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现处环境的思考

当代著名作家余华在《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写道:“当社会面目全非之后,我们还能认识自己吗?”

图片发自App

是啊!在这四十多年来中国人的心理变化就像社会的变化那样天翻地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看法不断有着新高度。随着时代的潮流,人们更加普遍的追求更好的物质文化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因此产生的差距也随着时间不断的加大,而后就形成了巨大的差距。

在经济发展越快越好的城市里,它里面的各种变化也更快。同时也产生了相对于发展缓慢的城市的差距,最明显能感受到的是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以及教育水平,这里也有一些教育领先于发展的。不过,绝大多数都是经济带动着教育,作为一个在极不发达的小县城里的一个普通中学的一名学生来说,这种感受最能体会。

就像余华在《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中说的那样:“没有一个人在心理上是完全健康的,起码不可能一生都健康,心理医生也不会例外。”每个不同地方的人们,心理或多或少都会有着各种的差距,而这种心理往往能左右着我们的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在一个普普通通环境里,大多数人都会有着因这种环境而产生的心理,从而导致少部分心理向往更高更远的人不得不带上“面具”以应对这个环境的人或事,在这样的前提下,他们很少会表现出真正的自己。

图片发自App

在中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在这个伟大成就的后面,却有着令人不安的数据,人均年收入始终在世界的九十多位和一百位之间。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杭州这些经济发达的地区的摩天大厦此起彼伏,商业街、超市和饭店里人声鼎沸时,在西部以及少数南部地区,就连广东本地里都有着一片萧条的景象。

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人们的心理也不平衡,也产生了诸多差异,越是不平衡的地区,越多素质方面和对事物的认识和看法就更差、更小。同时教育也越简单,教育的效率也越低,不过也不乏对事物的看法深远以及对教育的看法更深的人。

每个人有不同的生活环境,而这些环境往往会决定一个人的好与坏。不过只要保持一种对美好世界的向往以及对梦想的不懈追求,不管身处何方都不会因环境而影响自己,不论他人在这种环境里如何看待你,这些都是在这种环境下已经完全服从了的人对你的看法,那都是他们的事。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中央电视台在六一儿童节期间,采访了中国各地的孩子,问他们六一的时候最想得到什么样的礼物。一个北京的小男孩狮子大开口说要一架真正的波音飞机,不是玩具飞机;一个西北的小女孩却是羞怯地说,她想要一双白色球鞋。

两个同年龄段的孩子,因为不同的发展地域而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心理差距和梦想间的差距,也许小女孩想得到的白色球鞋在北京里每个小孩可能都每人至少有一双。

在这样的差距里,连心理和梦想都不平衡了。梦想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财富,也是每个人最后的希望。即便什么都没有了,至少心坏梦想,只要还有梦想,就能卷土重来。可我们今天的梦想都已经失去了平衡。

图片发自App

事实已是如此,难道我们甘愿这样吗?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向往的世界的权利,而能否从心底摆脱周围不好的环境往往决定着自身的追求的方式或者已经放弃追求。应付好在这种环境下周围的人、事或者完全不予理会,只管做好自己,只要自己的方向、心理是正确的、是健康的,这样做就节省了很多时间,去减少无用社交和无意义之事。

保持心中的目标和方法,不断地为之努力,这样等到全力以赴的时候,才有东西拿的出来,尽管这个过程是不断曲折变化的。

图片除第一张其余均来自网络,侵权删


老煜等你来撩~⊙﹏⊙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对现处环境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