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vlog流行到现在,“独居”这个词渐渐进入到大众的视野。常常看到很多博主记录自己独居的视频,羡慕他们那份将生活牢牢掌控在手中的自如,欣赏他们的洒脱和随性。
根据国家民政局统计,目前国内有超过5800万人过着独居生活。
大部分人享受着这种生活,但少部分人仍会觉得孤单寂寞。其实大可不必有这种想法。
周国平曾在《独处也是一种能力》里说过:"一切严格意义上的灵魂生活都是在独处时展开的。
和别人一起谈古说今,引经据典,那是闲聊时的讨论;唯有自己沉浸于古往今来大师的杰作之时,才会有真正的心灵感悟。
和别人一起游山玩水,那只是旅游;唯有自己独自面对苍茫的群山和大海之时,才会真正感受与大自然的沟通。"
可见独居是一种多么舒适的生活状态,你不必因为任何习惯的不同而被与你一起生活的人各种要求;
也不必因为三观的不一致,担心相处关系不融洽而费力照顾或迎合他人的心情。
你只需与你自己和睦相处。
曾经和朋友聊到过住宿舍时的感受。她说:和别人一起生活时,因为各种习惯问题,不说自己忍着难受,说了别人心里不舒服,双方都很尴尬。群居时,心里特别的憋屈,很佩服自己能坚持下来。当我有点能力的时候,就开始自己租公寓了。
很理解这种感受,明白朋友感到憋屈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与人相处时的各种顾虑,更多的是这种生活不是她想要的方式。
群居反而令人孤独,想跟他人共处而不得。实在太被动,太消极。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独居。其实“独居是优秀的人才能拥有的奢侈品”。因为那是你主动选择的一种生活状态,当你能主动选择生活,把生活牢牢掌握在手里时,你一定会过得很开心。
在租房碰到过一些奇葩的租客后,我常常会向往独居的生活。因为这次疫情,室友都还没有回来,于是四室一厅的房子,现在只剩我一个人在住。
我很感谢这段独自居住的时光,像是被放置在一个拥有结界的地段,结界外的一切与我无关。
只需听窗外的鸟叫,和对面楼的炒菜声,不用再应付人类各种奇奇怪怪的情绪了,我感觉很放松。
这段独居的生活,过得像电影一般,在我脑海里一一放映出来。
从老家来武汉的那个夜晚,是与武汉阔别两个多月的第一次见面。走出地铁站后,扫了路边的一辆单车,便往住所骑去。
街道两旁的樱花早已盛开,花瓣被吹落,堆积在路边,我正好路过,车轮滚在没有行人的路面上。它有带走花瓣吗?我不记得了。只记得,街边很多店铺没有开门,往日喧闹的场景不复存在,只剩路灯照亮我前行。
那刻并不感到孤独,反而觉得轻松惬意。这春日傍晚夜色下的浪漫花景,我一人独赏。
进了屋子推开房门,一种久违的舒适感迎面而来。两个多月没换水的绿萝,居然还活着。真好,我又来到了只属于我的天地,一个能暂时庇护我,让我感到心安的地方。
放下行李,整理屋子。最先开始的就是断舍离,把抽屉里不需要的物品和衣柜里不再合适的衣服全部处理——卖掉,捐走或者扔掉。
冰箱已经空了,在网上下单,买了些蔬菜鸡蛋和牛奶。
最喜欢的时间段是晚上。做完运动去冰箱倒一杯牛奶放置在桌上,等洗完澡换上舒适的睡衣后再喝,此时牛奶的温度冷却得刚刚好,咕噜咕噜灌进肚里,嗯,感觉又变健康不少。
随后打开台灯坐在书桌前对未来“展开一片幻想”,发呆放空或者翻开日记本,写下想说的话,留给多年后的自己看。
我喜欢这样随意的时刻,在自己的空间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用担心被人忽然推开房门闯进来或抛来各种各样话题的打扰。
就像周国平先生说的:“独处是人生中的美好时刻和美好体验,虽有些寂寞,寂寞中却又有一种充实。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在独处时,我们从别人的事务中抽身出来,回到了自己。”
回到了自己,这是最让人感到舒适的状态。我想,独居也是如此。
(写在最后,独居固然美好,人身安全一样也很重要,有独居的朋友,在家还是多注意一些安全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