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老师》摘录与感悟20210924

卷五。冲撞规则的孩子

(一)当孩子不遵守规则

摘抄:

(1)当大人内在解放了,就不会为了琐碎的事和孩子生气,思维也会变得比较开阔,有助于帮助孩子理清问题并且为行为负责,而不只是落入情绪的漩涡打转

(2)先今的社会,价值观混淆,不遵守规则的父母也多,要求孩子遵守规则也困难,教育变得更艰难。因此教育中大家都熟知的身教,显然仍然是最重要的部分,比如要孩子不打电动,做父母的也不要盯着电脑不放;要孩子专注,父母就不能在说话时分心或敷衍,要孩子善于分配时间,父母的时间管理也要有好的分配;要孩子不耍脾气,父母就不要动不动有情绪。这些都是老生常谈,却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课题。

(3)在教育的领域中,我有一个信念:教师与父母不能畏惧孩子,若是大人深怕自己的言行触怒或得罪孩子,教育将很难健康发展。一旦大人有了畏惧孩子的心态,就不要妄想孩子能朝正向的目标迈进。

(4)美国诗人Robert Frost曾说:“教育就是要使人具备一种能力,可以听到任何话,都不动怒或丧失自信。”我认为这是教育的底蕴,也是我们期望教导出来的孩子形象之一。

(5)无论孩子们是有意违反规则,还是无心的习惯性使然。当大人以规则回馈孩子时,语气与态度是关键。若是大人心态僵化认为孩子的行事规则非黑即白,那就缺少智慧来调和对立的观点,事情往往发展成为冲突或惯性,教育很难发挥功能。换句话说大人如果拥有宽大自由的心灵去面对孩子的问题,问题大办能迎刃而解,然而这里所谓的宽大与自由,并非放任孩子为所欲为,而是大人内在的解放,重新去审视自己情绪的根源、自己所受教育的经验。一旦大人内在解放了,大人的语气与态度,就会和缓坚定,拥有更大的空间让孩子讨论。

(6)事实上很多大人都有类似的困惑,不知道愤怒该如何表达,因此我请家长先深深呼吸,觉察心中的愤怒,觉察身体因愤怒带来的感受,并且承认愤怒,允许愤怒,但不让愤怒阻碍自己,才有机会真诚的和孩子互动。

(7)然而,有时伤及孩子的心灵,并非大人刻意的伤害,也并非苛刻的语言,而是大人不经意流露出来的语气,都会被敏感纤细的青少年捕捉到,内在也会感到愤怒,且伤怀不已,成长之途也就受到了阻碍,这并非教育者期待的状况。。

感悟:

自己一生气声音就会高八度甚至好几个八度。虽然有时候心里想着为孩子好,但是总是事与愿违。以后得觉察愤怒,然后调整心态,用平和坚定的语气与孩子对话。

(二)课堂上冲撞不安的孩子

1,事实上我30岁以后的内在成长,是以一个成熟的李崇建,逐渐引导心里孤单的李崇建,认自己的脆弱,碰触内在的情感,走出一段困惑、失落、痛苦、自卑的童年,缩小童年对我的负面影响,活出真实的自我。这个成长的方式,并非单纯透过知识的汲取而达成,而是周遭的典范以不同的应对模式、思考方式带领我学习与觉察。

2,和孩子课后约谈是我经常使用的方法。然而课后约谈,并不是教训,不是说理,不是指责,不是讨好,也不是虚拟形式,而是传达师生界限,了解他的感受,探索他的应对模式,传达关怀与立场。有时会在对话之后让孩子许下承诺,并且确定承诺,再进行下一步。

3,面对孩子的问题,会变得棘手,通常是大人漠视问题,或者是大人的情绪卡住了,无法好好处理问题,使得大人与孩子的情绪纠结在一起,失去了面对问题的契机。

我的祖师爷萨提尔女士曾说:“面对问题不是问题,如何面对问题才是问题。”我发现,一般人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最常卡住的部分是情绪,一旦情绪上冲,想要矫治孩子的行为,便复杂许多。如果大人能不被情绪影响,更沉稳平静的面对问题,通常孩子的问题就相对容易了。

感悟:

要有内在觉察,觉察自己的情绪,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麦田里的老师》摘录与感悟2021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