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教育将止步于机器人的崛起

  机器人打败老师,意义不大吗?

  应试教育将止步于机器人的崛起

    文 / 何池歆

  河南郑州举行国内首场教学人机大战。人类教师和机器人分别对比赛的78名初中生,进行数学针对性和集中性的辅导。结果智能机器人辅导的学生,在平均提分上以36.13分打败人类教师辅导的26.18分。智能机器人的教学获得了胜利。

  新京报刊文说,这样的比赛价值与意义都不大,它能说明什么问题,人类老师该淘汰了还是学生的考试能力在机器人的帮助下变得越来越好了?

乍一看我们很容易被新京报这个评价所蒙蔽:是啊,再怎么着机器人也不可能替代老师的,因为人格培养和文化传承是机器人永远无法替代的。于是就得出了“机器人战胜老师,毫无价值意义”的错误结论。

其实,这就是虚无的理想主义和对现实认识的无知造成的判定。要我说,机器人战胜人类教师的比赛,价值意义非常重大,甚至有可能带来一场教育观念、教育制度,乃至教育路线的革命。

  事实上我们发现,我国多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可以被机器人替代的。无非是考试、刷题、拼分数,课堂教学基本是围绕知识点的“积攒”和正确解答来进行的。这样程序化、机械化的教学活动,完全可以交给机器人来高质量承担,让老师下岗去卖红薯。

换句话说,如今孩子上学如果只是为了考一个好成绩的话,就不需要拜人类老师为师,只要拜机器人为师,就完全可以实现拿高分的目的。今后真的大面积出现了教育机器人,有钱人家就不是拼学校拼名师,而是拼机器人的先进装备了。每家每户都抱回一个机器人,不断升级,谁家机器人的各项装备超过别人家,谁家的孩子就有可能考出更高的分数。这就是教育的悲哀。

当然,这样的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人类不允许只有机械积攒知识,而没有人格化教育。物格是永远不可能代替人格的,否则人类就灭亡了,这是教育的本质。因此,智能机器进入教育领域会带来五大变化——

第一、加速知识更新,创新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让学习尤其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变得更加容易,更加轻松。

第二、解放生产力,教师的教育教学也会更加轻松,很多繁重的“物格”工作,交由智能机器设备去完成,教师职业将不再是 “呕心沥血”的工作。

第三、促进教育的职业分工,教书和育人的分工。教师可以转型,着力于对学生进行人格化培养,集中精力“育人”,而“教书”的事情交给智能设备去完成好了。

第四、淘汰一批不称职的教师,中国应试教育的发展将止步于机器人的崛起。凡是只会教书不会育人,只对教材和考纲负责,不对学生成长负责,这样的教师会统统下岗去卖红薯,他们数红薯一定拿高分。

第五、促进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我国教育事业在教书育人的基础上,本来还承载着传承文明、激发创新的使命,教育对文化传承和科技发展是有责任的,只是一直被应试教育制度所忽视。智能机器设备或许在“穿越时空”、激发幻想和探知能力方面,发挥老师无可替代的作用。从而倒逼文化传承创新,大大推动科技进步。机器人不但成为老师的教学工具,也会成为学生的学习工具。

  智能机器人的出现以及进入教育领域,最大的意义恰恰是有可能灭了应试教育!逼迫愚蠢的人们纠正错误的教育路线,否则老师这个职业就真地有一天被机器人给灭了。

 【相关阅读】

 《教育机器人:概念模糊、内涵有毒》

 《什么样的老师会被机器人赶走?》

      何池歆|资深媒体人、广东天梦教育顾问、全国微笑教育联盟创始人,微信 meiti800 

你可能感兴趣的:(应试教育将止步于机器人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