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远远的背后带领》做父母是一辈子的修行

《在远远的背后带领》是安心老师用十年的时间从不越界、不评判、负责任、无伤害、一致性等6个角度,深入剖析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的精髓。

书中通过父母与孩子日常矛盾作为案例,剖析了双方当下的心理感受与实际需求,利用P.E.T. 父母效能方法,实现亲子关系重建。

1、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是独立的个体。

在中国式社会关系中是最为敏感且最亟需处理一种关系,就是婆媳关系。因此,“保持界限”就逐渐被提到,且效果显现。

网上曾有句话说:孩子成家后,孩子与父母,好比两个山头,可以相互守望,切不可逾越。

而这本书告诉我们:孩子从一出生,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作为父母,我们在行为、言语、情感等多方面要遵循不越界、不伤害、不评判。

书中结合拜伦·凯蒂在《一念之转》的故事:

凯蒂的孙子罗斯出生时,没有呼吸,整个产房弥漫着紧张不安和惊慌失措的气氛,凯蒂的女儿转头看到的却是凯蒂的微笑。凯蒂认为:“我很开心,我的孙子不必因为要得到我的爱而为我呼吸。他的呼吸是谁的事?不是我的事。不管他呼吸与否,我不愿错失他存在的每一刻。我知道即使没有任何呼吸,他也活了自己完整的一生。我热爱真相,而且以它当下的样貌来爱它,丝毫不受任何幻象摆布。”

哪怕是生命攸关,仍保有界限。

人情社会,面对生老病死,保持不越界恐怕会被认为是冷血无情,我们也很难做到如此境界。

但日常生活,尊重孩子意愿,不干涉孩子自由,同理孩子情感,这是每一位父母都应该做的。

孩子吃饭时,有选择吃或不吃,吃哪道菜的权限。

孩子发生情绪时,给予同理心,不给孩子贴标签。

孩子与他人发生冲突,帮助孩子分析是非,不站在权威的制高点评判孩子对错。

让孩子勇敢做自己,彼此保有界限的关系,才能更长久。

2、《非暴力沟通》与《第3选择》的有效结合

读《在远远的背后带领》这本书,就不得不读一下《非暴力沟通》和《第3选择》。

马歇尔·卢森堡 在《非暴力沟通》一书中提出,沟通的几个步骤:描述观察(非评论)、表达感受(非指责)、提出请求(非要求)。

《第3选择》中,史蒂芬·柯维提出面对冲突时,不是“听你的”或者“听我的”,而是寻找“我们共同的方法”,这个方法被称为第三选择。

生活中的冲突,都是源自双方背后的需求没有达到。安心老师在《在远远的背后带领》一书中,着重强调“感受和需求是沟通中的两大基石”。

孩子做出粗暴的行为,说出不合时宜的话,普通父母会批评孩子,合格的父母会询问孩子这样做的原因,而优秀的父母在了解孩子做出不恰当举止背后的原因后,给予孩子同理心,帮助孩子满足深层次的需求。

2019年4月17日的一则新闻,上海卢浦大桥,一名17岁的男孩突然跑下车后迅速跳桥,原因是他因在校与同学发生矛盾,回来后遭其父母批评遂跳桥。

孩子带着愤懑委屈离去,留给父母一世的悲伤和悔恨,这是人世间最大的悲哀。

大人的世界,非黑即白,父母以自己的准则标准评判孩子的行为,最后让孩子为父母的价值观买单。

当孩子遇到问题,作为父母要无条件接纳孩子的情绪,情绪没有对错,哪怕是愤怒,不评判孩子,每一个矛盾的背后都是需求的未满足,帮助孩子寻找解决问题的第三法。

3、养育孩子是一种无条件养育

养儿防老,儿女成年后需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孝道一直被中华民族所推崇。但近几年,孝道逐渐变得越来越理智。

九年义务普及之前,国民接受的教育程度与自己周围的群体相差不大,网络也没有现在发达,大家的观念与认知多来自家庭传统以及周围的人。

所以,对一个人影响最大的是自己的父母。传统社会,男尊女卑,在一个家里,父亲是一家之主,母亲顺从父亲,从而影响到孩子顺从父母。

樊登老师曾经说过一句话,现在的孩子不像以前的孩子那么听话,根本原因在于,家里的母亲对父亲也不如旧社会那样顺从。

教育的落后,孝道被扭曲,出现了很多樊胜美般的悲剧人生,父母过渡看重子女对自己的回报,子女背着孝顺的枷锁无条件满足父母。

曾经网络有一句话:不过渡强调孝道,将是社会的进步。

某视频平台博主曾说到一个现象,不同阶层的父母如何给孩子选书?

高层阶级的父母给孩子选择人物传记、管理类书籍,他们看重的是孩子对家庭资产的传承。

中产阶级的父母注重选择一些自我精进类的书籍,他们期望的是孩子在以后人生越来越优秀。

低层阶级的父母选择的是弟子规之类的书籍,他们着重强调的是孝道。期望孩子长大以后对自己回馈。

当然这不一定完全正确的,却也反应了一个事实,越是低层的人越担心孩子的不孝顺,他们可能由于本身资源不足,年老后需要儿女更多的帮衬。

父母年纪大了,作为儿女对父母进行回报当然是无可厚非,但孝顺更应该是一种自然流露的情感,而不是三申五令的道德规范。母慈子孝,首先需要的是母慈,作为儿女,我相信人性本善。

《带领》一书中,安心老师讲述的无条件养育,即不求回报,不带预设和期待,养育是父母一己的行为。

书中引用案例:

企鹅爸爸和企鹅妈妈,在企鹅宝宝长大之前,几乎倾尽所能。一旦企鹅长大,那种分别令人动容:已长大的企鹅纵身一跃,游向茫茫大海,此生必难再相见。它们的养育没有条件,无怨无悔,却代代相继。

与人类相比,大自然更符合人类心里进化论的养育方式。自然进化,在于基因的传承,父母养育孩子是顺应自然,养育是父母一己之事,孩子对父母最好的回报就是把自己活好,再去养育他们的孩子,代代相传。

《在远远的背后带领》这本书,父母与子女间的不越界,不评判相互尊重的相处模式,其实也是适用于所有的人际关系中,与孩子共同成长,是父母一辈子的修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远远的背后带领》做父母是一辈子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