我比不过很多人,靠学业选择职业,我可能没有太大的优势,另外,从我涉猎知识的广度来说,我更喜欢去涉猎新的东西,真的要选择的时候我可能不会考虑那么多,我会先试试看,如果不行我再换,因为现在的我还有很多时间和机会,但也不会一出来就选择这个作为主业,因为这个职业虽然不看学历,不看知识掌握度,但是看机遇,有可能一下就火了,有可能一辈子火不了,我会更倾向于选择稳妥的职业,然后再去慢慢探索。
“
整个节目听下来,作为小城市出来的考生,现在大城市辛勤的工作者,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最后只能憋出一句:“这该死的,令人羡慕的北京孩子的优越感”。
寒门子弟,因为地域、经济、时间、接触面等的限制,十七八岁的时候是不可能做到像这位00后北京孩子这样的认知和想法的,如果有,他一定是超乎常人的超级天才,而社会需求的真正意义上人才,除开只是储备要好之外,各方面的能力也要足够优秀才行,所以说“寒门再难出贵子”确实是有一定道理的。
而之所以有“重来也不会好过现在”这句话,也是因为好的生活也是由各方面的能力和认知来构筑的,因为你重新回到多年前,比如高考的那一年,你除开会认为高考很重要之外,见识、经历、认知等等,依旧是在原来那个时间段的水平,所以哪怕重来,在那个时间段的你,还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走到后面,很大可能就是你现在的样子,除非你的重来能和小说描述的那样,带着记忆重来,那么,你能改变的事情,就有很多很多了。
“
所以无论是“寒门难再出贵子”还是“重来也不会好过现在”,有差异的从来都不单是知识的掌握,还有经历、见识、涵养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时间去沉淀的,包括上一辈的沉淀和你自己的沉淀。
但这并不意味着你的人生就这样了,没有太多变化了,因为每个人的人生都有太多的可能,只是大都无法预见,而我们对现状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无力,却造就了当下超量的恐慌,不得不说,这也是现下大部分的现状。
但那又如何呢?
我们还是要过日子,还是要做好现在的事情,畅想未来的事情,不断扩充当下的每个自己,做好现在才是我们当下最重要的事情,其他的未知,就交给人生的无限可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