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量暴增之时,试图汇聚合适的资源,集智共建知识库,用文字的力量共建知识巴别塔,始于交换,终于共享,让每一个参与编辑的朋友们都有机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拒绝筛选资源和重复性认知,助力个人成长。
自学者的困惑
学习资源泛滥而良莠不齐,不知道去哪里找答案
即使是学习高手,首先在学习一门新知识前,会有意识去知乎等网站上寻找该学科的知识框架和需要掌握的技能,然后开始寻找学习资料,对比和筛选,市面上同类课程资源特别多,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担忧:使用的材料是否是最新的?是否有问题?是否足够好?我的学习流程是否合理?
有句话说:“所有问题99%可以通过搜索引擎解决,因为遇到的问题前面的人几乎都遇到过。”但是对于刚入门的新手而言,此时搜索引擎无法再帮助你获得学习资源,这个时候我们不仅缺一些不知道的知识,还不知道如何去获取这些知识。
自学的局限,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有时候人们也并不是懒得去学,而是遇上难以进步的学习高原期,没有方法,跨不过这个小门槛,不少人就止步于此其次,要跨过这个高原区,除了要有个引路人,通常更需要一套合适的教程。
有很多大牛和专家都在做教程,但是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看不懂,学不会?因为他们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其实不一定适合自己。比如高等数学你要拿给小学生看,那肯定和天书一样。每个人做的教程其实侧重点和前置知识点都是不一样的,更不要提教程本身还有缺陷和好坏之分,总会缺斤少两,除了国家外,目前没有什么组织能够较好地完成一个学科的整理。
碎片学习不成体系
当我们想要了解部分精细信息,搜索引擎可以给出很多条解决方案,几乎是一个特点:又碎又多,而且真正原创的文章太少了,若不花心思自己去考证,甚至会对我们的学习过程起到反作用。
这种情况其实是重复走了一个低效的搜索过程,去浏览更多的信息,从前的我,把这种在碎片中寻找有价值信息的心态当成是“挖宝”,但是随着信息量剧增的当代,我越来越有一种在垃圾堆中捡瓶子的错觉。
这个时代获取信息的方式很奇葩,明明互联了,信息还是被闭塞了,不是一座固步自封的围墙,而是一座垃圾信息组成的围墙。
付费学习试错成本
其实聪明的人,要解决上面的问题,很简单,他们会有固定的优质资源获取渠道,比如免费的权威课程:中国MOOC大学和垂直领域的MOOC网,当然有些优质的资源是需要付费的,除了前人系统的梳理还可以省去大量找资源的时间,知识付费就是这么火起来的,通常越好的课程可能越贵。
但是,单单看“课程目录表”和有限的几节视听课,很难让我们下定决心去买,一方面是钱的问题,万一冲动消费了呢;一方面是质量问题,万一课程不适合我呢,万一是在收智商税呢;更有甚者,一次失败的购课经历就会让他放弃学习。
针对以上种种问题,首先,我们需要守住框架和结构意识,才不会被知识的洪流冲走,其次,再来思考我们有没有可能能集合众人的资源和才智,拒绝低效的无效搜索,拒绝低效的学习重复路径?
文字的力量
回答上面的问题很简单:只要大家用文字和图片记录下你的学习感悟,然后归并到相应的知识树上去,并且不断迭代和升级。
为什么是文字和图片?
我们常常忽略了文字的力量,在这里说的文字,不是小说,不是诗歌,不是剧本,也不是散文,只是写作中的最基本的一种——写出简洁、有效、准确、朴素、具体的说明性和说理性文字。我国的教育把语文和文学过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至有时忘了文字本身最重要的意义。文学,只是文字应用众多领域中的一个而已。
比起视频这个载体,文字+图片可以更加高效地承载知识和体系,作为现代人,我们必须学会如何用简洁、有效、准确、朴素、具体的文字记录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以便将来通过共享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所以,中国人做不出Linux,做不出维基百科,写出来的网志大多是无病呻吟的心情日记。请注意,我并没有任何鼓吹“文学无用”的意思,我只想说:从人类的整体发展情况来看,除了“文学”,文字还有更多其他的责任,如传递信息、积累经验、共享知识等,而且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后者可能更为重要。——以上部分摘自李笑来《时间的朋友》
而图片更有“一图胜千字”一说,根本原因在于它跳出了单一“文字”的局限,拥有结构化和视觉化的特点,从较为啰嗦的解释性语言中提炼出最关键的要素特征,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记忆,还可以协助我们建立知识的关联。
而视频,除了能让我们看到老师长什么样还有什么价值,难道不是他的板书和他的语言更有信息量吗?老师的真正价值乃在解惑沟通和个性化设计学习方案协助成长,而不是传播知识的复读机。
一本好书,一张好图,胜过千言万语。
携手进入知识协同2.0时代——知识巴别塔
巴别塔:来源于《圣经·旧约·创世记》第11章,当时人类联合起来兴建希望能通往天堂的高塔;为了阻止人类的计划,上帝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使人类相互之间不能沟通,计划因此失败,人类自此各散东西。
但是知识协同的2.0时代,网络与合适工具让共建底层结构知识库愿望——可以实现。从前,市面上的许多软件都达不到我内心预期,比如onenote可分层级与结构化,但是不可协同,幕布石墨印象网易云的协同做得不错,但是却不够结构化,只是一个相对固定的知识库,不利于多数人一起不断更新和升级知识框架,我认为一款优秀的知识协同网站应当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编写:
- 使用Markdown编辑,输入输出方便
- 支持多插件,多格式插入编辑
- 满足系统化与结构化的需求:目录+思维导图
- 简约又美观
协同维护:
- 允许所有人进行编辑与交流讨论
- 主编辑人员维护“树”的基本结构,整理与插入
- 重大历史版本的记录功能
安全管理:
- 多权限管理,加密
- 保护原创的功能,防止外泄流失
幸运的是,我终于找到一款合适的协同编辑网站,就是语雀,认真地研究后发觉它超乎我的想象,背靠蚂蚁金服,最近上新了很多功能十分强大,这也让我重新思考一下“巴别塔”计划的可行性与操作性。
现在就缺一个公共网盘了,允许所有人上传下载和在线使用,现在凑合用用百度网盘,后面只要慢慢等待技术更新就可以了,相信那一天会在不久后来临。
我们每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只能接触到特定的一个小知识块,很多时候是没时间去整理知识体系这个大工程,知识的巴别塔的核心就是将一类的知识学科或者核心素质能力的提高转为可迁移的结构体系,每个领域分初级、中级、高级,在这里,你可以记录自己的学习路径,记录精要知识点,多人协同不同的课程资源精华,由领域能人分类整理。
“知识的巴别塔”的最终目标:让后人不用再走一遍前人相同的路线,拒绝筛选资源和重复性认知,通过协同制作一份份实用的框架,快速认知新领域,助力个人成长。未来成形的知识巴别塔,将会是一名超级老师。
始于交换,终于共享
在这个版块,我具体描述一下“知识巴别塔”的实现路径,用八个字概括,就是:始于交换,终于共享。
小而美
首先,我无意去做一个类似维基百科的东西,这不是公益而是一个互利互惠的项目,也就是说我会仔细筛选出一小批具有开源精神和有强烈成长欲望的小伙伴一起花上至少两三年的时间一起成长,也是一桩“小而美”的事,当然限制人数的另外一个原因还有这类协同知识管理软件有一定的人数限制,增加人数势必增加成本。
“小而美”:非常注重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聚焦核心素质,重视底层能力,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不停去总结和提炼核心框架和模式,而这种高度提炼的框架易于迁移和扩展到每一个职业能力。
其次,要谈一谈一些非常现实的问题,现阶段的运作模式和我能提供的资源
现阶段的运作模式
分成三个阶段:
- 个人积累和人员筛选(孵化期)
熟悉软件构建自己的知识库,语雀和思维导图幕布。
集合同个领域的共学小圈子,圈子内共享出某一方向的知识,开始原始积累。 - 构建知识库的基本框架
头脑风暴,根据目前的资源,讨论设计出分阶段的基本框架,尽量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 填满它
每一个投入的小伙伴以“交换”的目的,最终可以得到一份相对完整的知识手册或行动指南。
具体的进度其实是看各位好友的想法和行动力,在这个过程中最好可以形成一个良好的反馈闭环,使得每一个付出的人都有回报,如何激励整个体系的运作将会是个大问题,另外,关于整个体系的运营我还没考虑好,需要制定写作规则,比如知识结构树上具体内容要写什么,既简洁清晰又要兼顾一定的可读性,希望大家可以成为我的智囊团,一起讨论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还有一点,核心人员的审核非常重要,他们通常比较辛苦需要去整合大家的资源,这一切使得孵化期有多长无法估计。
我能提供的资源
得益于早年日益增长的求知欲望的需要和学生时代贫穷之间的矛盾,常年浸淫在网络的我,开始学会用编程工具做了一个方便快捷的资源网站,找精品的学习资源和电子书,再加上我的“松鼠”特质,慢慢地,成为一个拥有大量学习资源的人,但是我没能力去消化庞大的知识库,现在有的付费课程有:得到,樊登,混沌大学,网易云课堂,维库等,基本上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大平台,当然这些只是冰山一角,抛转引玉罢了,希望大家可以在此基础上,让自己的资源多向流通起来,给那些同样需要的小伙伴。
我希望每个小伙伴是这样的
- 不限制学历职业,但要高度认可巴别塔理念,自身有一定知识库积累或者后续有更多学习时间梳理和输出知识。
- 会玩语雀这个知识协同平台,熟悉Markdown语法
- 愿意花时间慢慢地系统学习,提高认知和心智水平
(暂时只想到这么多,想到再补充)
有意愿加入的在下面留个言,让这篇文给更多人看到!!
未完待续,我先去吃个饭,后面再补充,等下统一拉进大本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