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璀璨的星

诸葛亮,一代传奇人物。是在厮杀的三国时代中的一个英雄,一股清流,无疑也是众多群星中最耀眼的一颗。

他得到了后人极高极高的评价,得到了众多赞赏。但是我们知道诸葛亮的一生以北伐失败告终,而曹操的一生是很成功的,俗话说“成者为王,败者为寇”,那为什么“成功”的曹操被后人贬低,而“失败”的诸葛亮却被万人追捧。

我认为诸葛亮能被后人赞叹,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功绩,而是因为他身上的精神是我们每个人所追求的,是我们内心深处所需要的一股力量,是一个榜样的力量。诸葛亮符合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追求的那种生生不息的自强精神。

首先,诸葛亮是个勇者。

从赤壁之战到北伐曹魏,诸葛亮把自己的勇表现的淋漓尽致。

建安十三年,刘表死后,曹操南下收复荆州,依附着刘表的刘备这时落荒而逃,而曹操以一日一夜行三百里的速度追赶刘备,这时刘备要兵没有兵,要地盘也没有地盘,要官职也没有官职。在这个危难之际,诸葛亮“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诸葛亮挺身而出,请求求助于孙权,这是一个很艰巨的任务,刘备没有任何优势,但是诸葛亮要说服孙权与刘备联合。但是诸葛亮丝毫不犹豫,直接迎难而上,向东吴出发,劝说孙权。这就是一种勇。

北伐前,诸葛亮上《出师表》:“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诸葛亮又何曾不知道北伐的后果,他何曾不知道北伐的艰难,但是他为了蜀国,亲自率众北伐。他明知山有虎,却偏偏要向那虎山行。这也是一种勇。

他的勇是一种勇气,是一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主义。我们有时也许会“知难而退”,但是他却不是,他迎难而上,这就是英雄比我们伟大的地方,人比神也就伟大在自知不能而奋不顾身。这也支持我们在遇到困难时,敢于直面迎接,这样才能不愧于心。

其次,诸葛亮是一个智者。

“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入阵图,咸得云。”他是个厉害的发明家,造诸葛连弩、木牛流马,创阵法。

“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他是个厉害的政治家,治国有方,国家安宁。

“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天下奇才也。’”他是个厉害的军事家,得到对手的赞叹。

而这一点在《三国演义》中也被无限放大,也就是被“神化”了。我们一开始想到诸葛亮,脑子里想到的词语就是:聪明,机智,神机妙算……而我们刚开始被诸葛亮吸引的点大部分都是因为他的聪明。为什么呢?能力、才华、智慧,这些不正是我们所向往的吗?我们不仅追求精神层面的食粮,我们也希望自己称为一个优秀的人,有能力、有才华、有智慧,而诸葛亮恰好又具备这些,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被人们赞颂的人。

最后,诸葛亮是个忠者。

从《隆中对》到《出师表》,诸葛亮把自己的忠也表现的淋漓尽致。他对刘禅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当初诸葛亮初出茅庐,随刘备四处征战,打下地盘;后来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为了报先帝之恩,扛起了整个蜀国的重担。他始终如一,从未改变。

但是为什么诸葛亮的忠会打动我们呢?因为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品格,因为我们一生可能都很难为了某件事情“鞠躬尽瘁”,但是诸葛亮做到了,因此他也是我们的一个榜样,是我们的一个动力。

我们之所以赞叹诸葛亮,是因为他身上有我们所追求的精神,他可以给我们以力量与朝向。因为他是忠者,是勇者,他集事业上的不幸与理想的崇高为一身,所以得到了英雄的称号。而刚好这么一个英雄又有很强的能力,又是一个智者,因此我们便更加崇拜。我们每个人都想做一个完美的人,而他就是我们的目标。

我们热爱他,崇拜他,是因为他的才华、他的能力、他的理想,但更是因为他的迎难而上、他的奋不顾身、他的鞠躬尽瘁。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诸葛亮”,支持着我们前进,给我们以动力,给我们以朝向。

你可能感兴趣的:(诸葛亮——璀璨的星)