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讲师训练营【45】18/21 实践原创(四)《六尺巷》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故事

45001 韦佩虹

图片发自App

实践原创(四)

《六尺巷》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故事

      这是一则古代的真实故事,现在用了绘本形式展现出来,图画非常有年代代表性也有带入感!我把它分享给了女儿的班级同学。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加入拓展活动。

图片发自App

      在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角,是一条用鹅卵石铺就的有两米宽、近百米长的小巷。巷道两端矗立着十分显眼的石牌坊,一端着“懿德流芳”,另一端写着“礼让”。看似平常普通的小巷,却有着一段不平常的来历。这就是“六尺巷”。

图片发自App

      故事原型

      相传康熙年间,宰相张英世代居住在桐城,他的府第与吴宅为邻。有一年,吴家建房子时占据张家的空地,张家不服,双方发生了纠纷,互不相让,于是告到了县衙门。因为张吴两家都是显贵望族,县官左右为难,迟迟不能判决。张英家人见有理难争,就写信向张英告知此事,想让宰相给家中撑腰。张英看完家书后,并不赞成家人为争夺地界而惊动官府的行为,于是便提笔在家书上批诗四句:“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寥寥数语,寓意深长。张家接到书信后,深感愧疚,便毫不迟疑地让出了三尺地基。吴家见状,觉得张家有权有势,却不仗势欺人,被“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大度所感动,于是也效仿张家向后退让了三尺地基,便形成一条六尺宽的巷道,被乡里人称之为“六尺巷”。

      包容忍让、平等待人,作为一种美德,在我们古代已经提倡了,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并不是很多,尤其涉及到自己切身利益的时候。心胸宽广、放眼远处、恭谦礼让的人无论在何时都是受人尊敬的。提倡这种美德也是能让邻里乡亲和睦相敬的。

      最后留下了一个问题让孩子们思考,同学之间的相处如何才能减少矛盾变得更融洽?希望藉着这个故事启发孩子们,人与人之间相处,要多一份谦让,多一份包容: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绘本讲师训练营【45】18/21 实践原创(四)《六尺巷》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