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1994年,美国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正式上映。

图片发自App

      这部影片里,没有动作、没有特技、甚至没有美人,却依然能深深打动观众,并且历经这么多年依然魅力不减,为什么?

        换个位置思考,《肖申克的救赎》好在哪?因为它打动人心,但又是如何打动人心的呢?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

        此电影涵盖了“希望”和“救赎”两个主题。

图片发自App

        但故事先从希望着手。事情发生在1947年,银行家安迪洋溢着人性的光辉。因为妻子有婚外情,酒醉后本想用枪杀人,但是他没有下手,巧合的是安迪的妻子被杀了。至于凶手是谁,影片前面没有揭晓,留下了悬念,扣人心弦。但是他成了“替罪羊”在肖申克监狱待了19年。

        影片的另一个开头是瑞德去申请保释的那一片段,瑞德心是怀着希望去申请保释,但被拒绝了。于是瑞德就经历了从希望到失望镜头紧接转到令人绝望的监狱,转到了安迪被送到监狱里。

        后来,安迪凭借自己丰厚的知识与对希望的信仰,和坚持不懈的精神,用一把简易的石锤在牢房的墙壁上凿了个洞,用时十九年,最终实现了“自我救赎”。

图片发自App

        当他终于爬出五百米恶臭的污水管道,站在瓢泼大雨中情不自禁的时候,我们伤佛看到信念刺穿重重黑幕,在暗夜中打了一道夺目霹雳。亮光之下,我们懦弱的灵魂纷纷在安迪张开的双臂下现形,并且颤抖。记得安迪说过一句话:“要么忙着活,要么忙着死。”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安迪选择了活。在与信念完全相反的环境里生活了19年,安迪不仅自己贯彻了信念,也把信念传达给了其他人。屋顶上的卑酒、广播里的歌唱、图书馆的新书、汤米的高中文凭、石头下的铁盒,他始终在把希望和自由的感觉传递给身边的人。这种精神之所以有力量,不仅因为高尚,还因为它在时间维度上的坚韧。安迪告诉了肖申克的朋友们应该有着怎样的精神追求。

        “肖申克的救赎”。所谓的救赎,并不是安迪本身,因为他不但拯救自己,也拯教了他的狱友。面对狱友的拯救体现在精神上的拯救,他在信说——

心怀希望是一件好事

也许是最好的事

心怀希望,就永远有希望

……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这让瑞德明白了追求自由和希望的可贵。瑞德读信过程中一直面露微笑,他的救赎从现在开始。安迪若有所思的说——

“要么忙于生存,要么赶着去死。”

“我希望成功越过边界。”

“我希望太平洋如梦中一般蓝。”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然后他出发去寻找安迪。这次的旅行,他感受的自由,觉得自己是个自由人。灵魂和肉体都属于自己,一个真正的自由人,一个Freeman。

图片发自App

        懦怯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让你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希望是美好的,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