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灭亡真的只是因为崇文抑武吗?

一个只能依靠鼓励民间种水稻,种榆杨来充当边防的国家,却让快要熄灭的中国文化重新活了过来。宋朝,一个让文人向往,让后人叹息的朝代。



说到宋朝,稍微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崇文抑武的朝代,一个国防贫弱的朝代,一个让异族频繁侵略的朝代。

在大家的目光中,宋朝之所以灭亡,是因为宋朝国防贫弱,之所以国防贫弱则是因为宋朝有崇文抑武的政策,大家似乎也都认为是因为宋太祖自身是武将上位,所以有点自卑,太祖要提防着别的武将有遭一日也来个黄袍加身。所以才有了崇文抑武!毕竟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大家没少听。

由此一来,宋朝之所以灭亡,追根溯源,倒是宋太祖的过错。

但如果真这么想,大家倒是有点冤枉这个顶可怜的朝代了,为什么这么说?我们依次列几个问题回答,还原一下当时的真实情况。

问题一:宋太祖为何要崇文抑武?

原因一:宋朝建国前,是长达五十多年的黑暗混乱的五代十国,长期的军阀混战,已经把民间扰的民不聊生,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强制,从军已经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风气!民间大众读书风气普遍较弱。而军队里兵骄卒悍,难以管理,极易发生哗变!因此五代十国期间政权迭代大都有军队背后作乱。

在这种情况下,宋太祖建国后,为了避免宋朝政府重蹈覆辙,扭转当时军队存在的兵骄卒悍的情形,只能选择抑制武将,崇文则是因为当时读书人少,国家政务又需要大量人才参与,宋太祖为求国家稳定治理,所以优待读书人,想要以此把民间读书的风气拉起来。

也正是因为宋太祖这一国策,才让奄奄一息的中国文化挺了过来,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问题二:宋朝国防为什么弱?

说起宋朝国防贫弱,里面的情况又是十分复杂,要从宋朝建国定都说起,当时宋太祖建国,定都在开封,从地理上来说开封属于平原地带,而当时宋朝所谓的大敌辽国已经比宋朝先立国五十多年,所谓的燕云十六州早被辽人拿到手,当时辽人的国土面积已经覆盖到察哈尔,热河、辽宁、山西、河北的部分疆土,辽国的骑兵从北南下,山西那边也仅有雁门关这一道险阻挡,至于河北方向,只有一条可怜的拒马河简单挡一下,不几日辽的骑兵就能抵达黄河边,一渡河就到开封城边。这就意味着一旦开战宋朝不能踞险而守,都城就要受到威胁,基本上属于没有国防。

说到这里,可能有的朋友就会问了,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迁都呢,迁到洛阳或者西安去?这也有宋太祖的苦衷,因为当时在军阀混战下国防线早已经残破,燕云十六州又未收复,宋太祖不得不养兵,养兵需要粮食,而中原大地早被五代十国打得破烂不堪,当时的粮食供养以及经济全靠长江流域支持,从扬州往北有一条运河,是当时隋炀帝建的通济渠,是从扬州往北沿今陇海线西达开封的,米粮到了开封再往洛阳运,当时汴渠已坏,只能走陆路不知道要耗费多少人力和物力。

宋代开国只是占据了一部分土地,并未完成统一,又因为承接五代十国的黑暗混乱,已经没有力量把米粮运到洛阳甚至西安去,为节省这一点粮运费用只能迁就在开封定都,宋太祖当时也讲过,等将来国家太平了,国都还是要西迁的。

所以当时有两条国策,其一先打黄河以北,把辽和北汉打平了,长江流域就可不自而下这个政策比较积极进取,当然也很冒险,其二先平长江流域,统一了南方再打北方。太祖选择了第二条国策,把艰难的事留给了后人来做。

后来宋太祖临终传位给弟弟赵匡义,也就是宋太宗,宋太宗两次对辽亲征均以失败告终,一次还被射中一箭,回来后因创去世,再后来,宋朝也就不再敢和辽开战,只能签订合约!但又不得不养兵防止辽国入侵,轻易不敢让兵退伍,结果就导致兵越养越多,虽然不打仗,但年年掏着打仗的军费,即便如此军队兵骄卒悍的风气仍有,国家只能更加优待,否则就要叛变,再加上优待文人的国策,文官越来越多,养了武的养文的,朝廷国库越发紧张。国家负担越来越重,弱了转贫,贫更转弱!宋朝始终没能扭转这种局面。

你可能感兴趣的:(宋朝灭亡真的只是因为崇文抑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