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可以打包吗?

作为国际课程中心的升学老师,今年暑假我和班主任老师一起到了高一新生家里家访。我们这次家访的家庭在上海浦东。环境优雅的别墅区内,绿树成荫,小区中间是个游泳池。进门后迎接我们的是学生和他妈妈。像很多家庭一样,爸爸常年在外面奔波忙碌。妈妈全职在家,照顾孩子起居,操心孩子读书的事情。但这个家庭也很重视孩子的教育。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在孩子初中的时候举家从外地迁到了上海。

我第一次见到这个学生,他穿着一件灰色T恤衫,脸圆圆的,戴着黑框眼镜。看上去挺阳光的,又透着一点书生气。从脸上看,有点要迈向青年人成熟的迹象,但也还没完全褪去少年的稚气。我问他平时喜欢做点什么。他回答说,喜欢看历史书。旁边的茶几上整齐地叠放着中国历史、近代历史的书,也有写邓小平的书。这时妈妈端来精致的水果盘和小零食,坐在我们对面。

 “我们初中是在体制内读的书,都是全中文教学的,也是到了初三中考成绩出来后再决定读国际课程。我们也没有提前准备和规划过。马上要用全英文上课了,说实话我们心里没底啊。”妈妈的言语里面透出了一点焦虑。

“这个暑假,我已经在新东方给他报了托福的培训课程,现在已经上了一期了!” 妈妈补充了一句,我的学生在旁边温顺地点点头。高中进入国际课程,适应全英文的课程学习,英语确实是必备的。我们之前家访的不少新生已经在暑假读托福了。我也点点头,表示理解,但也强调了班级里面大多数同学初中也在体制内读书,刚刚转入国际课程。高中这三年的努力,英语可以提高得快,时间是充裕的。

“说实话,我真的很焦虑,我从来没有如此担心过他的学习。这条路我们没走过,国际教育我们也不了解。特别是我不知道这三年是怎么安排和规划,最后能有个好结果,进入国外的名牌大学。所以上两天,我也有留学机构的顾问接触。他们说可以设计一套打包的解决方案:从高中课程学习到课外活动到大学申请,可以配合他们的标化考试培训,形成一个大礼包。最后可以帮助孩子进入到国外比较好的大学。所以我现在也在考虑。”说到升学大礼包的时候,学生妈妈的情绪似乎舒缓了一些,好像看到了光明的未来。

这位妈妈的话代表了很多家长刚进入国际教育的心情。在体制内的学习和升学途径是熟悉的、透明的。一切的选拔以分数为基准,用高考的成绩来筛选出各个层次的学生,升入相应的大学。也许残酷,可是至少知道这条路是怎么走的。体制外的国际教育是个新事物。国外大学的录取标准也很多样化。升学的路径不明确,也没有太多先例可以参照。当一切充满不确定的时候,人就会焦虑。没有了掌控感,就会渴望一个快刀斩乱麻,一劳永逸的答案。所以就有了“升学大礼包”——三年打包的解决方案。

但是教育可以打包吗?在不了解学生的情况下,能不能给出一个一劳永逸的答案,绝对稳妥的道路?对前面的路没有掌控感,内心自然焦虑。但是不能因为自己内心的焦虑就去求速效的解药,因为这样的解药不存在。在《爱弥尔》里卢梭阐述了儿童时期的教育。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特别的天资,在培养他(她)之前,必须对他(她)特有的天资有充分的了解。“每一个人的心灵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它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的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花费的苦心取得成效。”虽然讲的是儿童时期的教育,其实同样也适用于青少年。在学生没有在学习生活中充分展现他的特点之前,我无法给出一个可以横跨三年的教育方案,承诺什么样的结果。花费一些时间,让学生适应完全不同的国际课程。在他得心应手之后,把自己“性格的种子自由自在地表现出来”,这样才能根据他的情况作出合理的教育和引导。

 内心焦虑是因为觉得自己已经慢人一步了,感觉时间不等人,再不努力抓紧,孩子就无法读好书,未来进入好大学。但是正如卢梭所告诫的,“你认为这样让他自由是浪费了他的时间吗?恰恰相反,这段时间是用得非常恰当的。因为要这样才能知道怎样在最宝贵的时期中不至于浪费片刻的光阴。可是,如果你在不知道应该如何着手以前就开始行动,那么你就必然会盲目从事,容易做错,不得不重新来做。”与其选错道路回头重新改正,不如一开始花些时间寻找正确的道路。在我和学生简短交流中,我能感觉到他是一个有主见、爱思考的小伙子。身上潜藏着很多优秀的品质。家里随处可见的历史书暗示着他喜欢读书思考。回答问题时声音朗朗,姿态不忸怩,眼神不放空,说明他有自己的主见,有良好的逻辑和语言能力。在未来更多的时间里,他会展现出更多自己的特点和倾向,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打包的三年计划也让我想起和很多新生家长谈话的时候,经常会被问到的问题课外活动应该怎么规划?是不是做某些活动,国外大学会更喜欢?我把这样的问题原封不动地转述给了大学招生官。招生官们的回答是:很遗憾,没有万能的公式,没有哪些活动是专门受大学欢迎的。因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清楚,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是一个个有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性格特点、不同梦想的人。每一个人都是某种方式的唯一。所以没有可以套用或借鉴的万能公式。在这三年过程中,我们家长和老师要做的事挖掘出每个孩子身上的独特天赋和优势,并把它们发扬光大。

国际教育的兴起是中国教育繁荣和进步的象征。因为这意味着通向高等教育的道路不只是应试教育这一条路,这意味着教育正趋向多元化。既然已经走到了国际教育这条路上,家长也需要打破自己的惯常思维,内心真正摆脱应试教育的枷锁,以更加包容和开放的心态看待孩子的高中教育。孩子在高中三年教育的成败,不应该只是以最后的考试成绩和名校录取作为衡量。这确实是一种可以量化、可以让周围和世俗迅速认可的成功。但是这和国内的高考没有本质区别,孩子不过是经历了另一种形式的洋高考。高中三年教育的成败要看这三年,孩子的个性有没有得到充分的舒展和发挥,在知识、能力和思想上有没有进步和飞跃,有没有为去一个陌生国家求学接受更多挑战做好充分的准备。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育可以打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