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曼璐的嫉妒
张爱玲用她苍凉的笔触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如此悲凉的世界。故事的背景是三十年代的旧上海,顾家男人中年早逝,母亲软弱无能,家里有两女三男,作为顾家长女曼璐不得不中断学业,放弃和意中人张豫瑾的婚约,下海当舞女挑起家里的重担。
二妹曼桢完成学业与姐姐一起担起供养三个弟弟,母亲及奶奶的重任。也许这时曼璐能松一口气了,可她也年岁渐长。在那个靠年龄吃饭的风月场已处劣势。
好在祝鸿才常伴在她左右,也肯娶她。这时的曼璐是自卑的。她抛下了年轻时的骄傲只愿和祝鸿才好好过日子。
谁知祝鸿才并不是个值得依傍的男人,他到底是冷落了她,在外面莺莺燕燕不断。最可气的是,他竟然喜欢上了她的二妹――曼桢。还和她提出了那个不知廉耻的要求,如果让二妹从了他,给他生个孩子,他必会和曼璐好好过日子。
曼璐原本没当回事,她羡慕二妹的青春美貌的。可并没有荒唐到用二妹的身体换回她的所谓幸福。
压死她最后的一根稻草是张豫瑾。曼璐心里唯一的美好,就这样轻而易举地移情二妹了。她对二妹的羡慕加剧成了嫉妒,嫉妒的火焰终于压垮了理智,于是她成了摧毁二妹幸福的那个侩子手。
二、母亲的软弱
母亲得知曼桢被姐夫强暴,被姐姐软禁时,她也痛恨地捶胸顿足,只是她痛恨的爆发力实在太弱了,只是一通责怪,一通泪流。曼璐哄一哄,祝鸿才说几句懊悔的话,她就收起眼泪没事了。
说到底是她太懦弱,对外她不能撑死一个家,为她的子女们遮风避雨,让他们避免失去父亲后经济的困顿。对内又不能扛起家庭的重担,反而得两姐妹戚戚艾艾地讨生活来照顾她。
面对女儿受到的屈辱,她不能像个强大的母亲一样,给她们一个支撑,救她们于困境。
母亲的角色她缺失了太少,所以才让姐妹俩过早的困于现实,过得心酸又无奈。
三、沈世均的懦弱
世均一个绅士有余男子气概不足的形象。面对父母对曼桢的不满,他不敢直面反抗。
曼桢被囚禁,他是有办法知晓,有办法解救的。只要他再耐心一点,多去几次她姐姐家,或者面对曼桢母亲迟疑的回答,多一分逼问,或者在误以为曼桢嫁给豫瑾时,多一分疑问和查证。
他少一点唯唯诺诺,多一点果敢,多一份了解,也许曼桢就少一份苦难。
即便后来他和曼桢再见,当年的误会澄清,他说想让她们重新开始。那也就是他一时激动的说词。
曼桢知道他拋不下妻儿,他顾念的东西太多,以他软弱的性格,想让他们的关系重新开始,那是不可能的。
正因为她太了解他的性格,所以曼桢才会说,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这句话里透着她太多的无奈,也反应了沈世均性格的懦弱和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