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该早点看

图片发自App

      星期天,无意中听了一本书,听完,我和爱人开玩笑说,要是早些年听了这本书,我一定不会劳神时想着怎么赚外块,贷款买买买房就是了,可能这时已经财富自由了哈。这是一本民国时期的回忆录,书中发家致富观点就是放到现在也一点不过时,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作者陈存仁,旧上海民俗专家,集名医、文人、商人的身份与一身,不仅精通医术,更擅长经营之道。在风起云涌,鱼龙混杂的上海滩白手起家,成就一番事业。本书记录了他财富积累的一些心法。因为早年祖辈极盛而衰的经历造就了他现实的财富观念。他从少年起就立志要重振家业。他的原始积累来自他的专业—医生,因为他的勤奋努力,又在上海遍拜名医为师,年纪轻轻就能独挡一面挂牌行医。一般人当个医生就没有其他想法了,他则不同,在行医期间,还办了份既介绍保健知识又富有趣味性的周刊,第一期便卖了一万四千份,有了上万订户,一下子名利双收。对工作他的心得是择业要向大众需要的方面想,选中一个行业,要专心致志地深耕,不能轻易改行,既要勤奋,又要学会与众不同的工夫。瞧瞧,这是不是与大多数成功人士的见识经历相同。先是进入某个大众行业,与牛人为伍,拜牛人为师,然后拼命地学习,精耕细作,不随意换道,目标明确,待有朝一日学有所成,拥有一定的业界知名度,附带的产业随之而来,出书呀,讲课呀,办培训等等,财富也跟着水涨船高。


图片发自App

      其次他认为“钱生钱”最容易,所以赚到的钱要懂得节余,初期的储蓄要达到三成,事业有成后,要达到七成,这样才可以筹备更大的计划。如果你看过不少的理财书,这样的观念是不是很熟悉,初期就需要有规划有积累,才能在机会来临时不至于囊中羞涩,白白错过。他一直认真的向当时的上海名流学习理财方式,参与房地产、股票投资,赚取大量资产。当时就开始投资股票,说明他学识过人,理念先进。作为商人,他同时敏锐地觉察到随着上海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价也在飞涨。1915年前后,上海县城,也就是今天上海的中心区,市中心一座医院的旧办公楼,当时的售价只有800元。到三十年代,那座旧办公楼的成交价达到了13.6万元,20年涨了170倍。着手开始炒地皮。三十年代,他买了市中心一块4亩左右的土地,成交价5000多元,三年后,这块地翻了6倍。高手就是这么的稳准狠。你看,炒房炒楼炒地在当时已经是一种趋势,抓住了时代的趋势,就能成为赢家。

     

图片发自App


    他的理财观还有重要的一环,要把钱用得有意义。他的相当一部分花销,是用于扩展社会关系。在做学生时,他就把兼职收入的4份之一作为交际费。在进入职场之初,他通过中间人牵线,花费了12元,在上海最高级的酒楼宴请上海的各大名医。12元是什么概念,按书中所述,当时底层贫民的家庭月收入在10元以下,普通工人和小职员的月收入在10-20元之间。而这一顿宴请他一直认为是他上海事业的开端。广交朋友,拓展人脉,打造人际网络从来都是成功人士不可或缺的社交手腕。不仅门路消息先人一步,而且关系对了,说话办事都对,关系不对,说话办事都不对。人与人的互动就是一种“关系”活动,在于远近亲疏之别。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前人的智慧和经验如果真能学到一些定是受用无穷的。如果你有兴趣,这本书推荐给你—《银元时代生活史》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本书该早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