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做的工作体面吗?

什么样的工作才叫够体面?

在很多中国父母的眼中,答案可能只有一个:公务员。

我有些在一线城市的朋友,经常会接到爸妈的电话,催着回老家考公务员。在爸妈的眼里,只有在党政机关或国企工作才叫上班,其他的,别管多牛的私企、外企,都叫打工。

虽说没有谁真的因为一通电话就回了老家,可一想到996甚至007,想到要跪舔客户、没有完整的双休,难免还是会有点儿动摇:

这么拼真的适合我吗,应不应该跳槽,或者“稳定”下来?

现在的工作有什么意义,和每天昏昏度日有什么差别?

如果35岁还没干出什么名堂怎么办,到时会后悔没考公务员吗?

……

谁的人生不纠结,谁的青春不迷茫?有时候,答案只能自己找。

那我们从别人的人生来找一下。

原口博光,是日本经济产业省的一名股长。

虽然只有27岁,但穿着白衬衫、藏青色西装,打着褐色领带的他,看起来比同龄人成熟很多。

日本的经济产业省,相当于中国的国土资源部和商务部。

和中国一样,在日本,公务员不仅是铁饭碗,也是这个社会为数不多的上升通道。

很多人挤破了脑袋都想要考入国家单位,而想进入原口所在的这种部级机构更是难上加难。

原口身为统括股长,每天部门里的各种事务会先集中到他那里,再由他来决定派给谁来做。尽管他时常工作到深夜2点,但第二天依然要一早到办公室,不然桌上又会堆满文件。

虽然工作辛苦,可他依然达到了“对精英官僚所要求的程度”。




无论是记录领导面谈、撰写国会答辩草案,还是准备申请预算所需的文件资料……所有的工作对他来说都手到擒来。




——因为大部分时候,他所做的只是简单修改一下原先的文件,不需要什么创造性发挥。




每天来上班时,看着办公大楼里干部官员们出示证件,接受警卫的敬礼,他时常想:“自己也有一天会成为敬礼的对象吧…….”




在日本,一个精英公务员在进入政府机构后,通常前两年会被派到各个局的总务科干杂务,第三年升职成股长。然后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去别的部门做总务长,另一种是出国留学,回国后担任科长助理,再等个八九年,或许能晋升为科长。

虽是份稳定的职业,但不知道为什么,原口却总是感到不安和压抑。

起初他以为是自己太奇怪,但后来慢慢发现,有类似感受的人可能不止他一个。

两年前,他在资源燃料部政策科工作的时候,三十出头的科长助理跳槽去了大型战略咨询公司,半年后,同一个科的科长也走了。

这两位前辈的离开对原口冲击很大,因为在他看来,两位都是领导中为数不多的优秀人才。

他不禁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这些真正优秀的人反而辞职了呢?

单位里,像他们这样有能力的人并不多。很多同期的同事经常抱怨领导不咋地,要么给出的指示模棱两可,要么就是甩锅给下属。

这些年龄比他们大一轮的领导,都是在经济泡沫时期进入机构的,当时正值人才招聘的卖方市场,一些缺乏能力的人也被招录了进来,随着时间推移,靠着资历成为了干部。




而新人们却总是被不断派往不同的部门,好不容易接触到一些“大的工作”,又要到新的部门从头开始干“杂务”,完全感受不到自己的进步,只能等着上级的“宠幸”,等他们调动了,才可能成为后继者。




久而久之,整个单位里弥漫着一种闭塞感。

反观一起毕业的同学们,在社会上不断获取新技能,解锁更高的职位,原口更觉得挫败和沮丧。

进入经济产业省时,他曾给自己设定了20年的人生目标——成为总理秘书官或大臣秘书官,但现在他开始思考,如果没有获得那个位置,那自己的人生会是怎样的。

他忽然意识到,在四五十岁之前,自己真的能做着不喜欢的工作,长期地忍耐和保持期待吗?他的目标不一定能实现,如果当不上秘书官的话,四五十岁就会失去工作的动力,会不会像那些“不良领导”一样,被环境同化?

原口最终决定辞职。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想做的工作体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